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平
【关键词】 阅读兴趣;环境;榜样;激励;阅读面;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5—0055—01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因此,教师要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优化阅读环境,敲响读书之门
1. 着力打造书香班级。在班级走廊张贴温馨的阅读暗示:“与书为友,走向优秀!”“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在教室前悬挂彩色警示牌:“今天,你读书了吗?”;在教室里张贴名言警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通过告家长书、开家长会、请专家讲学等,利用一切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将书香气息传递给家庭。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推动家庭阅读正常化、持久化,为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
二、传播名人故事,树立阅读榜样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及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学者,无不是从大量的阅读中产生阅读兴趣,并将阅读兴趣迁移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走向成功的。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功人士,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是在书中度过的,他在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将军“吃墨水”的故事,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语,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孜孜以求,刻苦攻读。古往今来,凡对人类进步有作为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
三、注重因势利导,重视激励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应用表扬,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基本来自农村,农村学生胆小、害羞、腼腆,不像城里学生那样大方,爱表现自己,但是农村学生又特别信任老师、崇拜老师,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信任、崇拜老师的心理特点,适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哪怕是很小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树立一种“我能行”、“我很棒”的自信心,从而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四、营造阅读氛围,拓宽阅读范围
1. 让学生拥有“小小书城”。倡导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书;班级勤工俭学资金集体购书;“捐出一本书,献出一份爱”,班级里配备“爱心书柜”并充实图书。通过让学生拥有“小小书城”,帮助学生拓宽阅读面。
2. 提供阅读成果展示舞台。每天早读课利用1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讲故事、背诗文、汇报阅读体会等。
3.由班委带头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定期组织手抄报比赛,其中设有“我的读书心得”专栏,专门张贴优秀读书心得及好书推荐。
五、加强阅读指导,教给阅读方法
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一要定书。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二要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读书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几天不读。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另外,还要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认真做好阅读记录。
2. 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一要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边读边思,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二要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解放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目的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三要抓住重点精读。在阅读中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朗朗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书。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