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端香,段秀卿,马锦兰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通过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中11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共计217例病人的临床应用,结合参与“中医护理优势病种护理方案”骨痹(骨关节病)、黄疸病、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病的梳理情况,对照《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006版)中的护理常规的临床应用,探讨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情况。
常见症候要点与“304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中的症候一致,解决了主管医师与责任护士对同一个病例所确定的症候不同的分歧。同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病人临床表现与相应症候相对应,逐渐解决中医护士不会针对病人症状进行“辩证”的共性问题,为更好的临床“施护”奠定了基础。《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对疾病常见症状使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体现出同一症状/症候可运用不同护理技术达到治疗或缓解目的,如:“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中的“腹胀便秘”,在注意其禁忌的情况下,可采取穴位按摩、艾灸、耳穴贴压、敷脐疗法等中医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中的“腰腿疼痛”可视病人具体情况采取拔火罐、耳穴贴压、中药贴敷、药熨法、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中医技术,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1]。在临床应用中指导年轻医师和护士运用不同的中医药手段解决临床问题,不断提高中医药参与临床治疗的比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在中医医院营造更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奠定基础。《中医护理方案(试行)》总结了疾病的护理难点,并且通过“解决思路”指导临床护士具体解决难点的办法,为年轻护士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护理效果评价表的设置是《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编排上的最大亮点,通过中医疾病护理方案在临床的实施,总结其效果,在以往的中医护理指导书中从未被提及。通过这样的内容编排,引导中医药工作者积极总结、积累临床实践经验,肯定中医药临床应用疗效,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独特疗效,为推进中医护理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依据。《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在内容结构上根据疾病特点附录了各种中医保健操,如“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中的降压操、舌操、眩晕康复操。“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中的呼吸操等,不但为临床护士运用中医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途径,同时为病人提供多种防病治病方法。
责任护士从病人入院开始宣教,强化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意识,同时,强调护理人员与病人沟通,使病人了解疾病治疗中的辨证施护、中医护理技术的对症应用及规律服药对疾病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如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责任护士要每日观察病人口腔情况、饮食情况、排便排痰及监测体温,同时与病人加强交流,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腹胀便秘、吞咽困难、痰多急促、发热等症状,早期实施相应的护理技术,可以缓解病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本院观察脑梗死急性期病人的护理方案可以看出,中药熏洗、穴位按摩的依从性与满意度较高,见表1。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病人易于接受;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也提供了保障;能减轻中风病人麻木、无力等不适症状,配合康复、针灸和头皮针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可否把中药熏洗、穴位按摩这两项中医技术作为对该病某些症状疗效确切的中医诊疗技术确定下来,在临床中常规应用(艾灸、耳穴贴压应用例数较少,不作分析),通过长期的临床积累和总结运用确有疗效的、综合的诊疗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中医药参与临床治疗的比例。
表1 脑梗死急性期病人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例(%)
2006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护理常规”部分与《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对临床中医护理的指导意义相同,在一定时期内是中医护理最具权威的指导书。它在内容撰写上遵循护理程序,对每种病症的病人首先进行整体“护理评估”,从而掌握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状态及辨证内容。此外,为使中医护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与ISO/IEC导则和指南体系相协调,《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编写思路、规则和结构从行业标准要求出发,是中医护理工作向行业标准化管理迈出的可喜一步,为全国中医医院护理管理的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是把现代护理理念运用到中医护理中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医药文化不断传承、走向世界的必要途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在这方面有所缺憾。2006版《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护理常规”在不同科别病症前编写了病症的“一般护理常规”,整合了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一般护理路径和护理范围,对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尤其对培养年轻护士护理思维,为病人整体护理提供导引和参考。而《中医护理方案(试行)》把相同的“一般护理”内容编写在不同的症状/症候内容中,略显重复、臃肿,如在“肺癌中医护理方案”9个常见症候/症候中,其中8个症候/症候中有“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类似内容。《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在编排上的另外一个明显重复、拖曳现象表现在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时期,常见症状/症候内容大篇幅重复。以“中风(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为例,后者的5种常见症状/症候施护均在前者的症状/症候中出现,并且内容基本一致,可否有机整合,值得商榷。《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中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只是通过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进行评价,造成评价结果误差[1]。需要广大的护理同仁不懈努力,探索运用科学方法对中医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因为由不同的牵头单位及协作单位进行病种护理方案的梳理,在个别文字表述方面存在不足。如“家庭温暖是疏导病人情志的重要方法”“发热者限制病人活动,宜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多饮水约1 500mL/d”等描述,影响到作为工具书在行业中的权威性。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作为行业举足轻重的指导书,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3],提高中医护理质量起到了显著作用,临床试行阶段在很多方面的确为临床护士提供了指导,拓宽了护士中医护理思路,丰富了临床护士中医护理知识。尤其“效果评价表”的设置引导护士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掌握对某种病症疗效确切的护理技术,从而对症下药,提高疾病救治能力。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希望通过广大护理工作者不断摸索、求证,进一步修订,使《中医护理方案》成为更具权威性、更具影响力的临床指导工具书。
[1] 关于印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体例及样稿的通知[EB/OL].[2013-11-05].http://www.gxzyy.com.cn/show.php?contentid=6042.
[2]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EB/OL].[2013-12-05].http://www.docin.com/p-462539840.html.
[3] 关于印发中风等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EB/OL].[2013-12-05].http://www.sunyet.com/news/a/n72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