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捷
[摘 要]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量化管理是班级管理方法的一种。主要讨论了量化管理的弊端,并提出了量化管理的改进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量化管理 缺失 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91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载体,班级是承载这一任务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实行班级量化管理,对强化学校管理,改善教学效果,规范学生操行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用“以人为本,教育优先”的理念来分析,可发现在班级量化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上亟待改进。
一、班级量化管理的弊端
1.缺乏循循善诱的方法。学校教育的要求是将学生塑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量化管理则是按照学校的规定,将学生的行为通过分项细化打分,根据得分高低来确定学生学业的优劣。这种评判标准对学生,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是有失偏颇的。小学生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首先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尊重,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如果一味地用量化管理的考核方法来管教学生,让他们循规蹈矩,其效果将会使学生成为“温顺的绵羊”,而难以造就“狮子般的人才”。
2.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教育应当因人施教,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指导学生的言行。但量化考核只看结果不问原由,简单地用增减分数来确定事物的本质,这势必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后果。在“扣分制”的管制下,有的学生分不清是非,只是一味地力求不被处罚,想方设法通过弄虚作假来应付考核。这只会在无形中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疏导,仅靠量化考核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3.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鲁迅先生认为,完整的人应该是双面性的:“兽性”和“神性”,在提升“神性”一面时,必将磨灭“兽性”,这就是 “吃人”的教育。在教学考核细目中,当我们要求学生走路做到“紧跟不出声”时,一般乖巧的孩子能做到。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违规就会被扣分,严重者还会受到处罚,所以,他们压抑了自己的天性,阻碍了身心健康的成长。
由此可见,班级量化管理仅注重了问题由量到质的积累,却忽视了学生的成长规律,把被管理者当作工具来看待,是一种“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的管理模式,我们应当对该管理模式进行调整。
二、量化管理的改进
针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弊端,我们应当积极地扬长避短,实行量化考核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严格管理与理性教育相结合,数理分析与理念创新相结合,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1.多一些感化,少一点量化。量化考核仅仅能反映事物的结果,而感化教育才是触及学生心灵转变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以低年级书写教学为例,为了使班级学生写字做到工整规范,我没有简单地用布置任务的形式规定学生每天写多少字,而是采取与学生共同为班级取名为“方正班”,共同制作班徽,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写字姿势图等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学习交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书写兴趣,使大家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中逐渐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2.多一些身教,少一点说教。对于小学生来说,儿童的模仿力高于理解力,教师的举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对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自身找原因,抓整改。比如,在学生写字时,我发现许多学生的作业如同涂鸦,我采取订正、重写甚至扣分的方法来纠正学生的坏习惯,虽然数天内有了改观,但作用不大。在集体备课时,我提出了我的困惑,同事告诉我:“你可能在授课过程中有常用黑板擦的现象,因此影响了学生的行为。”这使我顿时醒悟。于是,我立即着手整改,课前多预习,课堂上做到板书工整,减少错误,尽量不用黑板擦。随着持之以恒的努力,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书写能力。
3.多一些爱护,少一点苛求。如果教师爱护学生,学生一定会尊重教师,这是客观规律。如果教师不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切实际地指使学生,必然会引起反作用,产生师生之间的隔阂,由此,课堂教学效果也随之削弱。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正面教导为主,减少量化扣分,把握训教的尺度,彰显疏导的魅力。比如,在学生中午休息的时间,学校允许放音乐。于是,学生按照爱好,选播自己喜爱的乐曲。可是由此引发了矛盾:一些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一些学生喜欢民族音乐,而我喜欢经典音乐。面对选择,我采取了妥协,没有对学生提出苛求。这样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增添了大家的欢乐,又缓解了课堂的紧张气氛,创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
德莱赛说:“只有那些精神愉快的人,知识才像荷花花瓣似的舒展开来。”同样,只有走出量化考核的“怪圈”,让学生的心愉快起来,才能使教育事业如花儿一样美丽绽放。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