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13例临床体会

2015-05-08 10:29黄兴锐徐浩刘耀辉蒋元斌李翰林方姝晨
骨科 2015年6期
关键词:外踝后踝踝骨

黄兴锐 徐浩 刘耀辉 蒋元斌 李翰林 方姝晨

·短篇论著·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13例临床体会

黄兴锐 徐浩 刘耀辉 蒋元斌 李翰林 方姝晨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中较常见的骨折,而按骨折的波及部位可分为单踝、双踝及三踝骨折。其中,三踝骨折是最严重的类型,非手术治疗失败率高,常需手术治疗以求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1]。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手术切口主要有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前入路等。但由于后踝骨折位置深,周围解剖结构复杂,通过上述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2]。若入路暴露不充分难免增加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甚至误伤重要血管神经;骨折无法获得解剖复位或坚强内固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甚至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3]。我院骨科对传统的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进行改良,采用后外侧弧形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对三踝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期提供一种复位和内固定更好的手术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对三踝骨折患者13例进行手术治疗,男7例、女6例;年龄为23.0~59.0岁,平均(41.0±2.0)岁。患肢包括:左侧5例、右侧8例。致伤原因:交通伤4例、扭伤5例、重物压伤3例,坠落伤1例。三踝骨折根据Lauge-Hansen分型[4]:旋后外旋型6例,旋前外展型3例,旋前外旋型4例。伤后1 d内就医者11例,1~2 d就医者2例。患者术前准备时间为3.0~5.0 d,平均(4.1±0.4) d。

二、手术方法

患者手术前伤肢均有肿胀,其中3例张力性水泡,给予七叶皂苷钠或复方甘露醇静滴、冰袋外敷消肿,待肿胀消退、皮肤呈现皱褶进行手术。

三踝骨折的手术顺序依次为外踝、后踝、内踝。硬腰联合阻滞麻醉成功后,取健侧卧位,捆绑止血带。手术切口采用后外侧纵向弧形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图1~4)。

1. 固定外踝 在后外侧跟腱旁(跟腱外缘与外踝后缘中线)作一长约10~12 cm的弧形切口,切口弧形向后,长度依据腓骨骨折位置而定[5]。皮肤、皮下组织逐层切开,注意保护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打断腓骨肌支持带、有限显露腓骨骨折断端,清除断端间积血、碎骨屑及软组织,复位骨折后选用合适钢板固定(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管型钢板或直型钢板)。如有下胫腓联合分离时,务必修复,可采用1枚直径4.5 mm的皮质骨螺钉自腓骨向胫骨置入,置钉高度较踝穴顶高2 cm左右,置钉长度可贯穿3或4层皮质[6]。

2. 固定后踝 通过上述切口对后踝骨折块复位内固定,充分显露后踝骨块和下胫腓后韧带后予以复位。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下判断后踝的复位情况,当解剖复位后予1~2枚合适长度空心钉固定[7]。

3. 固定内踝 患者体位由健侧卧位改仰卧位,在内踝作一弧形切口,尽量避开大隐静脉,有限暴露骨折端并复位断端,用1~2枚克氏针临时固定,置入2枚合适空心钉,“C”型臂X线机透视再次确认骨折端解剖复位,内固定复位。根据骨折稳定程度及患者依从度,必要时行外固定保护。

三、术后处理

待麻醉苏醒后,患者即可行足趾跖屈背伸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负压吸引量小于50 ml时拔除引流管,术后第1天复查X线片,抗生素治疗持续3~5 d,术后4~6周适度进行非负重功能练习,术后3个月依据骨折愈合情况酌情负重。告知患者术后1、2、3、6、9和12个月门诊随访,如有不适,及时复诊。

结 果

手术时间为50.0~135.0 min,平均(93.3±3.5)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0~7.0 d,平均(6.5±0.7)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15.0个月,平均(12.4±2.0)个月。末次随访,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或骨不连,骨折无畸形愈合,无骨折再移位,无内置物松动、脱出及内固定失败。骨折愈合时间为3.0~5.0个月,平均(4.0±0.3)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无需扶拐活动。踝关节功能按Olerud与Monlander评分系统[8]:优9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84.6%。

讨 论

一、手术过程注意事项

①后外侧弧形入路暴露游离皮瓣从深筋膜下分离组织,尽量避免发生皮肤坏死;②显露外踝及腓骨下段时,紧贴骨皮质操作,注意避免误伤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③固定后踝的置钉方向应自后向前,必要时可采用2枚螺钉交叉固定,有效防止骨块旋转移位;④避免将内固定物放置切口下,可偏后或偏前,降低术后钢板外露或感染等并发症;⑤如有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螺钉固定时尽量保持踝关节直立位,术后患肢下地负重前,及时取出螺钉避免发生断钉;⑥尽可能使三踝获得解剖复位并坚强固定,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9]。

ab图1 右侧三踝骨折术前X线片及CT重建示三踝骨折,移位明显

acb图2 小腿下段后外侧弧形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清晰暴露后踝、外踝及内踝

图3 右侧三踝骨折术后X线片及CT重建示三踝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

图4 术后复查X线片三踝骨折对位对线可,内固定位置良好,其中外踝钢板有1枚螺钉已进入踝穴

二、治疗体会

踝关节既是人体负重最大的滑车关节,又是躯干与地面接触的重要结构。因此,踝关节骨折尤其三踝骨折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三踝骨折的治疗中对后踝骨折块的显露及固定尤为重要[10,11]。如果后踝骨折移位超过2 mm或骨折块超过关节面1/4时,必须切开复位内固定,增强踝关节稳定性[12]。Weber[13]认为,后踝骨折累及远端关节面15%以上即需手术治疗,同时后踝骨折移位容易导致距骨向后半脱位。后踝骨折块复位后可根据骨折块的大小选用可吸收螺钉、松质骨螺钉或“T”形钢板固定[14]。对后踝骨折的显露有多种途径,传统入路有跟腱内外侧入路,虽可直观下复位固定后踝,但不能同时兼顾内踝或外踝的复位固定[15]。本研究采用改良弧形后外侧入路向前可显露外踝及腓骨下段,同时保护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在切口后缘深层向前牵开腓骨长短肌腱,向后牵开趾长屈肌和跟腱,即可暴露后踝进行固定[16]。改良后外侧弧形入路在腓骨短肌与拇长屈肌间隙进入,对组织损伤小。另外,由于腓骨肌由腓总神经支配,跕母长屈肌由胫神经支配,所以由神经界面进入对肌肉肌腱功能影响小。而且,一个切口同时兼顾后外踝以及下胫腓联合处,减少对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作者认为选择该入路治疗三踝骨折获得满意效果,能够清楚显露外踝及后踝。

三、改良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的优点

①便于显露及整复后踝。在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的显露和整复尤为重要,因为后踝骨折位置较深,周围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因此临床处理比较困难。本组病例均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能够直视下充分显露后踝并使其解剖复位,同时可以修复受损的下胫腓关节后韧带和后关节囊。②创伤小、并发症少。采用该入路暴露后踝,可避免过度牵拉而加重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同时也能保护骨折端血供。本组无骨折再移位、骨不愈、切口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③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是治疗三踝骨折的理想入路,可同时兼顾外踝及后踝复位固定,减少切口和创伤。

[1] 卢翔.浅谈三踝骨折[J].求医问药,2012,10(12):307.

[2] 徐为迅,张双宝,吴锁印,等.三踝骨折的治疗[J].吉林医学,2012,33 (35):7748.

[3] Siegel J, Tornetta P 3rd. Extraperiosteal plating of pronation-abduction ankle fractures. Surgical technique[J].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8,Suppl 2 Pt 1:135-144.

[4]LAUGE-HANSEN N. Fractures of the ankle. II. Combined experimental-surgical and experimental-roentgenologic investigations[J]. Arch Surg,1950,60(5):957-985.

[5] 王建伟,张巍,罗从风.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J].上海医学,2010,33(1):59-61.

[6] 朱震芳.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新进展[J].骨科,2012,3(4):219-220.

[7] 周仕国,刘春华,徐杰,等.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2, 15(3):356-357.

[8] Ow CK, Pang HY, Wong HP, et al. 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for operative treatment of ankle fracture[J]. Ann Acad Med Singap, 1997,26(2):172.

[9] 王自力,丁韶龙,郭志敦.手术治疗旋前外旋、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2007,30 (5):53-54.

[10] Ramsey PL, Hamilton W. Changes in tibiotalar area of contact caused by lateral talar shift[J]. J Bone Joint Surg Am, 1976,58(3):356-357.

[11] 张士波,张露,郜玉忠, 等.三踝骨折的新术式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2):133-134.

[12] 肖向阳,李福成,左冬至.陈旧性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的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 (1):11-13.

[13]Weber M. Trimalleolar fractures with impaction of the posteromedial tibial plafond: implications for talar stability[J]. Foot Ankle Int, 2004,25(10):716-727.

[14] 黄卫民.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J].骨科,2012,3(4):209-210.

[15] 吴祖耀,曾伟锋,王长涛,等.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3):197-198,203.

[16] 汶勇军,史传道.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2):237.

10.3969/j.issn.1674-8573.2015.06.012

215221 江苏苏州,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黄兴锐,E-mail:huangxingrui2008@163.com

2015-03-07

猜你喜欢
外踝后踝踝骨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外踝尖部钩匙状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基于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的踝骨损伤生物力学分析*
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