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丽
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此病起病急、变化快,控制不及时将威胁患儿生命。雾化吸入是哮喘治疗的重要手段,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靶细胞,局部药物浓度高,副反应小,疗效好。6岁~12岁的哮喘儿童正值学龄期,智力快速增长,有一定模仿力,但缺乏持续性和忍耐力,治疗依从性差,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自2012年我科对哮喘患儿雾化治疗采取个性化的全程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岁~12岁哮喘患儿12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8.35岁±1.15岁;观察组:男43例,女17例,年龄8.25岁±1.0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雾化吸入时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全程护理干预措施。个性化的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心理护理干预。哮喘发病急,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环境、疾病原因、雾化治疗方法不了解,易产生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有资料表明情绪变化可激发和加重哮喘发作。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使其了解哮喘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手段等相关知识,针对不同患儿采取适宜的心理干预,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治疗前干预。根据学龄期儿童特点,给予感官认知多媒体训练。针对不同患儿的文化背景、病情、心理状态及音乐爱好,播放舒缓的、合适的背景音乐,音量以40dB~50dB为宜,如《月光曲》《良宵》等,使患儿精神放松,缓解焦虑、紧张情绪[2];观看多媒体视频动画及哮喘专制光盘,介绍雾化吸入操作的流程、操作方法,指导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提高患儿兴趣,增强配合依从性[3]。③治疗时干预。整个雾化过程由专职护士用演示装置示范操作步骤,进一步增强引导。吸入前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药液顺利到达病变部位。选用口含雾化罐,储药杯保持竖直。协助患儿取舒适坐位或半坐卧位,利于膈肌下移,肺部充分扩张。指导患儿进行慢而深的呼吸,使雾粒更多在肺部沉积。选择渐进方法调节雾化量,先行1min的小雾量吸入,待气道适应后再增加雾量。雾化中鼓励患儿说出心中感受,给予适当解释和安慰,对哭闹不配合者不能训斥,要加倍关怀,避免产生抵触情绪。④治疗后干预。为患儿叩背,指导进行深呼吸以排出痰液,必要时吸痰。协助患儿漱口,减少药物在口咽部的沉积。对患儿的表现和配合给予肯定和表扬。⑤其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禁吸烟,不摆放花草;建立合理作息时间;指导患儿避免食用与哮喘发作有关食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寒冷等有刺激性的食物及饮料;急性发作期注意休息,避免运动,病情控制后鼓励患儿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3 观察指标 ①雾化治疗效果。显效:用药3d内,喘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呼吸平稳,肺部哮鸣音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用药4d后,喘憋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好转,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无效:用药4 d后,上述症状、体征改善轻微或无改善[4];②了解干预前后患儿接受雾化治疗的意愿、舒适度和家长对治疗的接受度和住院时间。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按优、良、一般、稍差、差5级分别计5分、4分、3分、2分、1分;③护理服务满意度。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雾化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雾化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儿雾化治疗意愿、舒适度、家长接受度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雾化意愿分舒适度分家长接受度分住院时间d 60 3.37±0.49 2.95±1.11 1.91±0.21 5.74±0.64观察组 60 4.72±0.44 4.05±0.19 2.90±0.12 3.59±0.09 P<0.05 <0.05 <0.05 <0.05对照组
2.3 两组患儿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哮喘是儿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儿童健康。雾化吸入治疗是利用空气的高速气流将药物和水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和微粒,吸入到呼吸道以及肺部,达到治疗局部呼吸道的目的,可有效避免药物的肝脏代谢,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5]。学龄期指自入小学始(6岁~7岁)至青春期前,此期儿童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普遍存在思想幼稚、冲动性和依赖性强的特点,缺乏持续性和忍耐力,治疗依从性低。国内郭建华等[6]有关吸入技术与哮喘病控制的研究表明,吸入技术正确率与哮喘控制率呈正相关。如何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对哮喘的控制和治疗尤为重要。在哮喘雾化治疗前,通过亲切和蔼的态度关心、照顾患儿,调整不良情绪,给予心理疏导,降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提高患儿和家长的依从性;在治疗中针对以往患儿和家长对雾化吸入的意义及重要性认识不够、方法掌握不正确的问题,给予感官认知多媒体训练,由专业护士面对面讲解和演示,训练吸入方法,针对性进行护理行为干预和指导,提高治疗依从性;吸入治疗后通过健康教育,调节患儿行为,增加患儿自我管理知识,改善自我管理行为,促进患儿和家长对该病的认识和配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全程护理干预将护理贯穿于雾化治疗整个过程中,进行及时、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最终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学龄期哮喘儿童雾化吸入治疗时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儿童、焦虑紧张心理,从而正确配合雾化吸入,增加患儿和家长的遵医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临床效果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0.
[2] 周瑞秋.健康教育联合音乐疗法对提高哮喘患者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80-83.
[3] 刘扣英,刘寒秋,黄茂,等.支气管哮喘患者掌握吸入装置的现状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1.
[4] 杨晓泉.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婴儿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2):112.
[5] 申昆玲,李云珠,李昌崇,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86-90.
[6] 郭建华,满金新,甘晓红,等.儿童哮喘系统管理68例报告[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9):160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