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来
摘 要:耐久跑因内容枯燥、单一、艰苦,学生参与时有强烈的为难情绪存在。本文通过理念阐述、现状调查、分析应用、效益体现等几个方面,从“情感参与”的视角入手,研究了耐久跑的教学有效性,旨在为理论武装教学实践提供思路,从而帮助耐久跑课堂教学增效提质。
关键词:情感参与;耐久跑;教学策略;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3-0052-02
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中,耐久跑作为基础教材被广泛使用。它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非常重要的耐力素质指标,同时也是全国大多数地方初中升学考试中的必测项目。所以,在水平三、四年段的教学内容安排中,它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但该项目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消耗量大,不受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多课时的安排时刻考验着耐久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在课中保证耐久跑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学生“情感参与”这个视角来展开阐述,让学生的“情感参与”为课堂“行为参与”及“认知参与”服务,从而对提高耐久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思路。
一、情感参与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运动参与”仍然是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学习领域目标之一,要达成:(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的领域目标。[1]两个目标直接指向了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热情和能量的多少,把伴随有情感的稳定持续的学习行为放到了新课程的理念下[2]。情感参与是学习参与中除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以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实施学习行为、进行认知活动过程中伴随的积极情感。情感是人们对世界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与体验,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情感参与包括动机、兴趣、信心、意志和态度等方面,为学生认知活动提供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行为参与、认知参与的质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发挥情感参与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参与度,为学习质量服务[3]。
二、耐久跑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
1.耐久跑教学有效性的定义
有效教学是通过老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就耐久跑课堂教学来讲,是指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课时教学后,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是辛苦还是逐渐获得成功的感受,他们耐力素质的稳定和增长指标如何,对耐久跑这个项目有没有产生较大的学练兴趣。因为教学有无效益,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能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课堂有没有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氛围。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有方,寓教于乐,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愿望和需求[4]。
2.耐久跑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解耐久跑教学现状,选取了我区四所中学初三年级的400人做了问卷调查,时间为2013年12月,获取了一些信息(表1~3)。
通过表1可以看出,初三学生每周参与耐久跑练习的机会较多。学生体育课上每周练习2次以上的人数达到87%;课外活动中,达到1次练习机会的人数有62.5%。
通过表2可以看出,孩子们愿意参加耐久跑练习的愿望并不强烈,甚至大多数人明确表达不喜欢。
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练习耐久跑的教学方法有着兴趣性方面的强烈愿望,他们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手段来进行耐久跑的练习。
综观以上三个表格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那就是初三学生每周有足够多的时间被安排来进行耐久跑练习,但他们参与这一项目的动机、兴趣不足,对提高成绩的信心就会打折扣。但在调查中发现,他们对通过多种手段来进行耐久跑的练习并不抵触,所以我们可以用“情感参与”通道来科学安排耐久跑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耐久跑课的教学有效性。
三、“情感参与”教学理念的应用对耐久跑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1.耐久跑教学中“情感参与”教学策略的运用
(1)建立师生沟通平台,达成相互尊重的课堂氛围
对枯燥、艰苦的耐久跑课堂教学来讲,首先要融洽师生关系,保证“情感参与”的种子能有空间来生存。有尊严可沟通的课堂能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看法和观点,“信任”“鼓励”是对学生的一种认同,是最好的激励手段。激励可以产生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
(2)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的意志、表达、交往、实践得到充分交互。表3的调查清晰的说明,学生参与练习的愿望和教师教学设计的方案有直接的联系。此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多层次、多趣味的耐久性练习方案,来激发学生参与学练的态度,有态度就会有质量,有质量就会有效益。
(3)建立多维立体评价机制
运动参与评价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认知的习惯养成,单一的量化指标是无法完成的[5]。因此必须依据耐久跑不同课次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度的需要,设计不同评价主体、不同种类的运动参与评价,形成多维立体评价机制,让学生的练习兴趣与练习数量、练习质量挂钩,达到最佳效益比。
2.“情感参与”教学策略促进耐久跑教学有效性的生成
耐久跑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参与学练时的情感态度上,其次体现在学生对耐久跑技术动作的认知和运用上,最终体现在耐久跑成绩水平上。以“情感参与”为突破口的教学策略应用,可以让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更加主动,减少和避免因不喜欢耐久跑教学内容而产生的机械、冷漠的练习场景,从而减负增效。
(1)排除焦虑感
通过表2的调查问卷得知有45.7%的学生不喜欢耐久跑这项教学内容,可以想象“强摁着牛头吃草”的教学情景每况愈下。通过“情感参与”教学策略的应用,我们可以让“认知参与”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增长耐久跑相关知识。让他们知道除了枯燥的跑圈外,还可以通过“定向跑”“定时接力跑”“跟音乐节奏变速跑”等一系列方法来参与练习,因为只要达到耐力素质提高这一目的,各种方式都是可以和跑圈并存。
(2)增加乐趣感
“情感参与”理论及策略可以增强学生耐久跑的学练动机和兴趣。因为教师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会丰富教学手段,如:运用国际篮联“莱格尔跑”“图形接龙跑”“校园越野跑”等趣味耐久跑练习;还可以在半程耐久跑(比如跑400米、500米)的基础上结合耐力素质游戏来练习,如:“三分钟你推我扶”、球类练习“二分钟自投自抢”、传统体育“三分钟长绳接龙”等练习方法。趣味性耐久跑练习方法和耐力游戏可以丰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激趣悦人,让学生的“行为参与”油然而生,课堂学练勤快,教学有效性显著增加。
(3)体验成功感
去厌生愉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耐久跑课堂的成功体验。耐久跑课堂教学随单元计划内每课目标的不同而与时俱进,在合适的时机,可以运用“班级马拉松”“分组计时累加冠军赛”“甲乙丙分层联赛”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成绩测试。组织有序、调动有方的测试一定能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为耐久跑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达成提供有效方式。
四、结论
从学生参与角度研究耐久跑教学的有效性,可以确定,学生参与影响学习结果。在日常的耐久跑课堂教学中,命令、任务式的行为参与并不能促进耐力素质的有效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与之相辅相成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为核心的全面参与,才能促进学生由内向外的进入课堂、参与课堂、完成课堂学练内容,达到有效提高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5]杨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李胜.情感参与: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6.
[4]李素龙.以“情感参与”促进“认知参与”——提高中职生法律基础课堂参与的有效路径[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