潜山方言的“把”字被动句

2015-05-27 07:03○郭
语文学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潜山被动普通话

○郭 霞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241003)

“潜山县,古皖之源,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属北方方言中的赣方言区。潜山方言的“把”有多种用法,如:

1.动词“把1”

(1)a.你把几粒糖我。(表示“给予”义,双宾句)

b.大半夜的,渠把我吓死着①。(表示“役使”义,兼语句)

c.腌菜要把盐泡着。(表示“使用”义,连动句)

2.介词“把2”

(2)a.渠家房门把渠搞坏滴。(表示“被动”,“被”字句)

b.我家把不要的东西都甩滴着。(表示“处置”,处置句)

3.助词“把3”

(3)a.你家来个把人来帮我个忙喳?(助词)

b.渠把搞倒着。(助动词,无宾“把”字句)

4.量词“把4”

(4)a.渠从地滴拔了一把菜。(量词)

b.你在边哈拉渠一把扎?(量词)

潜山话使用同一个语法标记“把”标记处置和被动,普通话“把”字不表被动,不禁激发了我们研究的兴趣。文章第一部分描写潜山方言“把”字被动句的结构及表被动的“把”字句与汉语普通话“被”字句的区别,第二部分结合学界的研究概况分析“把”字被动句的分布情况,第三部分从语法化的角度探究“把”字被动句的来源,最后总结“把”字被动句在潜山方言及其他方言中存在的原因。

一、“把”字被动句的结构

潜山话“把”可以表处置,基本格式为“NP施事+把+NP受事+VP”;也可表被动,基本格式为“NP受事+把+NP施事+VP”。“把”兼表处置和被动在潜山话中能够被区分,区分标准是:“把”后NP表受事,则“把”表处置;“把”后NP为施事,则“把”表被动。潜山方言中的“把”字被动句有四种格式:

(一)“NP1+把+NP2+VP”

(5)渠家房门把渠搞坏的。

(6)我手把铁丝刮到着。

(7)衣服把风吹掉着。

格式(一)为长被动句,施事和受事共现,(5)中“把”引进动作的施事“渠”,(6)“把”引进工具“铁丝”,(7)“把”引进致事“风”。但是当NP1和NP2都是指人名词时,会产生歧义。如:

(8)渠把小偷打着。

(8)有两种理解:“他被小偷打了”或“小偷被他打了”。区别的办法是结合NP2的语义角色,“小偷”为施事时,“把”相当于普通话的“被”,“他”是被打的对象;“小偷”为受事时,“把”表处置,“他”是动作的发出者,产生歧义的主要原因是“把”字施受同词。

“NP1+把+NP2+VP”中表被动的介词“把”字可以和动词“把”连用,构成“把”字同现句,也可以和动词“给”连用,如:

(9)渠家自行车把渠妈把别人着。

(10)渠家自行车把渠妈给别人着。

(二)“NP1+把+VP”

(11)房子把搞倒着。

(12)稻子把晒好着了。

格式(二)中表施事的NP2没有出现,处于一种隐现状态,构成短被动句。而且NP1通常为无生命的名词,若NP1为有生命的名词,需要补出施事NP2。

(三)“把+NP+VP”

(13)把尔奶晓得着。

(14)把渠拿走着。

在这个格式中“把”前有一个隐含的受事NP,受事NP可出现也可不出现,不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

(四)“NP1+把+NP2+给+VP”

(15)东西把渠给顺走着。

(16)手机把我给搞坏着。

这里的“给”是一个动态助词,方言中表被动的“把”可以与动态助词“给”连用,构成“把……给……”的格式。

潜山话“把”字被动句与普通话“被”字被动句有异同点,相同点是:表被动的“把”和普通话的“被”都可以引进施事、工具、致事等语义角色;都可以构成长被动句和短被动句(NP2隐含),说明方言中表被动的“把”也虚化很彻底。不同的地方在于:方言中NP1通常为无生命的名词,NP2为有生命的名词,这样接受度会更高一些,“被”字被动句无此限制;当NP1和NP2都为指人名词时,因为潜山话“把”施受同词,会产生歧义,普通话“被”字不会产生歧义;方言中“把”后面通常引进的都是不如意的事,如“把偷走着”,而普通话中的“被”字句也可以表如意的事,如“被表扬,被选为三好学生”,而“把表扬,把选为三好学生”是不能说的。

二、“把”字被动句的分布情况

“把”字被动句在近代汉语中出现较多,在普通话中已经消亡,但在很多方言中保留。结合目前学界的研究,整理出“把”字被动句的分布,如表所示:

“把”字被动句的分布情况

通过学界的研究,“把”字被动句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在这些方言中大部分用同一个语法标记“把”标记处置和被动,个别方言为了区分处置和被动,在被动标记后面加了一个区分词,如:宿松方言的“把在”及湖南益阳方言的“把得”。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把”字被动句主要出现在南方方言中,北方方言中鲜有发现。这说明“把”字被动句在时空上(南北)存在差异。

三、“把”字被动句的来源

“把”字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它是怎么出现的呢?我们将从历时的演变中探寻潜山方言“把”字被动句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把”字被动句的发展历程为:表给予的“把1”字句发展为表使役的“把2”字句,再发展为被动的“把3”字句,“把”字表被动是语法化的结果。

(一)把1:给予

在唐代以前,“把”字是一个纯粹的动词,在唐代以后,“把”字的词性开始虚化,词义开始引申。在虚化和引申之前,把字含有“握、持、拿、给”的意思。比如:

(17)a.无把銚推耨之劳,而有积粟之实。(《战国策·秦策》)(表“握”之义)

b.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墨子·非攻下》)(表示“持、拿”之义)

据郑宏(2012)考察,自宋代开始,表“持、拿”义的动词“把”与表给予的动词“与”共现于同一句式中,构成“把+O直接+与+O间接”结构,如:

(18)若他人则零乱钱一堆,未经数,便把一条索与之,亦无由得串得。 (《朱子语类》卷二七)

(19)宝公把粟与鸡,呼朱朱,时人莫解。(《太平广记》卷九○)

“把与”经常连用,使得“把”的宾语提前,“把”向“与”的语义靠拢,“把”就逐渐获得“给予”义,如:

(20)怎生能够得这水去把与娘吃?(《水浒全传》四三回)

“水”作为“把”的宾语提前,使得“把”“与”的距离更近,语义渐渐靠拢。

元明之后,“把”跟“与”渐渐脱离依赖,“把”字便独立承担了“给予”的义项,如:

(21)你如今须把他一个下马威。 (《型世言》一六回)

(22)临嫁之时,将琼真充做侄女,嫁与潘家,哥哥所遗衣饰庄田之类,都把他去。 (《醒世恒言》卷一)

上述例句构成的格式为“把+NP+VP”,只有“把+NP+VP”能够发展成为被动式,因为“把(给予)+NP+VP”与“把(役使)+NP+VP”结构非常接近,当“把”后的NP的语义角色变为施事时,使役便向被动转化了。

(二)把2:使役

在元明时期,表给予的“把”开始向役使义发展,在文献中能找到少量表役使的用例,如:

(23)他两个有甚麼功劳,把他潞州天堂郡去?(《哭存孝》一白)

(24)须臾间,风狂火盛,把一座观音院,处处通红。(《西游记》)

(25)他每日在店里,手里拿着一个刷子刷头巾,口里还哼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把那卖头巾的和店邻看了都笑。(《儒林外史》)

这三个例句中“把”表役使的意味比较明显,(23)役使“他去潞州天堂郡”;(24)使得“一座观音院,处处通红”;(25)役使“那卖头巾的和店邻看了都笑”。在这三个例句中“把”后的宾语都为兼语,既是“把”的受事也是后面动词的“施事”,从“给予”义的“把”发展到表“役使”义的“把”,关键在于“把”后名词语义角色的转变。

(三)把3:被动

役使义和被动义非常接近,给“把”字从“役使”语法化到“被动”提供了便利。在元代已有少量例子表明它既像役使又像处置,如:

(26)这明明是天赐我两个横财,不取了他的,倒把别人取了去。 (《金元曲·杀狗劝夫》)

这个例句中“把”有“让”(役使)的意思,也有被动的意味。此外被动意味明显的例子,如:

(27)玉郎是个男子汉,一只脚比女子的有三四只大,虽然把扫地长裙遮了,教他缓行细步,终是有些蹊跷。(《醒世恒言》八卷)

(28)别人的儿女把你去骗酒吃。(李渔《蜃中楼·姻阻》)

由“使役”转化为“被动”的原因学界早有研究:太田辰夫(1987)认为汉语使役、被动兼用是二者在意义上有关,有时难以区分,故使役转而表示被动;我们认为也在于“把”后的施事由原来的“有生命的名词”扩展到“无生命的名词”激发了“把”字由役使向被动转换。故本文认为“把”表被动不仅和“给予”意义有关,中间也经历了使役的环节。这种语法化历程并不是“把”字独有的,已有例可循,如北京话“给”字。

四、结语

方言不仅是普通话的地域变体,也是历史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相对于北方方言,南方方言受普通话的影响小一些,更多地保留了古代语法的特点,“把”字被动句分布的南北的差异正好验证了古今差异。“把”字被动句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亡,但是研究“把”字被动句的分布情况及其来源,为“给予”类来源发展为役使,再发展为被动的演变提供了思路,这将有助于探寻同类来源被动标记的内部演变的规律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注 释】

①这里的“着”是语气词,相当于普通话的“了”,具体论述参:鲍红.安徽安庆方言“着”的虚词用法[J]方言,2007(3).

[1]郑菊琴.潜山县社区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大舞台,2012(2).

[2]黄伯荣.汉语言语法类编[M].青岛出版社,1996.

[3]黄磊.邵东方言的“把”字句[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4]黄晓雪.方言中“把”表处置和表被动的历史层次[J].孝感学院学报,2006(7).

[5]何洪峰,程明安.黄冈方言的“把”字句[J].语言研究,1996(2).

[6]洪波,赵茗.汉语给予动词的使役化及使役动词的被动介词化[M].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

[7]蒋绍愚.“给”字句、“教”字句表被动的来源[A].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从:第26辑[C].商务印书馆,2002.

[8]唐爱华.宿松方言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9]王健.“给”字句表处置的来源[J].语文研究,2004(4).

[10]汪国胜.大冶方言的“把”字句[D].华中师范大学,2000.

[11]汪化云.鄂东方言研究[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

[12]肖牡丹.祁东方言中表被动的“得、把”字句[J].学术交流,2012(8).

[13]熊仲儒.汉语的被动范畴“给”[J].外语学刊,2006(2).

[14]徐慧.益阳方言语法研究[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15]郑宏.近代汉语“把”字被动句及其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地域分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16]周士宏.汉语被动句标志的类型学考察[J]语言与翻译,2004(3).

[17]周芸.句容方言的“把”字被动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3).

猜你喜欢
潜山被动普通话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潜山油气输导体系特征
安徽潜山:“田管家”授技术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古皖之源,“皖”美潜山
蔓延
摘柿子
第五课 拒绝被动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