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把握生成契机 彰显精彩数学课堂

2015-05-21 03:28胡轶群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成资源

胡轶群

【摘 要】 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生成资源,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有效地进行开发和利用,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供活力。

【关键词】生成资源;纠错力;思辨力;认知力

一节灵动的数学课,经常有意想不到的生成发生,或是一个错误,或是一段困惑。为此教师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甚至想简单绕过去。其实,课堂中的各种生成往往是学生最朴实的想法,其中包含着对问题的思考,也不乏智慧的闪光点。错误生成,有时是极好的课程资源,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更需要我们机智地、灵活地把握哪些稍纵即逝的生成契机,并进行开发和利用,将会给课堂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

一、有效筛选错误,提高学生纠错力

当课堂要素都呈现动态生成的特征时,教学效果也必然随之走向动态生成。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在学生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后,教材中有一道思考题:先画一画,再算一算多边形的内角和?师:“把一个四边形可以这样分成两个三角形(画上一条对角线,图1),如图:每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加起来就是360°,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是180°×2=360°”。

师:用这种方法,请同学们画一画,算算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原本以为这个问题应该不难,结果孩子们的作品让人大跌眼镜。

生1:180°×5=900°(图2)

生2:180°×3=540°(图3)

生3:180°×8=1440°(图4)……

这三位同学都把五边形分割成若干个小三角形,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在操作、讨论中,一致同意生2的方法,理由是分割时不能交叉着分,就像把地主的地分给农民一样,分给张三的地就不能再分给李四了。多么形象的比喻,用这种方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规律就是拨开云雾见青天了。教师要巧妙地把握课堂上诸多的生成性要素,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彰显精彩。

二、精心预设错误,提高学生思辨力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在课堂上,经常有意识的让学生错误一下、经历一下挫折,快快乐乐的“上一当”,这样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例如教学《认识三角形》,我出示一道问题: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的两条边分别为5厘米和10厘米,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生1:有两个答案!如果三角形的腰5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5×2+10=20(厘米);如果三角形的腰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10×2+5=25(厘米)。

有学生孩子思考,也有学生表示同意。我故意不语!过了一会儿。

生2:不同意!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是5厘米,两腰加起来就是10厘米,与第三条边相等,围不成三角形!所以答案只有一个,25厘米。

生3:没错!孩子们都表示同意。

可见,教师创设适当的开放空间,故意让学生出错,在错中产生质疑,在质疑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进入深一层次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诱导的错误是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三、及时反思错误,提高学生认知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和思维创新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主动应对”的新理念,才会看到“错误”资源背后隐含的数学思维和隐藏着的价值,才会因地制宜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错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个过程不正是课堂智慧的闪现吗?

如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这样一道题:用16厘米的铁丝围成不同的长方形(长和宽必须是整厘米数),有几种围法?孩子们出现了两种结果,有的说是三种,有的说是四种,争议的焦点原来是长4厘米,宽4厘米在本道题里究竟算不算?长和宽相等的图形叫正方形,而要求围成得是长方形,同学们争论的很激烈。这时我示意班上的一对双胞胎兄弟走上讲台,指着他们说:我们班的很多男生都有兄弟,但是双胞胎却是特殊的兄弟。有的同学脑子转的快,马上就说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长方形,还有的说方程就是特殊的等式,等腰梯形就是特殊的梯形……

当学生们的解题思路出现了争议,教师并没有轻易地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用幽默的比喻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灵感。实际上,这是一个类比分析的过程。可见,教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适时地对学生给予帮助,让课堂中的错误资源发挥了其应有的功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力。

猜你喜欢
生成资源
捕捉生成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
捕捉课堂生成资源,构建动态课堂
捕捉利用生成,形成创新阅读感悟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应用探讨
重视学生回答还课堂人情味
抓住生成, 留住意外, 共享精彩
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