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通识教育视角下的改革

2015-05-19 20:33何萍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改革

何萍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在通识教育的视角之下,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进行了一般性探析,主要针对教学活动的性质、目标、内容;尝试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提供一些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 改革

一、通识教育的概述

1.通识教育的定义。通识教育一词是由英文单词翻译而来,国内很多学者也将其翻译为“普通教育”,其概念具有模糊性,采用不同的视角和分析方法,对“通识教育”的定义也不同。本文从性质、目标以及内容这三个方面对通识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通识教育的性质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种类,其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两者的重要区别是通识教育不具有专业性特征,任何群体和大学生都可以接受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多出现在大学教育当中,其强调的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自由。从通识教育的目标来看,其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个人情感、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强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从内容的层面来看,通识教育所涉及到的知识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没有专门的针对性。

2.通识教育的课程范围。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需要有具体课程来支撑。究竟通识教育的课程具体有哪些种类,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此有不同的设置。通过对我国各大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统计,可以将通识教育的课程大致分为两个种类:一种是包括了计算机、体育、军事理论、英语、思想政治在内的必修课程;另一种是文化课的选修,而对文化课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分为数学、科学、人文、艺术等。每个学校通识课程的学分都能够占到总学分的1/3左右,一般在大一、大二学习完毕。从以上的表述可以看出,很多学校已经将英语课作为通识课程的一部分,因此运用通识教育的视角来分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

二、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分析

1.目标的界定。在探讨具体的改革措施之前,首先要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目标,为改革工作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根据我国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规定,英语的教学工作意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够掌握一定的英语交流技巧,为学生打下扎实语言基础,使其能够完成正常的会话,充实自身内在文化素养。

2.教学模式的探讨。运用通识的视角,需要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模式,而是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能够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情感、智力、素质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符合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同时,教师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学习新知识的本领。

3.教育方式的转变。随着电教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也应当引入高科技的元素,传统的黑板书写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引入多媒体元素不仅能够增加知识量,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大学英语教学具体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改革。

(1)丰富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除了综合英语的课程,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引入一些新的课程类型,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第一种是为学生打实基础的“综合性”英语教学;第二种是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培养的课程安排,具体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可以成为“技术性”的课程;第三种是提高学生内在文化修养的课程,普及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知识,具有“艺术性”的特征;第四种课程的安排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主要是为学生普及日常用语。

(2)丰富内容。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材需要结合当下的热点问题,同时需要考虑到以下的几点:即要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内在品质。所选取的教材类型应当要包含文化类、社科类、娱乐类等各个种类。除此以外,需要缩短英语教材的更新周期,以保证每一套教材能够与时俱进。

(3)丰富形式。除了课堂中传授学生英语知识之外,也应当增加学生隐形课堂的数量,使学生能够在玩中增长知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校园英语文化节,邀请外国友人来学校与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也可以举办一些英语演讲主题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又丰富了学生对各地文化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

2.保障体系的改革。

(1)因材施教。因为大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其英语基础是不一样的,因此学校有必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设不同种类的英语课程。学校可以安排新生入学考试,根据成绩分为不同层次,学生的教程、教材和学习的时间都应因材施教,层次越高必修的英语课程则越少,选修的英语课程则会有所增多。

(2)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根据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很多的学生更愿意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进行一些角色扮演、演讲、小组讨论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到更多的英语知识。

(3)考试比例安排。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尽量缩减考试在考核工作中占据的比例,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交流能力、知识面、课堂活跃程度、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等等进行考察,从多个方面评估学生的综合性能力。

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程的一种,运用通识教育的视角来对其改革进行分析是非常合理的,但是由于该种研究模式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黄明东,等.通识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3(7).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改革创新(二)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