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小丽
摘 要:文本对话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小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是十分重要的。导读问题是文本对话的“金钥匙”,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与开放性的导读问题,从而使文本对话更深、更广。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导读问题 文本对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B-0043-02
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的一个关键词是“文本对话”,文本对话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是一种深入文本内涵与实质的阅读方式,小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欣赏文本的语言美,体验文本语言的意境美,感受文本情感的内涵美,从而把文本进行有效内化,以此促进语感能力的提高。语文教育专家郑桂华指出:“核心问题是理解一篇文章主旨的钥匙,也是一堂课教学价值的依托。”回到文本对话这个话题,郑桂华所指的“核心问题”在文本对话中就是“导读问题”,所谓“导读问题”就是指教师根据文本内容为学生设计的能够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高效阅读的问题,“导读问题”是文本对话的“金钥匙”,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导读问题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善于设计导读问题引导小学生进行高效的文本对话。
一、设计有针对性的导读问题,让文本对话更“深”
现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文本对话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堂上,小学生的文本对话却存在“浮于表面”的现象,并不能深入到文本实质。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设计的导读问题没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导读问题,就是指教师针对文本题目和线索设计的导读问题,针对性导读问题具有“小而精”的特点,能够引导小学生向文本更深处迈进。
1.导读问题要针对课文题目,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在一篇文章中,题目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文章的题目往往是对这一篇文章大致内容的精炼概括。教师要善于从一篇课文的题目设计导读问题。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这一篇课文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读问题:(1)黄山奇石“奇”在哪里?(2)作者在课文中详细描写几处黄山奇石,分别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它的“奇”?这两个导读问题就是针对“黄山奇石”中的“奇”设计的,第一个导读问题能够通过引导小学生找黄山奇石的“奇”中感知文本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第二个导读问题则能够引导小学生对课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手法进行探索。这样,通过两个导读问题就能够引导小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把握这一篇课文的基本概况。
2.导读问题要针对课文线索,让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文章的线索就是指在文章的每个段落中都出现的词语或句子,是贯穿于整篇文章之中的。线索具有架构全文结构的作用,抓准了线索,就等于抓准了一篇文章的基本脉络。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课文的线索设计导读问题,并通过这样的导读问题引导小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这一篇课文时,在引导小学生品读课文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读问题: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这个导读问题就是针对课文的线索来设计的,能够引导小学生从课文的不同段落,特别是课文的第5、12、16这三个重点段中去寻找答案,小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理清了这一篇课文的基本脉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的基本内涵与价值。
实践证明,题目与线索是一篇文章的关键部分,最能够直接反映和体现文章的基本思想与价值。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基于课文的题目和线索设计针对性导读问题,能够让小学生的文本对话更有深度。
二、设计有层次性的导读问题,让文本对话更“厚”
文本对话如果仅仅只停留于一个层次,这样的文本对话是低效的重复,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感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小学生高效文本对话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基于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导读问题,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文本对话更有厚度。
1.导读问题要紧扣课文重点,让小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文本主旨。引导小学生对一篇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品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文的重点内容往往反映出了文本的主旨思想,是一篇文本的精华所在。因此,要紧扣课文重点设计层次性导读问题,引导小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走向文本主旨。
例如,《麻雀》(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这一篇课文的重点段是第四五自然段,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动词,真实而形象地描写了猎狗与老麻雀的不同动作以及老麻雀的神态,在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对老麻雀的神态和动作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塑造了老麻雀勇敢的形象。根据这一重点,笔者设计了以下导读问题:①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②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老麻雀的着急、紧张与勇敢?③如果你就是这只老麻雀会对面前的这一只强大的猎狗说一些什么?这三个导读问题由于都是紧扣课文的重点,并且三个问题之间层层递进,因此,能够有效地引导小学生对文本的重点内容进行品读与感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地对文本语言进行品读,更能够在品读的过程中体验与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调,充分感受文本的主旨思想。
2.导读问题要紧扣课文难点,让小学生一点一点理解文本内涵。小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往往会对文本的内涵理解不到位,这样,就形成了阅读难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难点是必须突破的,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智慧。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文难点处设计有针对性的导读问题,引导小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理解文本内涵。
例如,《望庐山瀑布》(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这一首诗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美,诗人李白是通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一千古名句进行细节刻画的。但是,小学生往往会对“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理解为“庐山的瀑布飞流而下,有三千尺这么长。”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以下一组导读问题:①李白在写这一首诗的时候,真的去量过庐山瀑布的高度吗?②如果没有量过李白为什么要用“三千尺”?③你觉得李白用“三千尺”是为了要表达庐山瀑布的什么?在这三个导读问题中,第一个问题能够让学生明白李白在写这一首诗的时候是不可能真的去量庐山瀑布的高度,他只会用目测的方法去感受庐山瀑布的高度。第二、三两个导读问题能够让学生明确在这一首诗中李白用“三千尺”只是为了表达庐山瀑布的高,“三千尺”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种对庐山瀑布高度的一个感受。这样,通过这三个富有层次性的导读问题,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小学生真正理解这一诗句的本质内涵。
实践证明,一篇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是两大着力点,小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只有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才能与文本进行高效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有效内化,从而获得语感与语言智慧的发展。
三、设计有开放性的导读问题,让文本对话更“广”
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的课文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一篇文本的语言和意境,创设富有开放性的导读问题,并以此引导小学生进行更有广度的文本对话。
导读问题要紧扣文本语言,让小学生进行多维的语言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文本语言是引导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文本语言设计开放性的导读问题,以此引领他们进行多维的语言训练。
例如,《荷花》(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这一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通过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手法写出了荷花的美,特别是“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中的“冒”字运用得特别传神。在引导小学生对其进行品读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读问题:①在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些词句表现了白荷花的美?②你觉得荷花美吗?美在哪里?在这两个问题的引导下,小学生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悉心品读,从不同的角度在文本中找出能够体现荷花静态美与动态美的句子,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这样,通过基于文本语言的导读问题,有效地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了解读,不同的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获得的“荷花图”不尽相同,是富有个性化的,这样的文本对话才是有广度的。
导读问题要紧扣文本疑点,让小学生进行多向的阅读思考。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从表面上看存在一定的疑点,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惑,能够引发小学生的阅读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文本疑点设计具有开放性的导读问题,并以此引导小学生进行多向的阅读思考。
例如,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课时,有一位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觉得课文中的老人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她明明是音乐家,却骗作者说自己是一个聋子。”根据学生的这一质疑,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读问题:“作者最开始的琴声既难听又刺耳,为什么老人还是每天坚持到林子来听呢?”这个问题有效地引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再次思考,有的同学说:“因为老人也是学音乐的,她知道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拉好琴的,所以愿意给作者时间和鼓励。”有的同学说:“老人看出作者的勤奋,觉得作者肯定能成为出色的琴手,所以愿意默默给予帮助。”有的同学说:“老人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她不忍心伤害一个勤奋的练琴者,同时又希望作者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通过这个开放性的导读问题,小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阅读思考,在解疑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思维训练。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紧扣课文的语言和疑点设计具有开放性的导读问题,能够引导小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多元化的思考,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拓宽文本对话的广度。
总之,导读问题是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的“金钥匙”,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与开放性的导读问题,从而让小学生的文本对话更深、更广。
参考文献:
[1]叶新新.小学语文有效导读问题设计例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4,(8).
[2]程清.文本导读的三个着力点[J].新课程导学,2014,(15).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