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生+王磊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了解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心理压力来源,探讨教师心理压力来源差异,进而希望能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提供参考。所采用的方法:于山西省大同市选取小学教师300名,发放《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进行测量,采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论:(1)小学教师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学校管理、工作特征与社会维度。(2)在性别变量中,男性教师在社会维度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女性教师的压力。(3)在学历变量中,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在工作特征和职业发展方面面临更多的压力。(4)在教龄变量中,教龄不满十年的教师比教龄十年或者十年以上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面临更多的压力。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师 心理压力
一、引言
在21世纪经济、信息大潮的席卷下,知识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更新和增加,这就使得终身学习成为我们每个人必备的技能[1]。“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自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受到颠覆式的影响。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过度行政化的干预,导致教育管理部门只注重提高教师教学理念,却忽视了在各方面转变过程中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种身心紧张的状态,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工作以及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平衡[3]。如果长时间、高强度作用于个体,则个体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的特异性表现,对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总体来说,心理压力通过生活、社会和竞争作用于社会个体。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适度的压力会使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率地工作,有助于人们思考,达成既定的目标。而过大的心理压力则会削弱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个体心理异常。
陈德云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中小学教师的压力源来自教学负担重、工资水平低、教师需要扮演的角色太多、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聘用制度的变革、校长责任制、对教师基本权利的侵害等[4]。
二、研究方法
对山西省大同市的300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70份,其中男性教师100人,女性教师170人;本科学历210人,研究生学历60人;教龄长于10年110人,教龄短于10年160人。使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进行测量。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主要采用平均数处理、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处理方法。
三、结果
1.小学教师心理压力来源总体情况及与理论值差异检验
从表1可以看出,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维度下的均值为3.5556,高于理论值2,且差异显著(t=3.816,p<0.05)。在学生压力维度下的均值为10.5926,高于理论值6,且差异显著(t=4.756,p<0.05)。在学校管理维度下的均值为13.9630,高于理论值8,且差异显著(t=6.231,p<0.05)。在工作特征维度下的均值为8.8519,高于理论值6,且差异显著(t=4.019,p<0.05)。在社会维度下的均值为7.7778,高于理论值4,且差异显著(t=5.103,p<0.05)。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教师心理压力来源分别为: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学校管理、工作特征与社会维度。
2.小学教师各人口学变量心理压力来源的差异比较
表2 不同性别小学教师心理压力来源差异检验
注:■(男):男性教师在该维度得分均值;■(女):女性教师在该维度得分均值。
表3 不同学历小学教师心理压力来源差异检验
注:■(本):本科生学历教师在该维度得分均值;■(研):研究生学历教师在该维度得分均值。
从表2可以看出,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在社会方面差异显著(t=-2.827,p<0.05)。从表3可以看出,本科生学历教师与研究生学历教师在学校管理方面面临的压力无显著差异(t=-1.656,p>0.05)。在工作特征方面面临的压力差异显著(t=-2.126,p<0.05)。从表4可以看出,教龄为十年或十年以上的教师与教龄不满十年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面临的压力差异显著(t=-2.303,p<0.05)。
由此分析可见,男性教师在社会维度方面的压力远高于女性教师所面临的压力。研究生学历的小学教师在工作特征和职业发展方面面临压力。教龄不满十年的教师比教龄十年或者十年以上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面临更多的压力。
四、小学教师的压力来源分析
根据表1的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压力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学校管理、工作特征和社会五个维度方面得分高于理论值,且差异显著。其中在学校管理维度中,教师平均得分与理论值差异最大,其次是社会维度,然后是学生维度、工作特征维度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维度。
这说明教师面临的最大压力来源为学校不合理的管理方法。现在许多学校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重视形式主义而忽视实际管理效果的问题,有时会对教师提出不切实际的工作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同时又要应付学校名目繁多的学科竞赛、评比等工作。各种各样的培训占据大量的教育教学时间,但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有些工作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起不到任何的效果,却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5]。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于教育及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家长评价、媒体报道日益增多,个别不负责任的言论被大肆渲染,以个别现象推论全貌的认知偏见对教师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教师需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额外花费精力来调整自我,以适应家长、社会一些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让很多教师,尤其是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教师很难接受[6]。endprint
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操行状况与教师职业倦怠有很高的相关。国外专家指出,学生操行不佳、对日常生活漫不经心、学习生活中缺乏兴趣,都会让教师产生心理以及道德上的倦怠。
在工作特征方面存在着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等特征,这种特征在小学教师中表现更为明显,这是职业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同一时间内扮演着多种不同角色,进而产生职业压力。1998年皮尔斯通过对322名美国教师进行评估,发现角色超载是教师所承受压力的最主要因素[7]。
教育教学改革是引发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参照,摸着石头过河,使教师对职业前景产生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增大了教师工作的不确定感。另外,使用行政手段推进新课改,使得教师被动进行转变。最后,个别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投入不平衡。这三者作用之下,强行推进新课改,缺少对教师支持性,使得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8]。
表2的研究结果表明,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更注重社会评价,二者的差异显著。其根源在于固有的性别角色与社会赞许的联系,同时与传统的社会角色观念也有一定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更注重地位和声望,更想得到他人的欢迎和尊重,在所从事的事业上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对于男性教师来说,其更加注重自己的外界评价、身份以及地位,从而导致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在社会维度方面的显著差异[9]。
表3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学历的老师更加看重自身职业的发展前景。但教师的工作特征给其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对于从事工作所需要的心理准备不足而造成的心理落差。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相对拥有更高的起点,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期待更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与其他教师所受待遇基本一致,使得自身理想无法满足,需要进行较大的心理调整,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表4的研究结果说明,教龄的长短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适应性会产生较大影响。长时间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而教龄较短的教师,由于工作时间较短,不易应对教育教学改革。新课改的推进需要形成新的教学思维以及行为模式,这对于年轻教师的工作适应能力会造成很大的挑战,造成较长的心理和行为的不适应期,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五、结论
本文在整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山西省大同市300名被试进行了调查后进行了统计分析检验,结论如下。
小学教师压力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中学校管理方面对教师心理压力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其次是社会压力来源,然后是来自于学生的压力、工作特征压力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压力。在性别方面,男性教师所受到的社会压力显著大于女性教师。在学历方面,研究生学历教师的职业发展压力以及工作特征压力显著高于本科生学历教师。在教龄方面,教龄短的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压力大于教龄长的教师。
六、建议
1.学校管理应为新课程的实施松绑,减轻教师心理压力
(1)注重过程评价。重视评价结果是当前学校管理过程中加重教师心理负担的主要来源。学校可以设置多样化的管理标准、评价制度重塑教学管理模型,以适应教师的个性差异[10]。学校管理过程中应因人而异地对教师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以使教师保持良好心态,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对教师的评价过程应该使用周期性的持续评价,给予教师完全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11]。
(2)依靠柔性管理。加强中小学校的柔性管理是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的必要条件。在以人性化理解的基础之上,对教师、教学进行管理,实现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增进情感投入,使教师在人文气息浓厚的氛围中增强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
(3)创新制度理念,重视人文关怀。我们从现代组织机构管理理论可以知道,无论何种管理,都必须注意管理中的人。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在中小学教师自身的情感、动机、兴趣、需要、气质等方面下功夫,注重管理过程中的柔性因素,克服过度强调小学教师管理的制度、任务等各项量化指标,这将为小学教师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管理效率。
2.教师自我心理调节
改善外部条件是缓解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外在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内在心理调适。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应不断修正自身教育观念,对新的课程改革加强认识和理解,从而调节情绪和个人行为方式,以减轻心理压力[12]。
(1)提高个人心理素质。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是缓解教师自身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个人心理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的自我提升。调整对新课改的认知偏差,优化教育教学行为,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小学新课改中去[13]。
(2)加强自我修养。在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知识面过窄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压力。小学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既要掌握所任学科知识,又要掌握与所任教学科相关的知识,否则将很难适应小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因此,只有积极提高知识水平,扩大知识视野,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才能使小学教师应对新课改的挑战。
(3)自我调适,优化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个体心理的综合功能状态,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能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推动形成自身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教师心理素质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自身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小学教师面临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心理压力,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适的知识更加有利于教师进入理想的工作状态。首先,应当正确认识自我。采取积极行动,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评价。对于自身素质的缺失,不悲观、不放弃,根据课改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水平,通过分析拟订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目标,以一步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如果期望一步到位,目标过高,不仅会加重自身负担,而且会导致因力不从心而放弃努力。其次,树立坚定信念,培养乐观情绪[14]。新课程作为一个新事物,在其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应树立必胜信念,不怕失败,积极做出各种尝试。教师要学会放松,要自觉进行心理调适,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投身改革。教师要保持乐观的心理,在注重专业成长的同时,更要注重心理调节和保健,促进健全心理的形成,以积极的心态,战胜对新课改的心理焦虑,保持健康的心理,不断创造事业的新成就。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2-3-13.
[2] 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 乔富胜,宋新国,苗丹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6).
[4] 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傅维利,刘磊.论教育改革中的教师压力[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社,1998.
[6] 刘启珍.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J].教育评论,2004(4).
[7] 王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罗晓,施若谷.当前小学教师教学困惑与压力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3(12).
[9] [美]PhillipL.Rice.压力与健康[M].石林,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0]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1] 方晓义.中小学教师师德观的内隐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12] 俞国良.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
[13] 王文.教师心理健康读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14] Kortun G.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New York:Spring-Verlag,1969.
[作者:杨俊生(1976-),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王磊(1991-),男,山西临汾人,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读硕士。]
【责任编辑 王 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