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萨础拉
摘 要: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较迅速、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但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在汉族主流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城市中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功能减弱,长此以往不利于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唤醒人们热爱本民族语言的情感和态度。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本文以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绰勒中心校小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就他们对子女学习母语的态度、对学校开展母语教学的看法以及对母语教学的建议做了较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蒙古族小学生家长 子女 学习母语 态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B-0090-02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也是经济发展、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之一。但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在汉族主流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城镇中的社会交往、信息获取等活动都要用汉语,导致城镇中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功能减弱,长此以往不利于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唤醒人们对本民族语言的情感,强化立足现实,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的意识,促进母语教育的发展,使民族的发展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本文以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绰勒中心校小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就他们对子女学习母语的态度、对学校开展母语教学的看法以及对母语教学的建议做了较深入的了解。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使家长对小学生学习母语予以更多关注,并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努力提高母语教学质量。本次调查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绰勒中心校进行,共选取该校五个蒙语授课班的儿童家长(父母中至少有一方为蒙古族)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为80%。
二、调查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家长中能熟练掌握母语的占81%,懂一点的占16%,完全不掌握的占3%;家庭中孩子最初掌握的语言是蒙语的比例为82%,汉语的是18%。虽然所有参与调查的人认为子女有学习母语的必要,但从上面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在城镇环境里,主流语言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是符合实际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小学生的母语学习高度重视,同时对小学的母语教学较为满意。大多数家长认为,通过母语教学主要掌握本民族的文化与知识;而在学习母语的主要目标这一问题的回答上,认为传承民族知识与文化的居多,这与上一问题的答案完全吻合,说明大部分家长对母语学习的理解和认识是准确的。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家长能每天用母语和孩子交谈,这一点对小学生的母语学习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把母语学习仅仅局限于学校内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孩子在家也能有机会听说读写蒙语,从而巩固学习成果,最大限度提高小学生的母语学习水平。本次调查很重要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从家长的角度,为小学生的母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结果表明,广大家长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很中肯,对教育部门包括小学有一定的启示,值得有关方面认真思考。特别是在对母语教学的建议方面,很多家长积极献言献策,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如应为教师和小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母语的环境和条件,应在游戏教学中加强母语学习,家长予以积极支持与配合,甚至有家长认识到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对母语教学具有重大意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适时听取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对搞好小学教育是非常有益的。
三、思考
从此次问卷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广大蒙古族小学生家长不仅对子女的母语学习非常重视,同时也能以一定的方式对小学生的母语教学予以支持和帮助。然而同时也要看到,作为处于中心城市的蒙古族群体受汉族主流文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对小学母语教学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例如,很多蒙古族家庭的成员经常收看的电视节目和阅读的报纸杂志等,几乎都为汉语文的,因为在内蒙古自治区,可提供的蒙古语影视节目与报刊等非常有限,选择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机会很少。为此,政府、教育部门及社会等都应负起应有的责任,与家长共同为母语教育的发展而努力。在此笔者试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家和校为小学生的母语学习创造环境和条件
家和校合作共育是提高小学母语教育质量包括母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家园合作的程度和所应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这其中既有家长自身的原因,也有教育部门的原因。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到了学校学习(蒙语),学校就应负完全的责任,家长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家里教孩子学习。其实,如果家长在家里也能尽量创造出学习和使用蒙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回到家还能有机会读、写、听、说蒙语,将会改善学校的蒙语授课效果,最终受益的是自己的孩子。
研究表明,家长的蒙古语能力、语言态度、家庭的语言环境对儿童学习蒙古语、发展蒙古语口语表达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应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共同活动,同时学校要帮助家长创设家庭中的蒙古语环境,指导家长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进行蒙古语教育活动,例如,与孩子共同收看蒙古语节目、与学生共同阅读蒙古语图书、做游戏等。引导小学生将所学的蒙古语与日常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使学生所学的语言能够得到巩固与强化并得到拓展。
(二)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少数民族的家庭语言环境作为子女形成自然双语个体的第一环境,直接影响子女的母语习得。要想缩小孩子在母语习得起跑线上的差距,学生家长应在家长会上或用其他场合与老师多交流、沟通,提高对母语教育的认识,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配合小学生学习母语。另一方面,蒙语文教师应多给家长示范或讲解配合的具体措施和做法,优化家庭语言环境,从而改变目前部分家庭不主动、不积极配合教学的状况,使家庭的母语学习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加强蒙语教材编写工作
从现在小学生使用的一些蒙语教材来看,教材编写以翻译汉文教材居多,根据蒙古族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本民族文化历史的民族化、乡土化教材偏少,不符合少数民族小学生的心理规律,很多东西小学生很陌生。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只能理解那些具体直观的东西,而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看不到、摸不着,甚至是闻所未闻的东西出现在教材里,他们无法理解,更不用说去学习和掌握了。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组织学前教育专家、幼儿教师、家长及关心学前教育事业的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参与,并在虚心听取小学生感受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一些具有鲜明时代、民族和地域特点的、真正适合本地区小学生发展的本土化蒙语教材,促进小学生母语的学习。
(四)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现在,随着我国的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少数民族母语教育开始走向衰落,少数民族母语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瓶颈。为了保持人类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国家必须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为民族母语教育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五)创设良好的使用蒙古语的环境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组织小学生的教学活动和日常活动、教师之间交谈时都向小学生提供大量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语言范型,这些语言的范型既有规范的也有不规范的。所以教师在校期间任何时间都应运用蒙古语来表达,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蒙古语、模仿蒙古语、内化蒙古语的机会。小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会在这种语境中得到锻炼,利于小学生蒙古语的习得。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S20141013511)城镇蒙古族小学生母语学习态度研究—以内蒙古兴安盟绰勒镇中心校为例;201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CXJJSI4001)城镇蒙古族小学生母语学习态度研究—以内蒙古兴安盟绰勒镇中心校为例。
参考文献:
[1]白星瑞.城市蒙古族幼儿家长对子女学习母语态度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2,(6).
[2]梦鸽.家园合作促进城镇蒙古族幼儿蒙古语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3).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