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倩++朱向荣
【摘要】本文从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角度,阐述了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探讨了不同学习风格对外语学习产生的不同效果。并在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外语学习的普遍状况后,提出了相应的可行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探索合适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学习风格 学习策略 外语学习
一、学习风格的确立
1.学习风格的定义及分类。学习风格是一个多维概念,它包含了认知,情感,生理因素,具有独特性,即是学习者喜欢或经常使用的独特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天生的,经常性的,有倾向性的学习方式,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它反映的是时间上相对稳定的过程与学习者的理智特征,具有强烈的个体差异性特征。学习风格的主要分类有三种: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模式分为场独立,场依存型;分析型,综合型;审慎型,冲动型等。根据学习者的感知模式分为视觉学习模式,听觉学习模式,动觉学习模式。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理智型与直觉型,思考型与感情型,判断型与感觉型等四类。
2.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及形成原因。影响学习风格的因素可以分为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包括性格,学习动机,成长环境。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即是否具有内在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结果。而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经历也会对学习风格产生直接的影响。社会因素包括有:文化背景,考试制度,教学方法。同时考试制度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格,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下意识的认为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任何人都是有效的,应尽量采取多样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风格。
二、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联系
1.学习风格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学习风格并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学习风格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学习风格多样化的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但是学习风格对学习成绩没有直接必然联系,因为可以通过运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可以使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的成绩提高。
分析如下:成绩排名最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是因为学习外语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不高,因此课堂注意力和课后作业完成率都很低所造成的。因此,内在动机不强使得这部分学生外语学习成绩落后(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聪明或者缺乏学习能力)。而成绩排名前百分之二十的学生的学习风格都各有差异,有些更偏视觉场独立外向型学习者,而有些则更偏体验分析内向型学习者,但是总体成绩排名却不相上下,说明学习风格对外语成绩没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发现他们的学习风格更趋于多样化,也就是说这部分学生相比另外的学生在大多数场合下更能转换运用多种学习模式。剩下大约超过一半的学生,他们成绩中等,每个人虽然都有各自擅长和习惯的外语学习模式,甚至可能在某些科目上表现突出。这部分学生还容易出现学得很辛苦,而成绩总体却上升不大,甚至遇到成绩下降的情况。
同时环境因素对学习者学习风格形成具有巨大影响作用,那些来自学习设施落后农村地区的学生,他们更偏向于“视觉型学习者”,常常只能依靠教材,通过阅读,背记等单一渠道学习英语。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受高考制度的影响,我国的英语教学重点是掌握词汇和语法结构,这样,学生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背诵单词,记课文,做练习题,从而学习风格普遍趋于单一。长此以往,他们的视觉学习方式得到了发展,而听觉学习方式被弱化。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明确自己的学习风格,找到自己的不足,是提高外语学习综合能力的关键,从而更有可能找到相对应的学习策略。
2.学习策略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相比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带来的影响能够更直接的反映在外语学习的成绩上。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学习习惯以及个人所经历的环境,明确自己原本的学习风格,从而对症下药。比如内向视觉场独立型学习者,可以通过加强听力训练,尽可能的参加讲座,同时尝试更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参与更多的小组讨论等策略实现学习风格的多样化,这个过程很长,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跟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大多数成绩优异的学生常常更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选择学习策略方面更加清晰,并且能够持续坚持。同时也有部分高年级同学提到,他们在大一,大二的课程中(如:口语课,听力课上)感觉很轻松,而到了高年级时却感觉很吃力。这种现象是因为现阶段的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是,大一大二注重语言听说的训练,大三大四注重语言写译的训练,所以外向听觉型学习者在高年级的学习中表现得没有内向视觉分析型学习者突出,成绩出现下滑。而这部分学习者要是能较早的明确自己的学习风格中的劣势,采取相应的措施。相反,场独立视觉学习者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表现平平,而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如阅读和写作方面会显示出优势的原因也是如此。
3.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之间的联系。学习策略可以影响学习风格,而学习风格决定着采取怎样的学习策略,并且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影响着学习者的成绩和效果。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风格做出相应的学习策略,而教师也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并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拓展其学习风格。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秦晓晴.第二语言研究策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J].外语教学,1996(4).
*本论文是上海市教委大学生科创项目“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外语学习策略研究”(G2-12DXSCX-03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