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娥
摘 要:初中文言文教学五步导读法指:读背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多样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读知文义,翻译课文,教给学生翻译的基本要领,培养良好的翻译习惯;读明内涵理解文章主旨;读中积累古文学知识、常用句式、常见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等。
关键词:文言文 导读法 多样朗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B-0029-02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但文言文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如何让文言文教学行之有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尝试探索,总结出“初中文言文教学五步导读法”,经过课堂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读”背景
文言文离我们年代久远,古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与我们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常常存有许多疑惑和不解。了解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被贬,学生就能清楚地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深刻内涵。不知道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人生际遇便不好体会“天人合一”的愉悦如何化解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读背景资料通常包括了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等。“读”时,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课前预习,按导学的要求及提示,独立查找相关资料,仔细阅读,重点要记录并记忆;第二步是课堂上交流互动,学生或直接展示,或出示检测题,教师强调重点。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多样朗读解其意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生理解文言文一把“金钥匙”,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式。在教学文言文时,笔者强调多种形式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义,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一)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要有激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学生是一种美的感染和熏陶,也是一种激励与促进。通过听教师饱含感情的朗读,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文言文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美感,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练读
这一步由小组合作完成。具体要求:首先读准字音。文言文中有大量的文字障碍,如多音字、生僻字、通假字等,所以引导学生朗读时,要把字音读正确,只有这样才能流畅地读出课文。其次读准句子中的停顿,特别是读一些较长的句子时,停顿读得正确与否,对句意理解至关重要,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如果读成“其一犬/坐于前”,意思就完全错了。最后要着重对语气、重音的处理,读出感情。
(三)展示赛读
这一朗读环节重在检测组内练习读的效果。组内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形式,如全组齐声读、组员轮流读、个人读,还有分角色读等。朗读采用竞赛制,充满挑战性和火药味,各组跃跃欲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学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四)点评品读
这是朗读最高点,难度较大,但对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展示赛读结束后,各组出代表对以上朗读作出评价和指正。评价和指正的要素主要是针对练习读的几个要求,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明主旨。
三、再读知文义
这一环节就是通常的翻译课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翻译习惯,教给他们翻译的基本要领。
(一)细心读注
文言文言简意赅,阅读时需要借助注解,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难句,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
(二)教学生使用工具书
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三)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直译课文
1.扩。古汉语单音节词变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如《三峡》“属引凄异”中“凄异”一词用“扩”的方法可组词成双音节词“凄凉怪异”,简便实用。
2.换。词义发生变化的用这种方法。如《答谢中书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与”古今意义变化大,用“换”的方法可以解释为“欣赏”。
3.留。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官名、时间性词语、古今词义变化不大的词可保留。《观潮》中“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中“浙江”“天下”词义没有变化可直接保留。
4.删。删去无实际意义的词。
5.补。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成分。如《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是省略句,翻译时需补出:(村民)看见渔人,非常吃惊,问(渔人)从何处来。这样一“补”,表达的意思就清楚了。
6.调。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用现代汉语句式,调整倒装句的句序。《陋室铭》中“何陋之有?”是倒装句,翻译时应及时调整语序为“有什么简陋的呢?”,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
翻译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教师切不可在台上死板地和学生一对一的“你来我往”,而是要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第一,教师把任务分给学习小组。第二,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以他们喜欢的方式,抓关键词完成翻译任务。组员互相质疑,解疑,组内解决不了的,汇报展示时与同学、老师交流解决。第三,组内派三位同学汇报展示。一位读句子;一位指出并解释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一位整体疏通句义。第四,师生点评、解疑、补充、强调。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掌握扎实。在交流、合作、展示、评价中,师生共同研讨,思维升华,关系融洽,课堂充满了收获的满足与快乐。
四、复读明内涵
学习文言文,影响学生最大的,应是蕴含在文章里的闪光思想。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刘禹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安贫乐道,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济世情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胸襟,都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可见,如何引导学生体悟思想内涵,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
(一)品语言
语言是作品思想的载体。如学习《渡荆门送别》时,让学生品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抓住“随”和“入”两词,学生想象连绵的山随着无边的原野渐渐消失,浩浩荡荡的江水流过广阔的原野,流向茫茫大海,画面充满空间感和流动感。这样品味语言,方可走进诗歌的世界,体会诗人的情怀。
(二)赏布局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的文言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构思巧妙,布局合理。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时,适当引导学生赏析布局,把握文章的思路和思想主旨,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如学习周敦颐的《陋室铭》时,应引导学生赏析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核舟记》引导学生把握说明的顺序;学习《观潮》把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出师表》应指导学生反复体会“陈情”的特点。
(三)悟思想
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我们不仅仅限于体会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透过那些优美文字,去解读文字背后那些伟大的思想、高尚的人格,领悟祖先无穷的智慧,并把它们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应引导学生理解欧阳修被贬仍“与民同乐”的乐观人生;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学生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生命价值;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负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会让学生明白“天道酬勤”的古训。让学生真正走近古人,走进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只有这样的阅读,才算切实读出文言文的“美味”。
五、读中积累
要求学生准备笔记本,引导学生积累古文学知识、常用句式及常见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文言实词包括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虚词主要是“之、而、其、则、以、于”等一些基本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主要包括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
学生的积累不是只局限于孤立的一篇文章,而是随着量的增多指导他们进行前后联系、比较,不断进行整合归纳。比如,学习《湖心亭看雪》“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绝”时,可让学生与《桃花源记》的“率妻子一人来此绝境”;《核舟记》“以为妙绝”;《三峡》“沿溯阻绝”;《核舟记》中的“佛印绝了弥勒”的“绝”进行比较理解。又如虚词“以”,用法很多,得注意积累归纳,如《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因为”的意思;《曹刿论战》中“何以战”是“凭借”的意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是“靠”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皆以美于徐公”是“认为”的意思。学生长时间这样积累,文言文知识会系统化,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总之,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在文言文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还应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努力寻找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实现文言文教学的高效,同时为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碧红.文言文教学“三要”谈[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3).
[2]曾耀祖.刍议初中文言文教学[J].中学语文,2013,(4).
[3]孙兆娟.浅谈文言文诵读教学[J].阅读与鉴赏,2009,(3).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