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

2015-05-22 18:34马淑义
卷宗 2015年2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现状分析校企合作

马淑义

摘 要: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制,是企业和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教育体制。建立校企间有效地合作机制,有助于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局面。校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是我校机械加工专业的重要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提高我校教机械加工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办学模式

我校近几年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引企入校,把课堂延伸到车间,把车间变成课堂,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把技能转化为生产力,让受教育者具有双重身份即既是学生又是工人,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 ,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由会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

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技能,包括编程设计能力、产品初步开发能力、产品检修能力等,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X阶段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分置换和弹性学制为基础,实施教学计划,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订单培养。②半工半读。③项目导向。④以赛代练。建立大赛与选修课程学分置换机制,培养学生技术创新能力。⑤以训代学。到科研院所、企业、兄弟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参加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的专项进修培训,认可进修培训结果和相应学分。

学生可以根据能力要求和就业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以上培养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修读。学生还可以根据情况申请延长该阶段的实训时间(但全部学习时间最长不能超过5年)。

2 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评价

1、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独立处事能力、社交沟通能力,技能操作能力。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工厂的环境,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进行定位,同时还能让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借此机会教师也可以收集到一些在课本上无法得到的信息,经过对资料的整合、归类,编写一本真正适合中职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研究、修改,形成一套完整翔实的教学资料,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校正在整理、编写数控、焊接方面的校本教材。

2、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的课程改革,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它可以促进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能及时有效科学地把握市场人才需求,提高学校的市场适应能力。

3、校企合作能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功能,借助学校的师资、场地等软硬件资源,学校和企业一起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培训链,从而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培训效益。

4、校企合作创新了育人模式。在校企合作中,我校与企业共同拟定教学计划。共管育人过程。学生管理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学校侧重于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包括:成才教育、纪律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企业侧重于学生在实习期的管理,包括:爱岗敬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规章制度、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教育等。

5、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学校突出了专业设置的实用性,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立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质量标准,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了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适应了企业的需求,使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与企业无缝接轨,增强了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几点思考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多,主要有:

1、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成功之路,但不能因此而削弱校内教育。

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观,清醒地认识校内教育是落实所教、所学、所用对接要求的重要阵地,是校企合作应有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既要转变重校内教育,轻校外实习做法,又要防止校外“实习”过多,校内教育作用淡化的现象,正确认识校企合作,做到校内教育与企业实习并重。

2、三方利益的兼顾问题。一方面企业在合作中必须保证自己的利益才能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学校的教学目标必须与企业的利益形成一致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学生知识的转换必须与企业岗位相对应才能使学生技能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企业追求的是最大的利润和最大的效益,正因为如此,目前,校企合作的深度还不够,广度还不宽。因此,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达到深层次、高效率的合作,形成双赢、共赢的局面,这就需要政策搭台,企业和学校共同唱戏。

3、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稳定性问题。企业进校和顶岗实习的合作模式对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影响一般不会太大,但企校联合定向培养的模式却在很大程度上有影响,甚至有大的影响,因为学校要根据合作对象的生产用工实际来确定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因此,只要供求市场发生变化,合作企业的变更,那么专业及课程的设置也得随着变更,这样,使得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稳定性不强,相对较弱,不利于专业建设。

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努力壮大校企合作队伍,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我校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素婷,论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6);

[2]徐洪波,袁晓建.探析校企合作共建的双赢特征和发展思路[J].交通企业管理,2006,(2);

[3]霍晓光,校企合作 产学互动 订单培养[J].中国培训,2006,(2)。--博才网

[4]祝士明、张翠荣. 职业院校与企业有效合作的运行机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

[5]杨凤林. 深化企校合作创新办学模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2

[6]赵居礼、刘向红、贺天柱.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6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现状分析校企合作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