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5-05-07 07:31章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2期
关键词:护工照料中风

章芳

湖北省罗田县万密斋医院,湖北罗田 438600

中风后抑郁是一种继发性的抑郁症,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因发生在中风之后而得名。究其发生原因,主要与患者家庭关系紧张、生活无法自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护工给予的照料情况及社会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该病的发病率介于25%~60%之间,高发于中风后的半年到两年[1]。若无及时的治疗,不仅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更会使生活质量不断下降,甚至使患者死亡。本文试对中风后致郁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笔者医院治疗中风的10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最小者45岁,年龄最大者89岁,平均(63.15±14.74)岁;行头部 CT 及 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病变性质:脑出血有48例,脑梗死有52例;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下58例,专科、本科及以上42例;婚姻状况:无配偶39例,有配偶61例;经济状况:月收入超过1500元者53例,不足1500元者47例;职业:在岗33例,无业67例;病变部位:左半球47例,右半球53例;病程:超过一年者41例,不足一年者59例。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用于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性别;②年龄;③文化程度;④经济状况;⑤家庭支持情况;⑥社会支持情况;⑦NIHSS分数;⑧护士、护工的照料情况;⑨其他,如职业、婚姻状况、病程等。除此之外,还调查患者对中风的了解程度、家庭社会给予的支持以及护工、护士给予的照料情况等。在护理前,为患者行SDS评分,按照有无抑郁症为患者分组,分析抑郁症组的致郁因素。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为SDS评分,共包括躯体性障碍、抑郁心理障碍等4个维度、2个条目,每一条目可得1~4分,高于40分则有抑郁症,低于40分则为无抑郁症。其余观察指标包括NIHSS评分,总分为0~42分,评分越高则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2]。

1.4 统计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采用SPSS 17.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行 χ2值加以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状况

100例患者中共有46例患者患有抑郁症,其余54例患者未患有抑郁症,即中风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6%。根据抑郁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抑郁症组有46例患者,非抑郁症组有54例患者。抑郁症组的46例患者的NIHSS评分为(18.61±4.27)分;非抑郁症组的54例患者的NIHSS评分为(12.49±1.47)分。由此得分可知,非抑郁症组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要重于非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P<0.01)。

2.2 致郁的单因素分析

中风后的致郁因素见下表,经统计学分析可知,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家庭给予的支持以及护士或护工给予的照料情况这三项因素为中风后致郁的主要因素。

表1 中风后致郁的单因素分析[n(%)]

3 讨论

3.1 家庭支持

对于患者的中风后恢复来讲,其身心症状非常容易受到周边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因此而变得非常重要。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当前中风患者缺少家属的长时间陪护,多是由护工或护士给予照料,处于这种状况的患者多患有抑郁。而在动员下有家属给予充分陪护的患者,其抑郁症率则要低得多。表1中家庭社会支持良好的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20%,远远低于缺少社会家庭支持的患者的62.50%。

3.2 护理人员或护工的照料

患者在院期间多接受护工或护士的临床照料,这些护理人员是否与患者有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则会给患者的情绪带来不同的影响[3]。充分的沟通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更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与对治疗与护理行为的配合程度。从表2数据可知,得到良好照料的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仅有19.23%,而未得到良好照料的患者其抑郁症发生率高达75%,可见护理质量给患者抑郁状况带来的影响。

3.3 患者自身对病情的认识

患者会在中风后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如偏瘫、失语等。若患者对疾病漫长治疗过程认识不足,则会陷入担忧、抑郁的状态之中而无法自拔。这种心态不利于患者对治疗与护理行为的配合。关于患者了解病情程度给患者抑郁症发生率带来的影响可见表1,对病情认知充分的患者其抑郁症发生率为28.57%,远远低于认知不充分患者的66.67%。

3.4 护理对策

针对以上因素,临床需加强心理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加强交流等方式来预防中风后抑郁的发生。

3.4.1 健康教育 对于中风患者,病后会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患者会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便,若患者对疾病不够了解,则会产生忧虑情绪,诱发抑郁症[4]。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用亲和的语气为其介绍疾病相关常识,使患者在对疾病有充分了解后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3.4.2 家庭社会支持 家庭与社会给予患者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是患者抵抗病魔的精神源泉。护理人员可号召家属给予患者以更多的关怀,疏导患者心中的负性情绪,患者将会因此而树立起信心,积极投入到康复治疗之中。

3.4.3 心理护理 中风后抑郁究其本质是心理活动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情感障碍,因此应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护理,给予其宣泄的机会,缓和其躁郁的情绪。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如下几个措施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其一是耐心、仔细地倾听患者关于疾病和日常烦恼的诉说,了解患者病情,给予其相应的安慰。其二是通过一对一沟通、图片演示等方式,为患者进行说明与指导,使患者对疾病的病因、病理过程、具体的临床表现、临床现有的治疗方案、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治疗后可能出现的预后结果等有全面的了解,以此来消除患者因误解和顾虑而产生的抑郁情绪,从而克服自卑感、建立自信心,积极面对疾病的治疗。

3.4.4 其他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照料非常重要,临床可为中风后抑郁病患做好生活护理,通过按摩、摆放良肢位、变换体位、协助进行行走训练等方式,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其中,良肢位的摆放有:肩部外展50度、前屈40度,并适当背伸,使髋部、双膝前伸或微屈,将足部以支架支撑,以免患者发生足下垂,影响日后行走,进而产生自卑感;体位的变换则是每2 h翻身1次,对于受压部位与骨突处则给予按摩,缓解该处阻滞的血液循环,避免相关组织发生坏死;日常按摩应从肢体的近端开始,一直到远端,重点对肩关节进行旋转、伸展练习,而肘关节、腕关节以及指关节则要进行相应的伸展训练,足部则进行外翻训练;行走训练则应从坐位逐渐到站位再到步行,循序渐进,从易到难。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改善,不良心理自然得以缓解,抑郁症也会相应减轻或消失。当然,护理人员也可以采用中医疗法,为患者针刺膈俞和胆俞两个穴位,以发挥出疏肝理气解郁的功效[5]。

4 结语

导致抑郁的主要因素为疾病严重程度、家庭社会支持、护士、护工的照料情况以及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临床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王红,海和平,王素琴,等.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4,6(3):209-212.

[2]马春丽.中风后抑郁的护理研究及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4,1(16):105-106.

[3]黄芸香,刘连杏,姚心女,等.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126-129.

[4]于丽华,于丽荣.中风后3个月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6-7.

[5]李虹彦,马洪喜,张志茹,等.脑卒中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相关因素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730-4732.

猜你喜欢
护工照料中风
北京护工故事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工管理中的应用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
模范护工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