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监管莫成互联网+的障碍

2015-05-07 04:27
南方周末 2015-05-07
关键词:出租车司机监管

南方周末评论员 戴志勇

Uber能过这个坎吗?如果能过,它应该感谢广州市工商、交委与公安。在三部门“联合打击涉嫌组织黑车进行非法经营的Uber广州分公司”前,不少人只知道滴滴、快的等国货,现在好了,在网民近乎一边倒的支持中,这位外来和尚,获得了绝佳的品牌传播机会。

依据现有的出租车牌照管制政策,Uber的确“涉嫌组织黑车非法经营”,并且踩上了交通运输部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的红线。从2010年诞生起,Uber就在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与印度等不同市场遭遇阻击。

这家基于移动互联的创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挑战着原有的监管体系:有的司机没买足够的保险,他们甚至允许“没有运营资质”的司机在注册Uber司机账户后为乘客提供收费较低的拼车服务等。这似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乘客的风险系数。

更重要的是,由于Uber这类公司的出现,使垄断经营权的持牌出租车受到巨大冲击。在一些地方,原来抗议“份子钱”的持牌出租车司机,如今变成了抗议闯进瓷器店的这头大象。相反者相成,原来的“对手”,在老规则的挑战者面前,成了共生者。

但我们都知道,教育、医疗、电信与出租车等各种行政垄断难破,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民众生活感受。以出行为例,下雨天、出租司机们交接班之际、要去太近或太远的地方,市民们常常打不到车。如何克服阻力,开放出租车市场,一直是各地的难题。Uber这类基于移动互联的公司出现,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天赐良机,可以以增量改革的方式,对这些行政垄断行业进行自然的升级换代,实现阻力和痛感较小的“弯道超车”。

可惜,面对破坏性创新者,监管方与传统业态的从业者们似乎有默契:出了事谁负责?对监管者有什么益处?有什么动力来改进监管体系?凭什么让那些没牌照的人来分享本来就嫌小的蛋糕?

如何打破这种默契,使监管更新,使原有的传统行业从业者们转化自己的原有优势,主动运用新规则,正是一直在拿“后发优势”自我鼓劲的中国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中国的确有自己的国情特点。比如美国虽然早有eBay,但却长期只能以拍卖业务为主。在中国市场里诞生壮大的淘宝网,却能迅速变成B2C平台,重要原因就在于一是中国有强大的制造业,二是相对于传统行业面临的过多过滥监管而言,互联网自由度更高。

但这类国情特点,可以成就不同的商业模式,却要警惕权力部门以监管名义维护原有利益格局、抑制“互联网+”的借口。

“互联网+”的本质,是重构一切资源,使供需双方以最低成本找到对方,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经济体的摩擦力,甚至使人与人、行业与行业之间,基于海量的数据,创造出以前谁也没想到过的全新连接点,以几何级数释放出各种资源的最大效用。

这一过程,给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给平台公司和独立的服务提供方带来更可观利润,同时还为地球母亲节约了巨大资源。如果站在国家竞争的立场,还可大大提升一国的运行效率。一举四得,何乐而不为!

监管部门要意识到,移动互联正在重构一切。从吃穿到住行,从金融到教育,从信息获取到各个领域的个性化订制,从美国到中国,从城市到乡村……这是一场全球范围的人类生存形态剧烈迭代,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或即将卷入其中。与其让大数据时代猛烈地踢门撞入,不如主动因时而变。

这场智能化革命,被不少先行者称为继蒸汽机、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主动探索者是那些极具创造性与冒险精神的企业家,核心支持者是享受更好服务的消费者。而习惯了在传统经济社会形态下运转的监管部门,将面临最大的转型挑战。

不是要放弃监管。但对私家车接入专车,企业完全可以开发出一套信用体系,与保险公司合作购买保险,来帮助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应对基于大数据的风险,需要参与各方共同研发新规则,修改甚至制定新法律,以享其利,避其险。

关键在于,谁来推动监管者朝正确方向变革?

李克强总理说:“对于新兴业态不能一棒子把它打死。该控的风险,要尽可能把它控制住,但是也要给予发展空间。”

李总理已大声提醒这至关重要的一点。但真正做到,需要监管部门的善意与远见,更需要一套保障探索者进行公平博弈的制度。

猜你喜欢
出租车司机监管
据说在孟买,出租车“长”这样
画与理
画与理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老司机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网络时代的出租车
凭什么
出租车司机不容易!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