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琼
[摘 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团结合作交流,有利于团队意识的培养,促进合作学习。主要从五个方面出发,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合作学习 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4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本文将具体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构建合作小组,明确小组分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方式为同质分组(也就是成绩相当的学生为一组,如:优等生为一组,中等生为一组,学困生为一组)和搭配分组(每个小组都搭配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保证每次合作学习有序进行。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因此,每个合作小组应该有一个小组长,小组长由小组成员共同推荐产生。小组长负责每次合作学习的组织,以及交流后的总结,保证合作学习完整有序地进行。构建合作小组,还必须有明确的合作分工,明确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小组中的具体任务。比如,两名组员负责收集材料,另外一名组员负责合作交流中的记录,保证有书面的材料呈现。此外,该组员还应记录测量的数据,以及合作交流中的意见。如此明确的分工,可避免学生懈怠而没有成效的合作学习。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品质,学会倾听、认真倾听更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当个人在发表意见时,其余学生必须认真倾听,如果自己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这样有序的交流才能促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反之,你一言我一语,每一个学生都自说自话,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小组合作学习将难以进行。因此,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教师适当地提醒“一个一个来”,当一个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教师再问其他学生是否还有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
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倾听他人的意见,自己也要敢于发表意见。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每一个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和协作,在小组内找到自身的价值。故而,作为小组的成员之一,在合作学习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并在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都不一样时,学生也要敢于质疑,勇于发表意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努力追寻真理。在学生不确定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害怕错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比如,在“搭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其中的一种搭配方法,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师积极肯定,并加以表扬,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
四、培养学生善于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中,学生肯定或多或少有一些冲突。在冲突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小组长要努力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促进交流沟通。无谓的争执不可能有结果,也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发生冲突时,每个人稍作谦让,各退一步,由小组长归纳总结,或者可以当作疑问在学习后请教老师。如果小组成员发生冲突时互不相让,非要争个面红耳赤,会破坏彼此之间原有的和谐融洽,而培养学生善于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生了争执,教师应当及时制止,并表明自己的立场,对持正确观点的一方给予表扬,同时耐心引导持错误观点的一方向持正确观点的一方致以谢意。让学生互相客气地感谢或者道歉,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五、培养学生及时总结与评价的习惯
在合作学习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合作学习效果,小组长要监督小组成员及时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并进行总结与评价,收获合作学习的成效。合作学习和个体学习不同,它讲究团结合作,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因此,学生必须讲究效率,在一定的时间内合作探讨完毕,并总结、评价,让大家都及时地了解本次合作学习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及时回顾学习历程,总结成败之处,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总而言之,有效的小组合作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师生共同的努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质。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