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海量阅读”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015-05-19 02:43郑碧莲
课外语文·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海量阅读循序渐进人文素养

【摘要】“没有坚实的塔基,就没有金字塔最后的塔尖”。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靠捷径一步登天的,是要扎扎实实地深入做到。那在时间上,内容上如何保证呢?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给我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特好的范例。我们语文的教与学应该怎样将阅读进行有机地结合呢?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让我的学生按照课内+课外“海量阅读”的模式同步进行,为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与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海量阅读”; 循序渐进;语文的教与学;情感水平;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重要途径,没有一定的阅读数量,就不可能形成语感,不可能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无法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针对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兴趣不高、读书时间太少、阅读内容不丰富、理解能力偏低的现状,笔者认为,“没有坚实的塔基,就没有金字塔最后的塔尖”。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靠捷径一步登天的,是要扎扎实实地深入做到。那在时间上,内容上如何保证呢?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特好的范例。语文的教与学的过程应该怎样将阅读活动进行有机地结合呢?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让学生按照课内+课外“海量阅读”的模式同步进行,为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与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效识字,为“海量阅读”打好基础

(一)要抓好课前预习质量

传统的语文教学每一篇精读课文至少需要三课时,由于课前预习效果难以保证,课堂教学难免效率低下。为此,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可以将课文朗读带上传到班级QQ群供家长下载,学生在家中预习时跟着录音,第一遍认真听,第二遍小声跟着指读,第三遍大声朗读,每篇课文至少读五遍,在跟读第三遍时标出段落序号,跟读第四遍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暂时还不会读的字词用红笔圈出后,跟读第五遍时进行重点认读。

(二)要抓好课堂的检测与训练

“识字拖住阅读的后腿。”这是教学面临的一个实际的问题, 所以课堂识字这个主阵地不能放松。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做足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在课堂上就以当场互查、互测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发现认读错误、书写错误的生字进行正音、正形,也相机进行“兵教兵”的训练,从而发挥 “小老师”的辐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最大功效。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尽量做到要书写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当场练习完成,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来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熟读、背诵古诗,诵读《论语》《弟子规》等。在课堂上既要学习课文,又要有集中识记、书写生字词的时间,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调控能力要极强,既要合理安排环节时见缝插针,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检测,扫清生字障碍,高效识字,为海量阅读奠定基础。

(三)要讲究识字方法的趣味性

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识字方法的有趣记忆,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第一次见到这个字就牢记它。识记方法让学生来梳理,有猜字谜,有拆字组合游戏,有按笔顺书空……随后“小老师”带领大家描红、书写、扩词抄词语,书写出的词语尽量以学生学过的字为主,这又是学过字的复现,再次加强记忆,同时也让学生不要乱用同音字。同时,我还大胆尝试,将几个语文园地的几个“识字”类型——“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进行有机整合地教学,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更快地学习新知,引进竞争机制,使识字、写字更高效。

二、精讲多练,课内推进“海量阅读”

(一)备课讲究惜时增效

为了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前的备课关尤为重要,在每一课的重、难点与学习目标,教师要做好教材的取舍,压缩部分内容,惜时增效,争取课堂前20分钟就把课文的重难点突破解决,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读书。

(二)课堂教学直奔主题

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涵盖全文,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直奔课文重难点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快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时,在“精读寓言,体悟道理”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了课文,我觉得这是一个( )的农夫。并在课文中找一找句子或者关键词语,做做批注,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不少学生悟出这是个(很心急)的农夫,从重点词“巴望”、“焦急”“转来转去”等词语体会到,老师继续追问:你还从哪也看出他很焦急?(找出相关句子来朗

读)。还有觉得这是个(很“辛苦”、很“开心”、很“愚蠢”、很“可怜”、急于求成、徒劳无功)的农夫。

一番品读、体味之后,学生在热烈的讨论、分享读书的过程中,学生既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又将故事中的重点词句烂熟于心,最后,老师通过各种朗读的形式,带着问题读,引领着学生将这个寓言故事来回读过两三遍,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教学效果相得益彰,不但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而且学生对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的领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又折射出寓言的魅力对学生深远的影响。

(三)快速教学迁移学法

在教学完《揠苗助长》之后,我趁热打铁,马上把第二则的寓言《守株待兔》当作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学生自由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进行讲故事比赛。接着完成丛书中的练习——(创设情境)假如老师现在就是种田人,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还有不少学生说出妙语如珠、表达到位的句子,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不是进行精细讲解,而是结合课后复述课文的要求,以及“整天”这个词来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故事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通俗易懂,课堂上,我不花大量时间在分析故事内容上,则是通过课文一详一略地教学,把时间留给后面的推荐课外阅读以及学生的汇报展示活动上,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也给学生对寓言的兴趣带来极大的吸引力。这样精讲多练的模式,就能节约出许多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内也能有时间大量地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在课内推进“海量阅读”,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名篇教学,引申原著“海量阅读”

(一)挖掘教材“空白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白处,引导孩子进行《安徒生童话选》的原著《丑小鸭》的这个片段进行对比阅读。

1.挖掘故事中各种角色的空白处。教材中“谁”在课文中指哪些?鸭妈妈是怎样疼爱他的?“谁”(其他人: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猎狗等)怎样对待丑小鸭?课文并没有作过多的描写,这些就成了学生好奇、猜想的“空白处”,于是,我就将《安徒生童话选》中的《丑小鸭》原著搬上了课堂,在这个环节“补充原著的片段阅读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更加真切地了解丑小鸭的“不幸遭遇”。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读课文的3-7自然段,思考:你觉得这是一只( )的丑小鸭?你从哪些关键词语或句子知道的?在课文中找一找,做做批注。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在课文中找出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批注和感受。从学生的汇报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文中“惊奇”、“羡慕”、“孤单”等词品味很到位,学生既能正确理解这些词语,还能体会这些词语对文章中心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最后,我摒弃繁琐的分析,教学时,以词语理解为突破口,通过不同方式地训练朗读,让学生在自主地读和悟的过程中,以读促悟,以读促理解,学生通过与原著的对比阅读,清楚、直观地感到丑小鸭的不幸遭遇了。

2.挖掘学生阅读故事中的疑惑处。从丑小鸭出生后受到家人的欺负,到离家出走后遭遇到的更多的不幸。丑小鸭被善良的农民救走了,那他后来的命运又会怎样呢?学生在预习时产生了许多疑问,纷纷来找我解答,于是我在课堂上注意这个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再一次地补充原著的片段阅读。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想象,走进丑小鸭的内心世界。

通过原著的优美描写,鲜明的对比画面,让学生更加理解、同情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在学生读到3-6自然段的朗读中,我看到学生有的紧缩眉头,有的神情凝重,还有含着眼泪的,可见丑小鸭的孤单可怜的不幸遭遇触动了他们纯真美好的心灵,这个画面深深地打动了他们,让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肺腑之言:“丑小鸭,你真可怜!”“丑小鸭,我想把你带回家,温暖你,让你吃得饱饱的”……紧接着,我引导他们再声情并茂的读出这些片段,在朗读中,去发现纯真与善美,在朗读中,他们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共鸣,在朗读中,让学生感悟到文章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二)走近作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之时,我神秘地说:“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童话之父安徒生吧,他为什么能写出如此感人故事呢?其实丑小鸭的命运就是他真实的写照。”于是我向学生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并把他真实的故事和丑小鸭相对照,让学生感悟得更深刻了。又随机引导学生看看丑小鸭的成长历程:从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此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经历了多少挫折,经历了多少磨难,但他从不灰心。最后引导学生——联系你自己的成长故事,说说你从丑小鸭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在一番热烈的畅所欲言下,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更加激发了他们对安徒生作品的求知欲望。

学生在由衷地赞叹这位“童话之父”之时,我又顺势燃起学生们阅读的兴趣,“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我们再去阅读他的其他作品,看看还有哪些故事更精彩更感人。”谁知,在课堂,有部分早已在课外阅读过的学生当场分享了《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其他学生都在阅读安徒生的作品,在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三万字的基础上,学生们被故事情节感动着,被安徒生的作品牵动,我也被学生们的朗读感动着,这节课的效应真实体现出处处有情,处处生情。我想:这就是童话故事的魅力吧!

在补充原著阅读的6351个字的基础上,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中,在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中,教学效果取得了双赢的局面,这样的语文课堂既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又使学生受到了要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善待他人的情感教育,真是一举两得,美不胜收。

在“课内海量阅读”尝试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受益的是学生,能力提高的是学生,在小组汇报交流中,他们自信满满、谈吐文雅、妙语如珠;在读书分享沙龙活动中,他们赏析到位、有个人独到见解,简直是个演说家;在自我作文中,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下笔如有神。在“海量阅读”中,他们不但掌握了阅读方法,而且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寻求到促进终身学习的一种方式。“海量阅读”的尝试,让教师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寻找到一条蹊径,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去开展大量阅读吧!那绝对能激发学生对经典诗文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与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M].湖北教育出版社.

[2] 海量阅读之我见[OL].http://www.cdlqjy.com/blog/user1/7896/archives/2013/66688.html

[3]“课内海量阅读”带给我们的启示[OL].http://tylxx.hcedu.cn/xq/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814

作者简介:郑碧莲(1974-),女,汉族,福建永定,大学本科,小学一级教师,就职于厦门市高林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海量阅读循序渐进人文素养
海量阅读丰富文化积累互动评改助力轻松写作
基于海量阅读提高学生英文阅读能力的思考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小学生海量阅读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