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芹
[摘 要]数学学科比较抽象,如何将繁杂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趣味知识,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其中,小小画图,可发挥事半功倍的大作用。为此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画图策略 小学数学 解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4-053
画图策略也称为图示策略或图画表征策略,即借助画图的方法来画出符合题意的图案或图形,将抽象复杂的问题直观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认识问题,便于学生观察与解答。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活用画图来说明抽象知识,渗透解题技巧。
一、利用画图,巧设情境,唤起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画图策略,以形式多样的画图,巧设学习与体验情境,让学生在画图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领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例如,学习五年级下册“圆环的面积”时,我先要求学生在本子上随意地画个圆,思考是否可以求出圆的面积与周长,而后再让学生画出另外一个不同的圆,想想两圆之间有哪些位置关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与动手画图的时间,再反馈与展示各种图形位置。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哪个图形是圆环,怎样计算圆环的面积,联想所学知识,该如何得出圆环的面积公式。这样,通过再次画圆,梳理两圆的各种位置关系,以图形架构起新知与旧知的沟通桥梁,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形获得求圆环面积的不同条件与方法,给新知探索奠定良好基础。
二、利用画图,指导策略,培养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画图是基本的解题策略。通过画图,学生会发现抽象的纯文字问题立刻变得直观、形象起来,纷繁复杂的数量关系也“显山露水”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画图,强化学生画图意识,让学生感悟画图策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数学解题打好基础。
为使学生体验画图解题的乐趣与成就感,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些简单的示意图或实物图,能解决问题就行,不必限定格式。当学生画图欲望与能力有所提高后,可规范画图,指导画图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如解答中年级的植树问题时,可引导学生画图时用线条等抽象符号来表示树,而不是直接画出树,以免浪费时间。又如,因问题情境不断变化,物体数目不断增加,单纯的圆或点等图形很难展示对应的数量。这时,可用线段图予以代替。例如,有根绳子长度是50m,小明第一次用去了10m,第二次又用去了8m,请问这根绳子少了多少米?在该题中,直接画出50m太繁琐,教师可指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想办法将50m缩短,在纸上快速地画出。通过分析交流,学生们想到用1cm代表10m的比例尺来画出50m,得到相应的线段图。
三、借助画图,打开思路,灵活解决问题
有些小学数学问题综合性强,复杂而抽象,学生有时会遭遇解题“瓶颈”。此时,教师不妨引导其助画借图将问题变得更形象,使隐含的关系更直观化。这样,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宽阔,有利于学生探寻解题突破口与关键点,快速而顺利地攻破难题。
首先,运用简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读懂题意。例如,有一组小朋友,由后往前数,小芳是第6个,由前往后数,她是第7个,请问该组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对于这类题目,可借助简单的示意图,将小芳画作△,将该组其他小朋友画为○,结合条件,则变成:○○○○○○△○○○○○,因此可知这组共有12个小朋友。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解答起来快速而准确。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可借助画图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要指导学生画图策略。这样,当学生掌握画图方法与技巧后,看到有关条件,就可快速想到相应的图形,将文字条件转变成图形,在头脑中快速分析求解,增强解题能力。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