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
摘要:现代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音乐的审美,同样的音乐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审美体验。这种差异性的产生基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经验和人生经历的、有个性特征的一种音乐倾向性。音乐教学不仅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更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原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对音乐的审美教育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音乐的美,我国音乐审美教育的问题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教育等问题。
关键词:音乐审美 音乐素质 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是一门横跨音乐和美学两界的学问,建立在丰富的音乐知识和良好的审美价值之上。音乐欣赏作为学习音乐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和音乐审美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关联。可以说,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就在培养着自身的音乐审美水平。同时,除了在音乐欣赏方面,还可以从其他一些方面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进行培养,诸如审美的环境、教师的素质等。因此,关于音乐审美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一、音乐欣赏与音乐审美的联系
(一) 音乐审美伴随着音乐欣赏
1.音乐起源于美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于音乐的认识和对于美的追求是密不可分的。当感受到一些深刻的情感时,人会想要表达出来和他人分享。表达的形式之一就是发声,人们将声音以一种抑扬顿挫的方式进行组合,让其听上去具有一定的表现力,这就是音乐最原始的样子。而最开始的那份深刻的感受,就是来自于人类对于美的感受。正是由于人们对美产生了不同的体验,所以产生的音乐。而同时也是因为对于这些音乐的不同体验,才会让人形成现在的一种音乐审美。音乐,是人们感受美,传递美的一种方式。
2.音乐传递着美
音乐在作为一段旋律被人所收听到了以后,会在人的内心产生各种反应,让人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建立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之上。在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审美要素,这些审美要素分别从旋律、节奏等方面让听者产生美的共鸣。审美要素就是音乐的语言,音乐家在写曲子的时候总是带有一定的情绪,或者包含一定的希望来写的。而音乐审美的培养过程就是将这些音乐的语言学会、听懂、解读的过程。
(二)音乐欣赏可以培养音乐审美
欣赏就是对于美的认识和体验,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够带领人们在音乐中寻找作者留下来的美感。通过对于作者的解读以及对作品创作时代的解读,可以让听者了解到作品的很多时代特征。很多时候作者写出来的作品就是对当时心情的一种纾解,所以在后人聆听这段旋律时,就能够借助音乐的手段来了解当时发生的一些事情。
同时,许多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民族特征。像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缠绵柔美,欧洲交响乐的庄严磅礴,非洲很多部落音乐的欢乐活泼等。这些能代表本民族特点的内容都属于一类审美要素,对于这些要素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于音乐的分类和体验。
二、如何培养音乐审美
(一)创造审美环境
审美环境是一定空间范围内适宜于审美的一些外在条件,包括听觉环境、视觉环境和师生关系三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听觉环境的塑造。声音和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它通过有节奏韵律的声音刺激听者的大脑皮层,让人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不同情绪,引起人的共鸣。良好的听觉环境的塑造是音乐审美教学的前提和要求,为保障听觉环境,就必须拥有良好的设备和安静的课堂纪律。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将之纳入考虑。
除了听觉环境,优美的视觉环境也会对音乐审美的教学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音乐审美水平是同时建立在音乐素养和对美的感受之上的,而视觉是更容易让学生感受美的一个渠道。将教室以更协调的方式进行布置,多媒体和校内绿化环境的同时运用,注重教师本身的仪表等,都会让学生在视觉方面产生对美的感受。
另一方面,一段平等自由的关系也应当纳入这个和谐的环境当中。美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美的引导就要首先和学生进行心灵层面的交流。教师和学生应该以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进行对于美和音乐的讨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二)培养审美兴趣
兴趣决定了学生会在某一门课程上投入多少努力和热情。对学生而言,能够不用花太大力气就能取得不错成绩的科目一定是他比较有兴趣的。对此,音乐审美课程的教师就应当尝试积极挖掘学生对于音乐和美的兴趣。音乐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于怎样将这些具有魅力的音乐介绍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而考虑到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就要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等正确的审美观上做出努力。
比如在和学生欣赏《森林狂想曲》时,可以让学生在听完一遍音乐以后进行自由绘画创作。在画面中表现出自己在音乐中都听见了什么动物,它们可能在做些什么事情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故事性,让音乐鲜活起来,这是提高音乐审美水平的第一步。
(三)提高音乐教师本身的审美素养
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必须不断学习的职业,只有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身对于音乐审美的认识,才能教授好这门课。一个拥有人格魅力、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信服感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更具感染力。如今市面上可以找到的音乐作品的水平有高有低,如何在这些作品中进行筛选,就成了音乐教师的任务。好的作品能让学生更容易产生美的感受,而一般的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要素比较少,用来进行时间有限的教学比较勉强。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就决定了能否在诸多音乐作品中挑选出合适的用以课堂的音乐作品。
同时,一个优秀的音乐审美教师也不能仅仅拥有音乐技能,而是要兼备一定水准的文化底蕴。在教师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介绍的时候,学生就可以从中感受到教师的文化水平。一个仅擅长音乐而不擅表达的人是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的,但文化意识的薄弱恰恰是我国高校中音乐系学生的一个常见问题。
三、结语
音乐和美密不可分,音乐水平的进步建立在对音乐美的进一步把握和认识上,而审美水平的提升也会促进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在未来,人们会不断意识到,音乐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其欣赏和创作同样重要。只有用心去理解音乐中的那些审美要素,将这种对于美丽的认知纳入一般性的生活体验,才能更好地感受到音乐中所蕴藏的那些感动和情怀。
参考文献:
[1]王思琦.“立美”的核心与本质——也谈音乐审美的心理结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01).
[2]赵宏声.关于音乐审美的现实思考与批判[J].河南社会科学,2004,(04).
[3]赵自强.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