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初探

2015-05-12 21:23汪立文
甘肃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化学教学课外

汪立文

【关键词】 化学教学;探究能力;情景;实验;课外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7—0106—01

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结论而轻过程,重“学会”而轻“会学”,重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增强而轻视知识构建和方法的掌握。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权利,导致他们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我探索的能力。化学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本位,注重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以辩证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科学探究、转变教学方式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在教学情景中,一定要有推动个人去达到认识目的的动机,也就是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动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能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问题,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景中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化学问题情景:某学校组织自然科学兴趣小组对我市某热电厂下游几十千米内河水中鱼类死亡的现象进行调查,并取得了一些资料。一是测定热电厂使用的燃料煤含硫量为0.0064%。二是了解到煤燃烧后的气体未经处理就排放到空气中以及厂地处于多雨地区。三是了解到热电厂发电用水未经冷却直接排人河中。调查目的是找出鱼类几乎绝迹的原因。设置这样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的情景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调查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

二、改进化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针对以往的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即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中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自由活动中求发展、在自主探索中求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例如,把学生实验中《钠的性质》实验与新授课同步进行,主要采用“问题——实验事实——实验观察——归纳——结论”的学习方法。课前准备好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和其他实验用品。实验按下述的五个过程进行:(1)提出问题: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2)对比准备:切开钠,把钠块投入到水中,检验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气体等;(3)观察现象:观察钠的“外貌”和“真面目”、钠与水反应的“浮”“熔”“游”“咝”“红”等现象;(4)归纳事实:钠的硬度、密度等;(5)学生自己总结出钠的性质。整个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实验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还使学生领略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真谛。

三、开展课外小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利用活动课或布置家庭小实验,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和小创造的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强、兴趣广泛、个性发展等多种需要,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如学习了《电解》,让学生课外做“电笔”写字的趣味实验,具体做法是:在一块罐头盒铁皮上贴一张浸透了饱和NaCl溶液的滤纸,并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在电池的正极连接一个碳棒当作“笔”,若在滤纸上滴加淀粉-KI溶液,便能写出蓝色的字。学习了《原电池》后,指导学生用水果、食醋等作电解质溶液制作电池。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以及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学会科学探究,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化学学习从单纯的接受模式或练习模式中解脱出来,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了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化学教学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