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淑娴
【摘要】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若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就要让课堂效率更加高效。下面我们就从实际出发,谈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课堂高效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校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成为了一项普遍关注的问题。预期目标是否达到,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这是一堂课是否能够称得上高效的两个方面。所以,今后对于教师来说,主要的任务是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进而摒弃传统的只是向学生灌输文化课知识的教学方式,这也恰好符合目前革新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在这种理念的促动下,如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成为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
一、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是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的基础
教师若想上好一节高效课,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备课工作。因为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学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所以,教学效果能否达到要求,教师备课的充分性、合理性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着手:(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明确。(2)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水平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3)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案。总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同时也就要求教案要具备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才可以。
二、学生提前预习,充分准备是促进高校课堂的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学生来体现自己的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步骤则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而教师也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但不要刻意的去批评那些没有完成预习目标的学生,而是要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以免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为建立高校课堂提供有利条件,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所以,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主动的去接受学习。学生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想要打造精彩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下,若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做到为学生搭建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并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此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教师,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这样对于突破教学当中的难点以及重点问题会更加有利。在诸多的教学形式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好方法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来让课堂的气氛显得更加活跃,学生也因此能够得到课堂的自主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同时让教学效果更加高效。
与此同时,课堂提问也是除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外一个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同样能够提高初中语文课的教学效率。通过提问,对于教师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理解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提出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以及成绩来制定,也就是说要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的是,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难易要适中,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难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过于简单则无法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教师都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就会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以及提高语文课的高效教学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教师还要考虑到的一点是,提出的问题要“大众化”,以便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加进来,这样才能够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想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记的更加牢靠,采取课堂练习的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出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课堂练习,并且在难度的把握上要做到合理化,这样才能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四、结束语
教育部门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而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次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机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工作,大胆创新,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进而让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殷立明.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2]刘登学.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2).
[3]刘西粉.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现代农村科技,2014(12).
[4]程桂华.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4).
(编辑:董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