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 刘 华
追求逻辑连贯的数学教学
——以“多边形内角和”教学为例
☉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 刘 华
我们知道,初中平面几何内容主要来源于《几何原本》,前后知识的逻辑连贯是其特色.笔者最近观摩了一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开课课题是“多边形内角和”,本文记录两种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并给出解读和反思,与同行研讨.
(一)第一种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仅用几分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问题2: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为什么吗?
设计意图:这样一开始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教学环节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有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量”——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拼”——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周角;“分”——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简单又相对准确?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作辅助线的方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教学环节3: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2)问题:依次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内角和公式为(n-2)·180.
教学环节4: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1)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算一算: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教学环节5: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现在你能解决情境中的两个问题吗?
(2)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二)第二种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1:回顾旧知,猜想新知.
提问:回顾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猜想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预设与引导: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外角和等于360°.如图1,可以通过作平行线,平移∠1、∠2、∠3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处,得到一个周角,说明∠1+∠2+∠3=360°.例如过点C作CD∥AB.
图1
图2
当边数增加时(如图2),多边形的内角个数、外角个数随之增加,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会随之发生变化吗?
(同学们自己思考、探究、猜想、伴以小组讨论)
教学环节2:全班交流研究的方法和成果.
(1)先研究内角和,后研究外角和.
以四边形为例.
怎样研究?——作辅助线,将原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如图3).
图3
图4
方法1:过四边形ABCD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再由四边形扩展到n边形(如图4).归纳出:
过一个顶点所作的对角线条数等于(n-3);
过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将原n边形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为(n-2).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方法2:在多边形的边上、形内或形外任取一点O(如图5),与各顶点连接,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同样可得上述结论.
图5
由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多边形外角定义,易得: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先研究外角和,后研究内角和.
如图6,过C作CE∥DA,CF∥AB.则∠DCE=∠2,∠ECF=∠3,∠FCM=∠4.
由周角定义可得:∠1+∠2+∠3+∠4=360°.
图6
即: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根据多边形外角定义及“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易得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师生总结:
当多边形的边数变化时,多边形的内角和随之变化,为变量,而外角和却始终不变,为一个常量360°;
在研究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时,可从变量入手,也可从不变的量入手研究;
教学环节3:练习巩固.
练习1:(改编自教材习题)如图7,五边形ABCDE中,必须已知怎样的条件方可求得∠E的度数?
预设意图:学生自己思考编题、解题.教师预设如下.
图7
(1)已知其他4个角的度数(∠A=135°,∠B=120°,∠C=60°,∠D=150°);
(2)已知与∠E相邻的外角的度数或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练习2:一个多边形的各内角都等于120°,它是几边形?
变式:根据多边形的外角与相邻内角的互补关系,正多边形的各个内角相等,外角也相等.还可编出哪些求边数的问题?
如: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4倍,求边数;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5倍少180°,求边数.
教学环节4:小结.(略)
1.第一种设计的主要立意
首先是教材处理上较有特色,比如将教材中的例题改编成练习,由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将教材中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习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学形式上,将不少练习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追求较好的课堂气氛.
2.第二种设计的主要立意
开课阶段,教者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内、外角和定理及其证明方法,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领下,使学生选择适当的研究策略,使学生认识到只要类比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的证明方法,通过添加辅助线,将其转化为三角形就可以解决新问题.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再次体会类比和扩展方法的使用,以及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思维方法,而且使学生体验到事物的“对立和统一”“矛盾与转化”的规律.
3.两种教学设计的对比
可以发现,第一种设计只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小修小改,属于尊重教材、严守教材的一种教学取向,课堂容量有限,表面上学生活动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有大量展示,但是数学的思维活动却不能与第二种教学设计相比.在第二种教学设计的课堂上,我们注意到课中教者巧妙地把同类的问题放在一起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去总结;引导学生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多角度、多层次去构思、延伸、拓展,这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是一节更有数学味儿的课堂,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数学教学取向.
1.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章建跃,陈向兰.数学教育之取势明道优术[J].数学通报,2014(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日】佐滕学.21世纪学校改革的方向[J].人民教育,2014(1).
5.马立平,著.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M].李士锜,吴颖康,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