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娜
摘 要: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几何教学的整合,即在几何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易学的学习环境,创设合理的活动场景,提高学生认知技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 几何教学 利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B-0095-01
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不但引起了教师观念的转变,而且它以拓宽的时空,丰富的信息,生动的画面、动画,高效的传输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信息技术逐步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在几何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现代技术对学生的导学功能,把准辅助时机,恰当运用,丰富了数学教学,为几何教学的改革,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下信息技术与几何教学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几何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
一、在几何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显示工具
在几何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大量的图形内容,例如,介绍多边形、多面体、函数图形等等,在课堂40分钟内,如仍采用过去的板书,则消耗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如不板书而口头说明,则往往会词不达意。这时候,如采用信息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不仅能解决抽象图形的问题,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物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并有效的学习了课堂内容,高效地使用课堂40分钟。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时,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与图形,让学生体会到轴对称的美感,建立了空间想象能力,既节省时间,学生还容易理解。
二、在几何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演示工具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数学教学手段,在处理数学上的一些动态图像时,只能用静态来表示,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观。而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则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制作课件,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地描述图形全等内涵,便于学生切实理解。
三、在几何教学中利用动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几何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动”的特长,变静的“说”为动的“演”,启迪学生思维。如笔者在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时候,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一性质学生不是很好理解,我利用动画演示,当三角形的两边逐渐相等的时候,让学生观察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变化。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四、在几何课堂教学中,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把几何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关系具体化、形象化,将整体分解细化,充分展示局部特征,将一些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知识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之声、光、图、影、色的感官效果,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如笔者在上《多面体》一课时,首先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发兴趣。每一个画面中,都隐藏着一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在进入情景的同时,去发现问题。这样,一节枯燥的数学课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学生兴趣倍增,而且加深了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五、展现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技能
几何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学生认识事物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运用多媒体把抽象内容具体化,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展开学生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培养其认知技能。
在几何学习过程中,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是学生的一大困难。多媒体技术创设合理的活动场景,通过移动、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物体的运动方向、变化结果,刺激学生注意。在展现了虚拟实景的过程后,再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演变几何图形,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找到解答的方法和策略。
总之,信息技术与几何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几何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它还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创新、改革的天地。“整合”之路还很漫长,但笔者坚信,只要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几何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涂荣豹.数学学习与数学迁移[J].数学教育学报,2006,(4).
[2]唐恒钧,张维忠.中美初中几何教材“相似”内容的比较[J].数学教育学报,2005,(4).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