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融合教育模式初探——以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学前融合班为例

2015-05-24 12:14吴群娣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区角活动能力

● 吴群娣 陈 霞

一、学前融合班教育理念

我校的学前融合,是按1∶3的比例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在同一个班级里,儿童年龄跨度从3岁到6岁,即实行混龄制。确定的教育理念是: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主学习、互助互爱的氛围,让所有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了解他人、帮助他人、提升自己,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与人交往、适应社会、参与社会以及学习的能力和品质。

二、学前融合班课程

以台湾地区幼儿统合教育课程理念为学前融合班课程理念基础。该课程认为幼儿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从“做”中去“学习”,而非依照他人所说刻板地反复练习,要求幼儿用想法和经验去探讨事物的功能性,用身体感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去了解事物间的关系,从而促进象征性、抽象性思考,进而激发创造力的发展。该课程强调创造多元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以音乐、游戏或故事的形式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中获得社交、认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在此课程理念影响下,学前融合班课程以主题教学为主线,创设区角活动、主题活动、户外活动以及补救性教学等课程形式。

(一)区角活动

为了满足多年龄层次孩子的需要,减少集体教学的课程,并结合当月主题内容,尽可能利用有效空间创设多元环境。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在每个区角都按照学生的年龄层次、能力层次投放不同的学具、玩具等,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活动及材料,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探索去认识环境、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主题活动

在主题教学方面,以音乐、游戏或故事作为学习动机,以五官感觉为架构,根据学生需求编排教学方案。

(三)户外活动

开展户外活动,满足孩子大肌肉及多感官的发展,同时使其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及社会规则。

(四)补救性教学

为特殊孩子提供社交、语言、感知觉、动作等能力的补救性教学,为其更好地融入集体活动打基础。

三、学前融合班课程的实施

(一)评估

1.课程评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我们采用“幼儿发展课程”为课程评量工具。评估的主要领域包括感知觉能力、粗大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认知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休闲娱乐能力。评量的主要目的为检核孩子的发展水平、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以确定学习起点。

2.专业评估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特殊孩子的发展状况,除了课程评量,康复科教师还根据孩子的障碍类型进行相关的专业评估,如社交能力评估、语言评估、感觉统合评估、动作评估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该生是否需要某项康复治疗。此外,教师还会对孩子的学习特点、增强物等进行了解。

(二)制定计划

1.普通孩子

首先根据“幼儿发展课程”确定各个年龄段各领域需发展的目标。如4—5岁幼儿在认知领域要掌握:在大团体上课或游戏时能维持注意力10—15分钟;会指出或说出先前看过的3、4件物品(图片)中被移走的那一个;会描述最近发生的事情或经验(如看过的电视节目),但顺序可能会混淆;会将常见物品或图卡依类别分类(如水果、动物、衣着、交通工具);会依长短顺序排列3个以上的物品或图案;会数出10以内物品的数量(如逐一数完,并说出总数);会指出或说出第一和最后;会将常见简易文字与图卡配对10组以上(如配合单元词语或教学中常见物名称);会仿画或自己画□、△;等等。

然后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孩子的兴趣,制定学期主题。如,考虑到学校每年都会举行艺术节,确定主题是“艺术嘉年华”。还要讨论出主题网络图,图中包含孩子们通过该主题要学习的内容、参加的活动以及达成的目标等。

2.特殊孩子

结合“幼儿发展课程”评量、各康复科评估及家长对孩子未来一年的期望,班级教师、相关康复科教师、社工、行政领导等会集中在一起召开特殊孩子综合研判会议,旨在通过分析孩子现有能力水平,找出孩子优劣势、学习起点、学习特质及未来一年发展的方向,初步制定出下一学年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然后,班级教师、康复科教师与家长一起召开个别化教育计划会议,制定出这个孩子下一年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根据发展先后顺序或重要性程度将个别化教育计划分为上学期及下学期。如小黄(化名)上学期个别化教育计划涉及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生活自理、休闲娱乐等领域,每一领域又细分出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执行情境、评鉴与教学决定等内容(部分计划见表 1)。

表1 小黄上学期个别化教育计划(部分)

最后,将本学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分解成月目标。如,小黄社会适应领域的一个长期目标是“提高遵守团体规范能力”,相应的一个短期目标是“在团体活动中,能轮流等候至少3分钟”,3、4、5、6月的月目标则分别为“在3人小组活动中,能轮流等待至少1分钟”,“在3人小组活动中,能轮流等待至少3分钟”,“在4人小组活动中,能轮流等待至少3分钟”和“在团体的活动中,能轮流等待至少3分钟”。

(三)课程实施

融合班课程主要分两条实施路线:一条是有计划的,以主题活动和补救性教学的形式展开;另一条则是相对自由的,以区角活动的形式展开。

主题教学中一个大主题往往被分成几个单元主题,每个单元主题的实施都在为最后的统整活动做准备。以“艺术嘉年华”主题为例,该主题一共分成了4个单元主题:首先,认识角色,让孩子清晰地知道各个角色(包括演员、工作人员以及观众)的职责或任务;其次,了解节目,以制作海报或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帮助孩子了解节目;第三,排演节目;第四,舞台呈现和颁奖典礼。为了让孩子在最后的统整活动中(即在舞台上)有精彩的呈现、在舞台下做一名合格的观众,前期的3个单元主题都是在做铺垫和准备。

补救性教学一般是针对特殊孩子而言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其中有的目标可以在主题教学中达成。如,小黄在精细动作方面“提升使用工具能力”的目标,就可以在制作海报、制作道具的过程中达成。有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目标则可以在例行性活动中实现。如小黄在“遵守团体规范能力”方面3月份目标“在3人小组活动中,能轮流等待至少1分钟”,就可以在晨点活动、点心时间、进食喝水以及如厕等多个场景达成(部分见表2)。此外,补救性教学也是实现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的重要途径,或者说更多时候补救性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如培养学生共同调控能力等,为将来的社会泛化做准备。

如果说主题活动和补救性教学是计划性较强的课程,那么区角活动则是相对自由的课程。自由主要体现在孩子参与区角活动的形式上,孩子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区角、材料、同伴等,教师仅仅是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之所以说区角活动是相对自由的课程,主要是因为除了外在形式上的自由,区角活动也有一定的计划性。第一,区角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主题教学服务,不同主题期间教师在区角中投放的材料不同。如“艺术嘉年华”主题期间,投放与角色、海报制作相关的材料;在“动物世界”主题期间,则准备与各种动物相关的材料。第二,准备的材料也会参考孩子的年龄层次、能力水平。比如,同是制作海报,提供的材料既有撕贴,也有剪贴,这样可以同时满足精细动作能力较弱和较好孩子的需要。

表2 太阳花班小黄例行性活动支持策略表(部分)

(四)评鉴

评鉴包括教学前的初评,以及经过一学期教学后的评鉴。根据教学后的评鉴分数,确定哪些个别化教育计划已通过,哪些个别化教育计划未通过,并对未通过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分析完善甚至删除,对修改或删除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要给予说明。最后整理出下学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猜你喜欢
区角活动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区角活动真有趣
区角活动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