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摘 要: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要提高健康教育知识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过程。其实施途径有:丰实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效果;转变授课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扩充教学内容,满足正当需要;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实施过程;抓实课程评价,实现评价多元;结合教学实践,实现全面渗透。
关键词:健康教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5-0046-02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要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天等天气的上课时间,每学年保证开展一定实数的健康教育内容。”其目的是让学校重视健康教育知识传授,让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根据南方多雨的情况一直采用在室内分散授课的方式,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只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过程就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一、丰实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效果
健康教育知识是我们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也必须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教学内容,如果课前不做充分的准备也很难了解的非常全面。为了能教好学生,就需要体育教师学习、丰富与完善新的健康教育知识,形成并建构扎实的健康教育知识体系。教师学习的途径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当今这样的网络时代,许多健康教育知识都能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获得,这也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试想如果教师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就走进课堂,对教学内容自己都搞不清楚,只是照本宣科地对照课本念一遍,其效果可想而知,且按照书本内容讲授与运用口头语言讲授效果也完全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充分准备,并熟记于心。备课时要明确应该传授哪些健康教育知识、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等,对于要传授的健康教育知识要形成知识点,且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如在教授《运动中的安全》[1]一课时,教师从以下知识点去备课、上课:自我监督-准备活动-运动中如何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整理活动-在不同的季节从事锻炼-安全使用场地和器材。根据这六个知识点去准备与讲授,教师只要稍作梳理与扩充完全能脱稿上课,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还可以列举事例或以故事的方式来呈现,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感兴趣,效果也更好。
二、转变授课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具备丰富的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还需要多样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影响着教学方式的实施,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常常采用讲座、课堂讲解与提问或自主学习的传授方式,这些教学方式的使用忽略了健康教育知识本身的价值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长此以往成了“一言堂”或“自习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降低,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其实,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是多样的,常用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课堂讲解与提问,还有参与式讨论与辩论、小型课题的实验研究、案例教学、健康咨询、讲座、参观以及其他各种集体性活动等,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健康教育知识学习的有效性。如在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课时就模仿了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词典》节目,并对节目形式进行适当改造,让学生形成智囊团对问题进行回答,以加分的形式让小组闯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为本组建言献策,每个小组也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课堂氛围热烈、高涨。总之,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不能过于单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充分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并深入到生活与学习中,为学生的健康生活与学习服务。
三、扩充教学内容,满足正当需要
健康教育专题的内容较为丰富多样,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身体健康方面,列入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的膳食等内容;心理健康方面,列入了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防治、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等内容;社会适应方面,要求学生做到能够认识个人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权利与义务,并表现出有责任感的社会行为,同时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的体育与健康问题,但这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笔者曾做过一些调查,要求学生列出需要增加哪些健康教育知识,有的学生提出再增加些与体育锻炼方面有关的注意常识,有学生提出增加些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专题,如医学常识、卫生知识、运动安全等,还有学生提出增加些与学习方面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等。总之,尽管体育课本围绕健康列出不同年级的健康教育知识内容,但这些内容完全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调查研究与满足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再增加些健康教育知识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实施过程
要真正上出高效的健康教育课,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思考与总结,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影响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的瓶颈。如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发现不少学生并不重视健康教育的学习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讲边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教师发现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全部停下来,并规定上课时不允许做作业,应专心听讲,可以将认为重要的知识记在体育课本教学内容的空白处。在以后的课中,每上完一次课都要对课堂进行总结: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行解决?等等。笔者的教学方式也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上几节课以后就发现学生积极性不高,有的在偷看课外书,有的在下面窃窃私语,总结发现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连几节课都采用了讲授的形式,这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存在,致使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于是,笔者转变教学方式围绕课堂的主题采用讨论的形式与学生互动,结果效果出奇的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遇到问题及时总结、及时处理,才能上出高效的健康教育课。
五、抓实课程评价,实现评价多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从重视程度、理念转变到授课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也不难发现仍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学习评价就是一个方面。有很多老师图省事、怕费时间,学习后无评价,对于学生掌握情况也不管不问,导致健康教育知识传授走过场,这也是导致学生不重视的原因之一。健康教育知识传授不仅要注重过程实施与管理,也应注重结果评价,结果评价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评价方面建议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通过观察、访谈和分析对照等方式了解活动的进程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向如期进行,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结果评价方面采取的考核方式要能客观反映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健康意识的树立、健康行为的养成等各个方面,这种多元评价能基本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效果。
六、结合教学实践,实现全面渗透
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的传授大多利用雨天在室内进行,这种做法其优势在于能根据某一主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知识传授,利于学生全面、深入的学习。但从实效性的角度来看,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与平时的实践课结合起来会更加有效,这就需要实践课的相关性与健康教育知识内容联系紧密,如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融入其中,并能指导实践,其效果要比单纯的理论学习好的多。某教师在耐久跑教学中将《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一课的“脉率的测定方法”运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跑前让学生测量安静时的脉率,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后让学生测量最高脉率,在跑后测量一分钟内的心率,这样让学生计算出自己适宜的运动脉率和心脏恢复率,同时在测量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按照教师的要求“愉快的”完成了耐久跑的教学任务,而且学会了如何测量运动脉率,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运动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以指导今后更加科学的体育锻炼。这种“边学习,边实践”的做法比单纯的课堂讲解效果要好的多。因此,在健康教育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本学期所传授的健康教育知识内容是否能与实践课内容进行整合,让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实践或让学生去检验理论知识的可行性,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艳群,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 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