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育界的“西学东渐”,从大学讲堂,逐渐深入到中小学课堂,开始切实影响教育主体。“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指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听课,然后在课堂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问题”。[1]尽管“翻转课堂”的提出和推广具有偶然性,但其倡导者赋予了其一个崇高的使命和意义:以信息技术实现教育公平。“翻转课堂”意欲革“传统课堂”的命,成为新的教育主宰者。然而,“翻转课堂”的理论悖谬颇多,笔者将有专文探讨。本文,笔者将绕开理论,粗浅地谈一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真正的“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的形式
对一个新事物的学习,必须在领会其内在精神的基础上,运用形式,才能创造内容。“翻转课堂”的主要形式是“微视频”,“微视频”主要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制或由手机拍摄。从现实操作情况来看,“微视频”的录制时间在3-10分钟之间不等。录制的内容应着重于某一个知识点。之所以录制“微视频”,是希望学生在课前能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在课堂上,老师进行检测,学生及时改正。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在课前观看任意次数的微视频,以此在课堂上达到与其他同学相对平行的学习状态。那么,在中小学被贯以“翻转课堂”之名的教学活动究竟是怎样利用“微视频”开展的呢?下面将列举两个案例。
(一)案例一:
这是一节七年级语文课,课题《黔之驴》。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将批改好的学生课前上交的学习任务单下发,学生分成小组纠错互教。此时,一位听课教师“指点”身旁同仁:“看,有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分组学习就叫翻转课堂。”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学习后,课堂便回归到了传统的线性讲读模式。似乎是为了提醒众人这是一节“翻转课堂”示范课,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增加了一项内容:播放网上下载的视频,内容是“介绍寓言”。
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是一节典型的“东施效颦”课。与传统课堂形成区别的仅仅是所谓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这被某些教师认为是“翻转课堂”的必要手段。其实不然,“翻转课堂”本来就是要翻转固化的教学模式,绝不会又将自己陷入新的牢笼。此节课中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与已被广泛应用的“学案”并无二致。而所播放的视频,首先不是教师针对学生所面临的知识困境专门制作的;其次所选择的知识点过于简单,并且早已学过,不值得一讲;最后,视频本应由学生在家中观看,而不应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因而,我们发现,因为这位教师没有领会何为“翻转课堂”以及为何要“翻转课堂”,只是非常生硬地在传统课堂内嵌入一些所谓的“翻转课堂”的要素,使得课堂变得不伦不类,滑稽可笑。其实,无论是“自主学习任务单”、“分组学习”还是“翻转课堂”,其内在精神是一样的,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但这节课,课堂仍然是教师强力主导,既然要示范“翻转课堂”课,教师就不应该整班上课,而应该只是进行个别答疑解惑。
(二)案例二:
这是一节七年级地理课,课题为“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流程如下:1.观看关于拙政园的视频。2.共同订正“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3.独立完成“课堂自主学习任务单”第一部分“成效检测”,并在组内讨论答案,提出问题。4.独立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单”第二部分“进阶训练”,并在组内讨论答案,提出疑问,教师在班级层面答疑。5.文化遗产探秘:由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并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6.教师就其他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答疑。
公允地讲,这是一节较为成功的“翻转课堂”实践课。这节课既有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又有课堂学习任务单,并且整节课是以学生自己讨论提出问题,教师答疑解惑贯穿始终的。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他们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层面的讨论便可得到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较难的题目则由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解,如此,便可满足各梯度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需要一提的是,有听课教师当时窃声道:“‘进阶训练是翻转课堂的一个必要环节。”这当然又是一大误解。翻转课堂是没有标准流程的,而只是基于理念进行多种灵活的课堂设计。这也是“翻转课堂”的活力所在。
二、要制作怎样的“微视频”?
在很多教师看来,之所以不愿尝试“翻转课堂”,学习制作“微视频”的困难,是让人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而殊不知,学习一款录屏软件的应用也许并不容易,但明晰制作怎样的“微视频”却更为不易,也更为关键。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十分清楚自己制作“微视频”的目的,并为之设计相应的试题。举例来说,假设一篇文言文的难点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那么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两个知识点分别制作两个“微视频”,请学生在家中观看学习。当然,如果有必要,可以配备相应的学习任务单。到了课堂上,可以准备两套试题,一套基础题,一套提高题。首先请所有学生完成基础题,基础题过关的学生,继续做提高题;在这个时间空档,教师可对基础题仍有疑义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一言以蔽之,“微视频”的内容一定是对某个较难知识点的透彻讲解。理解了这一点,“翻转课堂”便有了目的,有了中心,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体,教师也发挥了引领作用。在某种层面上,这也实现了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你”的伙伴式的二元师生关系。[2]
三、小结
“翻转课堂”对于传统教育无疑是一个革命性的新事物,它为已经固化的教育形态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求新、求异、求变并不是“翻转课堂”的目的,它要求的是教师在思维深处生出一种革命精神,只有在这种全新精神的引领下,课堂教学的改革才有可能真正发生有价值的变化。正如萨尔曼·可汗警告人们的:“正如其他行业一样,教育行业中也会出现种种新奇的事物。如果积极地看待它们,或许可以引导真正的行业改革,但有时它们会陷入死胡同,变成既费钱又耗时的东西。”[3]但愿后者不会成为中小学“翻转课堂”试验的未来。
注释:
[1]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85.
[2]马丁·布伯著,陈维纲译.我与你[M].上海:三联书店,2002:114.
[3]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93.
(杨阳 江苏省苏州市莲花学校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