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2015-05-11 04:19张嘉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菜园校本评价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都是新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共同反映了我国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方面的新变化。两者虽然在课程范畴、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存在着差别,但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若把两者整合起来开发与实施,有利于体现地方、学校特色,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本研究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出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整合开发与实施的常态范式。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校本课程  整合开发

一、研究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它与学科课程一样,属于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1]。两者虽然在课程范畴、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存在着差别,但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创新点,是为实现基础教育改革总体目标而采取的新策略。

实际操作中,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三无课程,即一无教材、二无指定教师、三无固定时间,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故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是形势所趋。而大多数学校现在所开设的校本课程,多数是学科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少部分体现地区、学校特色。实际操作中,若要积极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避免学科化,单一化,也必然需要吸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两者整合开发是符合现实要求的。

本研究尝试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以苏州市立达中学校本课程“开心菜园”的课程资源为载体,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目标、结构设计、实施方式、评价等,创新地整合这两种不同的课程,使两者彼此渗透、彼此交融,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2]。

二、“开心菜园”的课程设计

1.“开心菜园”的课程目标设计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3]。江苏省教育厅最新颁布的《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其中也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鉴于以上新课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开心菜园”课程目标的设置以此作为纲领,并更加具体化,从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实现目标的操作途径,以进一步促进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蔬菜种植的基本事实、原理、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能力与方法目标:具有一定的农耕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合作探究;熟练运用各种媒体,具备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掌握调查、访谈、实验等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注农业、食品安全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观点;更好地融于集体,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开心菜园”的课程内容设计

作为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在于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所以本研究在设计活动主题前,进行了需求分析,针对苏州立达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由学生的自主选择确定活动的方向和活动主题,且课程内容的选择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注重内容综合性,加强与学科间的联系性;(2)注重内容实践性,提高学生亲身体验的有效性;(3)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由于“开心菜园”受季节性约束很强,再者顾及初中学生学情,“开心菜园”的课程主要安排在初一,供一年研究实践所用,总共60课时。每学期安排30个课时,完成2-3个大主题。每个主题下的系列活动,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实践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突出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和生成性,在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选择中,留有一定程度的空白,以此来解决学生主题动态生成与课程规划之间的矛盾。

三、“开心菜园”的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的组织与管理

为了确保课程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学校构建了高效的组织机制,采取相应的课程管理措施,提供强有力的行政支持。课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课程申报与审核

新学期开学初,学校根据国家、地方教育部门有关精神,进行总体规划,教务处统筹安排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时间和课时,并向各教研组传达。各教研组充分分析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确定开设主题和负责教师。教研组落实编写课程计划、目标、内容等,交由教务处审核。内容审核合格后,批准开设。

(2)学生选班

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各类主题课程,人数一般在20-35人之间。课程班成立后,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上课地点与时间。

(3)参加活动

学生按照安排好的时间、地点来参与课程的学习,每周保证2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掌握和调节教学方法与进度。

(4)师生评价

实施过程中和学期期末要进行教学评价。对指导教师以积分形式进行评价,包括出勤、小结、成果展示、学生问卷等;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包括考勤情况、学生作业、成果展示、总结、小组评议等,学生课程成绩记入学生学习档案。

2.课程的教学操作流程

课程的教学模式,按照综合实践活动展开的三个阶段来推进: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总结表达交流阶段,并在各阶段形成相应典型课型。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建立合作小组,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并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本阶段相关的课型有:开题指导课,方案设计课。

(2)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学生具体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开放空间的亲身体验与实践,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小组合作、人际交往、沟通,用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等。本阶段相关的课型有:实践体验课、问卷设计方法指导课、访谈指导课、实验指导课、中期汇报课等。

(3)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做展览、视频展示等方式加以表达。本阶段相关的课型有:资料整理指导课、成果展示指导课、结题课等。

四、课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方式上倡导“多元评价”,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自我为参照的评价。

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了以下几项内容:(1)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具体的表现与成果,比如学生档案袋、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学生作品、研究成果,心得体会;(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学生自评、组内、组间评价、学生访谈等;(3)前期能力小测试与后期测试的对比等等。

五、实践成果

1.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经过两个学期课程的实施,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评价,spass数据分析等,显示学生较好地完成了课程目标。其中特别突出的进步是:加深了对蔬菜栽培方面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间交流合作的能力,掌握了对各种信息媒体的处理,掌握了调查、访谈、实验等研究方法;增强了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显然,这样的课程确实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潜能。

2.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教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有了新的提高,特别是教师课程意识方面,如课程内涵、课程理念、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加深了理解,提高了专业素养。部分骨干教师,通过对活动的总结和提升,编制出了《开心菜园》的主题活动材料。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注意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发展成以学生为本的主动性学习模式;对于学生评价,由原先的单一评价发展到多元化评价;并在实践中,努力成为学生的指引者、学生的合作者这些多样化的关系。教师在这样不断地学习、交流、进修中,也提高了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

3.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有机整合有利于特色学校的形成。这种因地制宜的课程创新,已成为宣传学校特色的一个阵地。如在课程主题上,设计了状元“小菜农”、绿色蔬果爱心义卖、绿色烹饪大会等,体现了苏州市立达中学重视“实践”、“爱心教育”的学校特色。这样特色的课程既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又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有利于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六、反思

在整合开发课程的过程中,笔者也根据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不断地进行反思,产生了一些思考,希望在今后能不断地改善和进步。

1.课程整合需进一步考虑顶层设计

本研究,主要尝试对“开心菜园”这一领域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而一所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包含各领域的主题,且应围绕学校特色或者地方资源等形成一个系统。今后,学校还需要系统地思考课程内容的开发,基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能力水平,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对课程建构进行顶层设计。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非指定领域的团队活动,学校传统节日等,都可以在主题统领下进行有机整合。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体现学校特色,并使资源达到最优化整合。

2.课程的组织和内容上可以进一步完善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整合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学校特色而进行的,课程组织上缺乏严密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课程主题的设计上,虽然针对课程目标不断地进行了考量,但部分内容可能在开设上仍然存在一定操作困难。此外,实地进行播种,定植,施肥等实践活动,也要考虑如何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易于操作。安全方面的保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教师的指导能力须进一步提升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对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最初的这一年,“开心菜园”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指导老师、外聘指导员、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尝试的过程。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定期进行校本研修,对课程的性质、价值、目标、实施的基本原则、管理评价等进行系统的全员培训,以提高教师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从而提高活动指导的有效性。

4.课程评价体系科学性、操作性须进一步提高

在课程整合开发中,课程评价体系虽然注重了多元化的评价,但是是否科学、客观,还需进一步研究。此外受教学时间、教师人数等局限,在实际操作中,评价的有效性也须进一步提高。例如,“开心菜园”的实践活动非常多,对学生实践活动表现的评价,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一一细致观察;学生组内互评,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往往会因亲疏关系、性别关系等影响评价的公正性。所以在今后,对于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还须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2] 马玉琪.建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交融互摄的新模式[J].中小学管理,2013(8).

[3]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Z],2014

[作者:张嘉(1981-),女,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中学一级教师,硕士学位。)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菜园校本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小小菜园有惊喜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我家的菜园
菜园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