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就”与“才”的表义双向性分析

2015-05-27 07:03○丁
语文学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表义副词语义

○丁 青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46)

副词“就”与“才”是现代汉语中非常常见的两个副词,在表少、小、短时、快等语义时,两者常被混用,人们认为“就”和“才”没有太大的意义分歧。例如:

才三岁 才五年 才八毛钱

就三岁 就五年 就八毛钱

上面这些例子中,“就”与“才”在修饰表示时间、数目、动量、范围等词时似乎可以互换使用,但如果把这些短语放入句子,“就”与“才”存在着意义上的分歧,有时意义对立,有时意义相同。“就”和“才”常用为时间、频率副词,“就”和“才”在修饰表示时间、数量等词时会出现混同情况,以下分析“就/才”在不同结构中的表义情况。

一、不同搭配中“就”和“才”的表义情况

(一)与时间词搭配

1.点时间+就/才

(1)a.七点就去上课。

b.七点才去上课。

例(1)a的语义有两种解读方式,一是说话人认为七点上课不晚,是比较早的。二是到某个时间就去干某事。七点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只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某件事情的结束,新的事件、活动的开始。因为这里涉及生活习惯问题,比较容易让人向接近生活习惯的那个意义偏向。b句表示时间太晚。其实在这样的结构中“就”和“才”的意义还比较好区分,尽管“就”字句的句义存在分歧,但和“才”字句在意义上并无交叉或重叠,这就使得两者的意义界限比较清晰。

2.就/才+点时间

(2)a.就五点,再睡会儿。

b.才五点,再睡会儿。

(3)a.那姑娘就17岁,正是如花的年纪。

b.那姑娘才17岁,正是如花的年纪。

例(2)都表示时间还早,“就”“才”在此结构中意义相同。而例(3)中的“就”与“才”意义也相同,都表示年龄小。“就/才”意义的表达可能会受到语境的限制,比如句中的“姑娘”“如花的年纪”“17”等,但是,在这个句子中,“就/才”确实是表示“年龄小”,并不是因为受到语境的制约。可以用别的名词和数词代替原句中可能引起语义变化的成分,例如:

(4)a.她就82岁。

b.她才82岁。

例句(4)中的“就/才”还是表示“年龄小”。虽然例中的年龄数字是很大的“82”,但是在说话人看来82岁还不算大。

3.就/才+点时间+“了”

(5)a.就17岁了,还吃棒棒糖。

b*.才17岁,还吃棒棒糖。

(6)a.就八点了,还不上床睡觉?

b*.才八点,还不上床睡觉?

例(5)中的“就”表示“马上”“将要”,与例(6)中的“就”意义相同。但是该句式中,“才”不能替换“就”。所以只有“就+点时间+了”这样的搭配,表示“将要达到某个点时间”。从这里可以判断“才”没有“马上”“将要”这样的意义。

4.一段时间+就/才

(7)a.三个小时就写完一篇论文。

b.三个小时才写完一篇论文。

例(7)中的“就”字句存在歧义,而且是两个相反的意义,“三个小时写完一篇论文”可能是速度快、效率高或者是速度太慢、效率太低。但是,“才”字句不存在歧义现象,表示用时太长。

5.就/才+一段时间

A.结构中存在语义限制

(8)a.就两个小时,你把一盘棋下完了。

b.才两个小时,你把一盘棋下完了。

这里说的“语义限制”是指:在句子中,除了“就/才”修饰的一段时间量词短语,还有对于语句中一段时间内活动量的限制,如例(8)中的“一盘棋”。存在语义限制的结构——“就/才+一段时间”中,“就”“才”的表义相同,都表示时间短、效率高。

B.结构中不存在语义限制

(9)a.就两个小时,抓紧干。

b.才两个小时,抓紧干。

例(9)中的“就”、“才”表示时间短,没有歧义,都表示只有两个小时,时间很短。

6.就/才+V+一段时间

(10)a.就等了二十分钟,班车就来了。

b.才等了二十分钟,班车就来了。

这种句式中“就”“才”都表示时间短,短于主观预期的时间,主观上原以为需要等的时间远不止二十分钟。

(二)与量词搭配

7.就/才+物量词

(11)a.就五个人住在爱情公寓里。

b.才五个人住在爱情公寓里。

“就/才+物量词”这种结构中的“就”与“才”都表示“数量少”,表达的意思是“只有五个人住在爱情公寓里”。

8.就/才+V+物量词

(12)a.就做了二十道题。

b.才做了二十道题。

“就/才+V+物量词”这种结构中的“就”与“才”,虽然在语义上都表示“数量少”,但有一点微小的差别,就是“就/才”后紧接的动词的运动趋向,“才”暗含活动有继续进行的倾向,而“就”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9.物量词+就/才

A.结构中存在语义限制

(13)a.三斤白菜就值八毛钱。

b.三斤白菜才值八毛钱。

例(13)的a句中,“就”具有歧义,既可以是指白菜便宜,也可以指白菜贵,这些都要看语境或者说话者所处的社会现实。b句的“才”不存在歧义,表示白菜便宜。

B.结构中不存在语义限制

(14)a.做完这几道题就休息。

b.做完这几道题才休息。

例(14)的a句中,“就”表示时间短,而b句中的“才”表示时间长。这里的“几道题”其实是指完成它们的时间,可能即使这样解释还比较抽象,可以通过句式变换比较一下,例如:

(15)a.做完这一万道题就休息。

b.做完这一万道题才休息。

例(15)a句在语法上没有问题,但“就”的意义有变化,这里的“就”表示动作的随后发生,“休息”发生在“做完”之后。b句“做完这一万道题才休息”,这句中的“才”意义没有变化,还是表示时间长。

10.就/才+动量词

(16)a.就三趟,你就把债给追回来啦。

b.才三趟,你就把债给追回来啦。

“就/才+动量词”中的“就”“才”都表示次数少,带有吃惊、惊讶的感叹语气。

11.就/才+V+动量词

(17)a.就跑了两回,你就把签证给办到手啦。

b.才跑了两回,你就把签证给办到手啦。

这种句式“就/才+V+一段时间/物量/动量”中,“就”“才”都表示数量少、时间短,“就”有动作完成的意义,“才”有动作持续下去的倾向。

12.动量词+就/才

A.结构中存在语义限制

(18)a.运一车海鲜,一次就挣两三千。

b.运一车海鲜,一次才挣两三千。

“动量词+就/才”这种结构中的“就”存在歧义的现象,“一次就挣两三千”,可能是挣得多也可能是挣得少。但是“才”没有歧义,“一次才挣两三千”表示挣得少,“才”是“数量少”的意思。

B.结构中不存在语义限制

(19)a.两下就把事情搞定了。

b.两下才把事情搞定了。

不存在语义限制的“动量词+就/才”结构中,“就”字句表示次数少,只两下就把事情搞定了,但是这个表示次数少的“动量词+就”结构中的数词必须为小值“两三下”,否则句子很难成立,如“?十下就把事情搞定了”“?一百下就把事情搞定了”,这些有大数值的句子无法体现句子想要表达的“轻易”“快速”的意义。“动量词+才”的结构表示次数多,但是这个结构中的数词也有条件,必须大于1,才能与句子的表义一致。

以上分析的共十五种句式中,除去“就/才+点时间+‘了’”结构中表义的不平衡情况,一共十四个结构中,“就”结构表示积极意义多于消极意义的情况,“才”结构表示消极意义的情况更多。(表义情况见表1)

表1“就”和“才”在不同结构中的表义情况

这里积极、消极的分化标准是看客观情况是否符合说话人的主观期望,达到或超出主观期望则为积极意义,没有达到主观期望则为消极意义,而“歧义”则是可以表示两极即表义的双向性。但是,根据上面的分析,“就”与“才”没有一种情况是刚好达到主观期望的,因此,也可以对“就”与“才”给出一个共同的解释——“偏离主观期望”。

虽然很多副词都会有不止一个义项,但是“就”和“才”同时具有完全对立相反的两种义项,这样相互矛盾的两极意义能集于一体的原因,就是以下探讨的目的。

二、“就”与“才”具有表义双向性的原因

导致“就”与“才”的表义双向性的原因有三个:语义覆盖范围、本义引申和语境分化。

(一)“就”与“才”的语义覆盖范围

1.“就”的语义覆盖范围

A.(20)就七点,再睡会儿。

(21)就两只猩猩养在动物园里。

B.(22)三斤白菜就值八毛钱。

(23)一整年就赚了八百块钱。

A组中“就”的语义覆盖的范围,仅仅从句子整体看并不容易看出来,可以用对比法,如:

(20)’七点,再睡会儿。

(21)’两只猩猩养在动物园里。

两个句子中,“再睡会儿”、“养在动物园里”的事实并没有改变,但是“就七点”和“七点”,“就两只猩猩”“两只猩猩”还是有很大语义差别,所以,当“就”字前没有内容时,“就”的语义覆盖范围是其修饰的部分,即其后的时间词、量词等表示时间、范围、数量的词。

B组中的“就”前后都有语义限制,句子的意义是“在某个范围内进行某个活动”,这里的“范围”“活动”都是量化的标准,并不实指,而“就”在这里的作用是将前后量化的成果进行比较,得出比值。如“三斤白菜就值八毛钱”是指白菜的价值,“一整年就赚了八百块钱”是指赚钱的能力,这些价值、能力都是通过比值表现出来的。但是,这些比值还需要与说话人或者社会现实情况进行比较才能知道它们是高还是低。因而,仅仅从这个句子本身是无法得出明确的意义的,这种情况下的“就”影响的是整个句义。这也可以从上面的结构分析得到印证,“就/才+一段时间”“物量+就/才”“物量+就/才”这几种句式在有语义限制的情况下,有“就”字的句子都存在表义双向,这就是因为“就”的语义覆盖范围延至整个句子,形成无法确定大小的比值。

2.“才”的语义覆盖范围

A.(24)两下才把事情搞定了。

(25)才三趟,你就把债给追回来啦。

B.(26)运一车海鲜,一次才挣两三千。

(27)从郑州去北京,一趟才花两三百。

例(24)把“两”改成“三”并不影响句义,和改成“四下”、“五下”、“两三下”没什么区别,“才”影响到的是后面的“把事情搞定”。例(25)也是如此,句义不会发生变化。B组中,无论把数量词如何改变都不会影响句子表示“少”的含义,“才”一直都只影响它后面动作“挣”“花”,具有表示少的意义倾向。

因此,以上可以总结为:“就”的语义覆盖是要视情况而定的,一是当“就”前没有语义限制时,就的语义覆盖范围是其后面修饰的部分,即其后的时间词、量词等表示时间、范围、数量的词;二是当“就”前后都有语义限制时,它的语义覆盖范围扩至前后整句(不包括分句),而“才”的语义覆盖范围是仅限于紧跟其后的句子成分。

(二)“就”与“才”的本义引申

提到本义引申就不得不提语法化,语法化的过程伴随着意义的引申,在语法化过程中词性会发生变化,意义也会引申,但是引申义和本义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副词“就”与“才”具有的表义双向性,这也能从其本义和语法化过程中探源。

1.“就”的语法化

副词“就”的语法化过程为:动词——介词——副词(——连词)。在古代汉语中,“就”的本义是“到高处去住”,可见“就”原是表“空间位移”义,后来演变成“趋向、接近”等义。例如:

(28)不知就先,不知就後。(《庄子》)

(29)蔡暂起,谢移就其处。(《世说新语》)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古汉语中,“就”表示“趋向、接近”义时,还是会有表义双向性:到底是接近高的还是接近低的?这种表义双向的现象在语法化的过程中没有消退,反而保留下来,造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就”有表义双向性。

2.“才”的语法化

“才”的语法化过程为:名词—形容词—副词。“才”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草木之初”;《说文解字注》引申为“凡始之称”,表示初始义,由此引申出表示“少”“早”等意义的副词“才”。例如:

(30)才两枪,你就打了三只鸽子。

(31)三口之家才分到两亩地。

例(30)(31)中的“才”修饰的“两枪”、“分到两亩地”都是低于说话人的主观期望值的,而且这期望值不是个定值。所以,相对于主观期望,“才”修饰的成分表示一个最低点或者说是起始点,这和“才”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相似。

由此,从“就”和“才”的语法化过程可以看到,现代汉语中的“就”和“才”的意义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它在古汉语中最初的本义,而表义双向性也是受本义的影响。

(三)语境分化

这里的语境是指上下文或者是包含在语言中的背景信息、说话人表情等。词往往是多义的,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只使用一个义项。例如:

(32)清洁工一个月就挣一千,你一个白领,就挣了五百块?

例(32)结合上下文,很明显是把听话人与清洁工的工资进行对比,结合社会背景,突出听话人挣的钱之少,这句第一个“就”表示多,第二个表示少。

(33)我就吃一笼包子。

例(33)根据说话人的表情有不同的意义。如果表情为“祈求”,那就不能提出过分的请求,“一笼包子”只能是个小量,句子中的“就”表示“量少”。若表情是“骄傲”,说明“吃一笼包子”这个量是值得骄傲的大量,所以,句中的“就”表示“量多”。

这就是语境分化,通过特定的语境要素“背景信息”“说话人表情”等来分化句子表达的意义,不同的语境需要不同的语义进行意义上的配合,否则就会句不达意或者信息传递错误。

三、小结

副词“就”和“才”因为语法化引申出新的义项,因为语义覆盖范围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义,因为语境的分化而分别出不同的意义,这些都是“就”和“才”具有表义双向性的原因。了解副词“就”和“才”的表义特征和产生原因对于我们在现实交流和课堂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也是语言学体现出来的系统性,再复杂的语言事实都有意义基础,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就能在语言研究中找准方向。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陈立民.也说“就”和“才”[J].当代语言学,2005(1).

[3]陈荣杰.副词“就”和“才”之比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5).

[4]史锡尧.副词“才”与“都”“就”语义的对立与配合[J].世界汉语教学,1991(1).

猜你喜欢
表义副词语义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语言与语义
汉语借形表义词论析
形声字的“声符表义说”研究
网络新字构成的理据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