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静文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来,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各项素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导入新课,该文认为:开启不平衡思维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重新认识问题,发现差异,使学生的认知观念、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界面,达到新的平衡;积极参加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在不断的怀疑探索中更好地了解数学过程,获得冲突的解决;感知生活经验就是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概念,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状况来引导他们,让他们将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相结合,进行理解的升级和优化;激发趣味性就是在教学中要开展各种趣味活动,如游戏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创设问题 导入新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a)-0164-02
学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问题是我们课堂教学较普遍的方式。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常常采用提问的形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来,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各项素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该文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的导入应创设有效的问题。
1 不平衡思维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注意引起学生去体会和理解数学问题在观念上的不平衡。而问题的关键就是创设引起学生思考的不平衡环境。在这樣的环境下,很多同学固有的生活理念和模式已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进而学生不平衡观念产生。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这种认知不平衡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压力,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自然会产生一种压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重新认识问题,发现差异,使学生的认知观念、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界面,达到新的平衡。
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时笔者安排了这几个步骤。
(1)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用一根直尺量出一个圆形硬纸板的周长呢?”学生比较满意的回答是:把直尺放在桌面上,在纸板上做一个记号,用硬纸板在直尺上滚动一圈,将这个记号两次和直尺接触点的距离记录下来,就是纸盘的周长。
(2)再提出问题:“我们还能用滚动的方法量出一个圆形水池的周长吗?”这个问题就复杂了。“能够”“不能够”“用圆盘滚”……回答会有若干种。我们要进一步的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答,总结出不同点,对学生刚刚形成的认知构成冲击,进而让学生思考其他方法和路径,把认知能力提升到新的阶段和层次。在学生得出结论“可借用绳子绕水池一圈来测量水池周长”以后,教师再次提出新的问题以引导学生。
(3)再次提出问题:教师将小石头系在一条线上,然后拉着线让小石子在空中旋转一圈,此时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哪位同学可以测量小石子在空中旋转一圈的周长?”同学们的认知平衡再次被冲击。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一直处于渴求状态,一旦其认知平衡遭到破坏,他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知识储备的欠缺,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个时候,教师导入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圆周长”。学生将在老师的引领下努力探寻。
2 实践性策略
理论知识的建构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实践性策略同样重要。教师应努力拓展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材料的系统组织和训练,化静态为动态,演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在不断的怀疑探索中更好地了解数学过程,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让学生在不同的见解、强烈的好奇心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驱动下获得进步和发展,进而建构正确地策略来实现新的认知平衡。
在讲授《有余数除法》时,该研究者通过不同数量的小棒拼凑正方形的情形让学生产生疑问,具体的示例如下:分别给学生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利用这些小棒每4根拼出一个正方形,问学生拼完后剩余的小棒数量是怎样的以及问题的原因是怎样的。在这种疑问的好奇中激发求解的欲望,进而积极的寻找答案、接受知识。
3 感知化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强调“数学教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丰富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此可见,教师要努力从学生的现实经验着手,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下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将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相结合,进行理解的升级和优化。
下边是该研究者在观摩镇数学教师赵老师的一堂数学公开课《百分数的认识》的记录。笔者认为这是一堂成功的问题创设和模型导入相结合的观摩课。
(1)模型引入:“同学们,我们家里都有哪些土特产呢?”该问题从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出发,关注学生家乡的生活特点。而对于自己的家乡,学生们十分熟悉和了解,发言踊跃,思维活跃,举例多多。有同学在举例中说道了葡萄酒。
(2)赵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选取需要的话题:“葡萄酒是家乡的特产”。又问:“葡萄酒和白酒哪个更醉人?为什么?”学生回答葡萄酒不醉人,白酒才醉人。
(3)赵老师继续创设问题:“为什么白酒比葡萄酒厉害?”学生回答各异。有同学回答说:“白酒要辣一些,葡萄酒是甜的”。(同学有生活体验,体会要深刻些)
(4)赵老师取出两个不同的空瓶酒,要大家读白酒瓶和葡萄酒瓶上的商标。学生传看。学生根据商标上的说明,指出葡萄酒并不厉害,因为上面的酒精度只有13%。
(5)赵老师又马上创设问题:“同学们想知道这个13%表示的意义吗?”学生回答。赵老师随即导入今天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
通过学生身边常见的事例引导学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亲密感,在熟悉的环境中更乐于畅所欲言和思考,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联,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过程。
4 趣味性策略
兴趣对儿童学习十分重要,它既是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儿童努力探究的重要心理基础。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趣味性学习具有特殊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开展做游戏等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理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趣味性活动中得到知识的锻炼和培养。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内容时笔者安排了这几个步骤: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参加吗?
出示:课本第82页迷宫图。
师:这里藏着通往数学乐园的路,请同学们按1、2、3……9的顺序走,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走出迷宫。
同桌合作:在书上指出走的路线,看看有几种走法?
指名汇报:说一说走的路线。
师:这个迷宫图走法有很多,大家再讨论好吗?
(2)對口令。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找到了许多条通往数学乐园的路。来到了数学乐园,玩个游戏吧。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8,让学生说出8的组成。
师:能按顺序说出8的组成吗?谁能按一定顺序说出10的组成。
师:(引导学生小结)有顺序的思考问题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乘车游戏。
师:同学们,还想到别处数学乐园去玩玩吗?老师已经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带有算式的“火车票”,请你们认真算一算,你该乘哪路车?
(1)贴出3、7、9路汽车的标志。
(2)请算式得数是3、7、9的同学,到对应的3、7、9路车,按顺序对号上车。请把你的车票举起来,看一看,谁被评为今天的“文明乘客”。
师:你们为什么没有上车呢?
(3)请没有上车的同学排成一行,从前往后报数,再从后往前报数。请前面三位同学举起手。请从前往后数的第3位同学站出来。请说出同学站的位置。
(4)师:刚才的游戏,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
5 层次性策略
学生不同,其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自身的接受能力等也会存在差异。但是,有部分教师在提问时多倾向于尖子生,往往避开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尖子生往往是课堂回答问题时的主角。这样的情况下,很多非尖子生不再愿意进行主动思考,在课堂上往往退缩,置身于问答环节之外,学习成绩更是令人堪忧。这种现象无疑是违背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发展目标的。因此,课堂问题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层层递进,让水平参次不齐的学生在多层次的问题中获得知识和突破。例如,基础知识问题由中下程度的学生解答,难点知识问题由中上程度的学生解答,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常常采用提问的形式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来,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各项素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且这样的导入妙趣横生,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詹明道,于永正.明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数学卷)[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 周成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 李小波.立足兴趣培养,提高数学才能[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9).
[4] 关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教学与管理,1999(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