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晶晶+王争录
摘 要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1]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教育的助力。教育是中华民族走向强盛、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石,担当着托起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以继承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精髓为根本,借鉴吸收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为动力,注重个性办出特色为方向,长远目标性与近期目标性相统一为原则,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的教育梦。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国特色 教育梦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之时,提出了“中国梦”即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2]。2013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勾画了一幅“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3]。“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最早由孔子提出,这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精华;“终身学习”源于国外,是对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借鉴;“人人成才”是个性化教育理念的体现,是教育长久的追求。这四句话体现了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须继承发扬我国古代优秀教育精华,借鉴西方先进教育思想,重个性教育,实现长久以来追求的人人成才之道。袁部长提出的中国教育梦蕴含了其实现途径。
一、继承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精华是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的根本
对于我国民族形成的优秀教育精华必须继承,这是实现中国特色教育的根本之路,只有扎根于中国优秀教育精华的文化土壤中,中国特色教育之树才可茁壮成长。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这绵延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涌现了许多教育大家,我国民族长期教育实践积淀了厚重的教育文化,为我国民族所特有。例如,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教育大家,他的教育思想至今被世界各国教育家推崇,故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应传承并发扬其教育思想。由于近代以来我国遭受外敌入侵,引起人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向西方学习,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在这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过分的批判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再加上后来的十年文革,像孔子那样被世界公认的最著名杰出的教育大家在这一百多年中不知被批判了多少次,更是对传统教育造成了破坏。史实证明,自鸦片战争到十年文革这段时间内我国传统文化时有被冲击,造成这一百多年来我们对自己国家的教育文化传统一味地批判,一味地丢弃,没有真正地继承。历史事实证明了对于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包括古代优秀教育都是一味地批判,没有真正的继承,一提起古代传统文化就说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控制工具,这种无情的对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批判,是对古代传统教育文化的一种不正确态度,这也是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类之所以能够从动物界站立起来,成为万物之灵,可以有各种解释,李政道先生则从知识传承角度予以说明,只有人类能够将自己的经验积累起来并形成知识,后代可以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攀登,中华文明之所以是迄今所有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靠的是一代代读书人的薪尽火传”[4]。也就是说做为后来人必须继承前人优秀的的教育文化,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新的探索。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众多著名教育家,如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王充、颜之推、韩愈、柳宗元、朱熹、张横渠、王阳明、冯从吾、王夫之,道家之老子、庄子,墨家之墨子。他们探索出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等至今仍受用的教育理念,这些都是古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所在,作为后来者必须将其继承并发扬。事实上,我国的历史文化教育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只是近代科技落后了。而有些人一提起教育就是国外的先进,中国的落后,这是一种不自信、贬低我们民族文化的表现,在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的过程中,一定要剔除这些人骨子里的那种崇洋媚外的贱骨,增强民族之文化自尊。总之,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必须发掘、继承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之精华,并适当地创新,形成中国教育之特色,定会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
二、借鉴西方先进教育思想是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的动力之源
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作为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该被借鉴吸收的。回顾中国历史,凡是愿意借鉴吸收别国优秀的思想文化,都是文化教育兴盛的时期,越是固步自封不愿意借鉴吸收别国思想文化,越是文化教育衰败的时期。例如汉唐时期国家文教政策开明,愿意借鉴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因此文化教育异常的繁荣昌盛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而明清中后期,国家闭关锁国,在文化教育方面固步自封,不愿意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思想,导致了落后挨打的历史悲剧。整个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实行开放的政策,必须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尤其是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文化。近代自从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惊醒了盲目自大的满清有志之士,林则徐魏源就是最早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最强音,而且最要称道的是龚自珍提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豪言壮语,总之,鸦片战争近代屈辱的开始,的确慢慢惊醒了盲目自大的国人,开始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派遣留学生、开洋务学堂等都是其表现。蔡元培这个封建科举的佼佼者官居翰林院的封建大员,在此潮流下,留学德国,广泛涉猎先进教育文化,为后来出任民国教育总长及改革北大奠定了基础,近代有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黄炎培等都对西方的教育思想采取“拿来主义”,可见,借鉴他国的优秀教育文化精华可以促进我国教育的繁荣,但完全将西方文化教育拿过来照抄照搬却是行不通的。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取其精华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吸收其中的营养为我所用。陶行知先生在美国师从杜威,回国想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运用于我国当时实践中,这种照搬思想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处处碰壁。值得敬佩的一点是,陶行知坚持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能够及时地发现错误进行变通,按照中国的实际借鉴吸收杜威思想的精华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按照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小先生制”。蔡元培改造北京大学也是借鉴吸收德国洪堡1810 年创办柏林大学的思想,吸收了自由、教授治校的思想精华于北京大学的改造实践中,使得以前是为封建腐朽官僚进阶准备的学校,办成了真正追求学术自由、思想开放、兼容并包,开风气之先河,彻底地改变了旧北大官僚风气,成为一所真正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并结合国情实际,定能实现习总书记所期待的民族复兴梦。
三、注重个性、办出特色是中国特色教育梦应始终坚持的方向
虽然孔子曾经提出过要“因材施教”,要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个性教育的理念,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很先进的,可惜的是孔子这种很好的教育思想没有能够被继承到现在。这可归因于我国舍小家而顾大家、提倡中庸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对有新思想新观点的人往往是打击排挤,例如汉代的王充、宋代的王安石、李清照、明末清初的李贽等人都曾因提出独特的思想而被主流的求同文化所排斥,造成了我国教育讲共性不注重个性,求同而不求异,这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就现在而言,我们的教育依旧对个性注重不够,例如:全国所有地区小学生都运用同一个版本的课本;中考、高考众多省份齐用一张卷子试学生之高下;评价所有中学都是用升学率这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高校都想走综合性,想办12大门类的专业。故造成今天的学校千人一面、万人一格的局面,从根子上说是我国大一统的教育体制造成的。若想改变这种局面,须改革教育体制。具体来说,就是打破大一统教育体制,实行多元并举的教育体制。我国古代科举都有“常科”,“特科”对于特殊人才进行特用。教育本应该是求得人的解放,我们今天的教育只求同而不求异,只注重共性,忽略了个性化教育,运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切学生,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然是不科学的。例如小孩子在上学之前对于黑板上的一点,可说成“星星”、“老鹰的眼睛”、“小蝌蚪”等,但当接受过教育后,他们就会告诉你那是小数点;再如让孩子写关于老黄牛的说明文,孩子写老黄牛不洗澡身上很脏,很多老师就认为是错的,孩子也只能写老黄牛勤劳。是什么抹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是我们那重视求同、轻视求异创新、漠视学生个性培养的教育。我们都知道教育不仅要使个人社会化,教育更承担着使人的自我个性化,能够更好地做他自己的神圣使命。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我国的文化就容不下有点个性的人才?有“中国的爱因斯坦”之称的束星北曾因敢于说真话,太具有个性,文革中被整,有“武汉大学的蔡元培”之称的刘道玉因有个性而被免职,这些都说明我们太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创新是一种求异思维,何时国人从思想领域转过这个弯来,人人追求个性教育,所有的学校都办出特色,我们的教育才能够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才能够使得人人成才。总之,要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特”字很重要,“特”是与众不同,是在强调差异性,只有“特”才可能创新,才可能回答钱学森先生临终前的一问,中国才可能真的冒出众多创造性的大师。
四、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统一是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须遵循的原则
中国特色教育梦做为一种理想,是古往今来教育界有志之士特别是近现代教育界有志之士的一种追求。儒家有大同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人人接受自己应该得到的教育,发挥自己的才能。做为世界公认的教育鼻祖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这是教育界提出的最为科学的人性论,这肯定了人人都有可教育的可能性。近代来说,就连不识字的武训,为让所有穷苦人家的子弟接受义学教育,自己去做牛去做马地积攒钱办学。康有为、梁启超都有人人接受教育、人人按自己的心灵形式发挥所长的教育思想。黄炎培、陶行知等人更是在教育实践中去追寻用何种方式去实现人人接受教育、人人成才的梦想。陶行知被冠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之称,就在于他为给下层人民办好的教育而鞠躬尽瘁;黄炎培为实现“人人成才”的夙愿,自己筹资办职业教育进行教育实验。近代以来教育家都是怀着这种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够接受教育,都能够实现自我的梦想潜心办教育,其精神难能可贵,但在那个外敌侵犯的战乱年代是不可能实现的。今天我们国家政治独立、经济富强、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民族复兴梦,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教育梦应该始终追求人人成才的长远目标,而且要站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之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步骤稳打稳扎地去实现。具体来说,就是有着不同教育状况的地方,应该制定、执行不同的方案,否则,实现中国特色的教育梦会变得不实际。总之,实现中国特色的教育梦,要仰望星空,但更要脚踏实地,切不可好高骛远,要坚持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统一的原则,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去实现中国特色的教育梦。
中国特色教育梦说穿了就是要实现真正有自己特色的教育,能够显示出与众不同之处。中国和特色这两个词是最为重要的核心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有法但无定法。实现中国特色教育梦的过程中若能做到继承发扬我国民族教育精华、借鉴吸收西方先进教育思想、注重个性办出特色、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统一,教育就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高时良.学记评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 张烁.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3] 柯进.张婷.高靓.我的中国教育梦[N].中国教育报,2013-03-08.
[4] 刘晨.教育梦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3,08:16-18.
[作者:郑晶晶(1978-),女,河南新乡人,石河子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王争录(1987-),男,陕西武功人,石河子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