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慧芳,谷栩萌,武文鹏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系指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也可因放射破坏、卵巢手术摘除而引起)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阵发性潮热、失眠、情绪改变、精力下降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副反应相对比较大[1]。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有特色优势[2-5]。笔者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并与单纯中药、单纯针刺治疗对比研究,通过观察其临床疗效差异,从而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寻找新的途径。现报道如下。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 9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将入组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针刺组,每组 30例。3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
组别 n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月)针药组 30 50±4 41.9±4.2中药组 30 50±5 43.5±3.7针刺组 30 50±4 42.3±4.6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及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妇产科学》[6]中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7]中的诊断标准。
①年龄在45~55周岁之间。②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③卵巢雌激素(FSH)≥10 U/L。④Kupperman评分≥15分。⑤患者须停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其他药物和方法3个月以上。⑥患者知情同意,志愿参加本项临床研究。
①双侧卵巢或子宫切除,或经放射线破坏卵巢功能及妇科器质性病变。②乳腺恶性肿瘤或重度乳腺增生者。③子宫肌瘤或子宫恶性肿瘤>2 cm者。④原因不明的阴道不规则流血者。⑤患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患者。⑥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及慢性贫血者。⑦过敏体质及对本药中已知成分过敏者。⑧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2.1.1 针刺
取天枢、照海、内关、三阴交、五枢穴。施术前嘱患者排空小便,患者取平卧位,常规局部消毒,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行平补平泻法,针下得气后每穴行快速均匀提插捻转30~60 s,留针期间再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治疗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12个疗程(3个月)。
2.1.2 中药
给予口服自拟“和枢更年颗粒”治疗。方药组成为柴胡10 g,黄芩10 g,半夏10 g,桂枝10 g,龙骨20 g,牡蛎20 g,白芍15 g,黄柏10 g,百合15 g,浮小麦15 g,菟丝子 30 g,五味子 15 g。以上诸药水煎,取汁约200 mL,每日1剂,早晚分服。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3个月)。
口服自拟“和枢更年颗粒”治疗。方药组成及用量、用法、疗程同针药组。
给予针药组所用针刺治疗,取穴、操作及疗程同针药组。
采用公认的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8]对3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分。
采用SPSS17.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 3组改良Kupperman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组组内改良Kupperman评分。
3组治疗后改良Kupperman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针药组改良Kupperman评分优于中药组、针刺组,与中药组和针刺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比较 (±s,分)
表2 3组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针药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针药组 30 28.69±4.42 5.90±2.651)中药组 30 30.13±4.74 10.34±3.271)2)针刺组 30 29.56±4.38 11.12±3.591)2)
“围绝经期”是指从绝经前,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期,在这个阶段,卵巢功能急剧下降,不再排卵,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到低水平。当雌激素减少到不能刺激子宫内膜时,月经即停止来潮,第二性征逐渐退化,生殖器官逐渐萎缩,其他与雌激素代谢有关的组织,同样出现萎缩现象。内分泌激素的一系列变化,同时影响血脂水平,体内胶原水分丢失,精神心理变化。目前,激素治疗仍是用于缓解围绝经期妇女各种症状和疾病的主要医疗干预方法。但随着对激素治疗的深入研究发现,激素治疗可能增加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心脏病、脑卒中、乳腺癌、肺栓塞及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危险性。
枢机是指气机交接转枢之地,其功能为枢转气机,使气机出入正常,升降自如,开阖有度。正如张景岳在注解“少阳为枢”时提出:“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有关枢机的论述最早可追溯到《内经》,如《素问·阴阳离合》:“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笔者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并结合中医药古籍中的经典中医学理论,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学中的“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前后诸证”、“百合病”、“脏燥”、“郁证”等[9-12]范畴,是由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出入紊乱,气血阴阳失衡所致。笔者认为,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弱,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月事将断,生殖能力低下,这是一个转折时期。若机体脏腑气血不相协调,阴阳平衡失调,则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其根本病机在于枢机不利,女性在“七七,天癸竭”这一阶段,肾之阴阳由高水平向低水平过渡,这一过渡需要枢机维系,当“地道不通”,则可引动“枢机不利”,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发为本病。治疗上应以和解枢机为治疗原则。故采用自拟和枢更年方辅以具有调和枢机作用的腧穴针刺。本研究所用方药中柴胡入少阳经,具有升发之力,可透达内外。黄芩善治少阳寒热往来,兼调气。二药相配,能宣通三焦,畅达少阳。半夏可解半表半里之邪,具开结之功;与柴胡相伍,一寒一热,开散通泄并行,通畅三焦气机升降转输。桂枝有交通寒热阴阳的作用。龙骨、牡蛎以镇其内而止烦。白芍柔肝和血,清解虚热,以补脾阳。黄柏退虚热。百合养阴清热,滋补精血,安神。浮小麦专入心经,养气阴,退虚热。菟丝子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阴阳之气不足,秉中和,诚得阴阳内外之枢纽。五味子补肾益气,除热。针刺所选腧穴中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穴,系大肠的募穴,处于带脉的循行部位,可调畅气机。照海穴为肾经穴,为八脉交会要穴,通于阴跷脉,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于阳跷脉调整一身之阴阳。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理血理气之功。阴交为任脉穴,与冲脉、足少阴交会,调畅阴经,调畅肾气。五枢穴为足少阳胆经穴,与带脉交会,所处经脉纵横交错之处,具有转枢之功,调节一身上下。有研究提示,针刺能够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等多种功能起到调节作用[13-23]。本研究结果显示,针药并用治疗能够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在改善 Kupperman评分方面优于单纯中药和单纯针刺治疗。可见,针药并用能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李垚,黄可佳.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50例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5):203-205.
[2]Li Y, Xia Y, Liu SM,et al. Clinical study on electroacupuncture for perimenopause syndrome[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1,9(5):278-282.
[3]李艺,夏勇,刘世敏,等.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4):199-201.
[4]张金静,杨骏,张庆萍.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概况[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5):95-97.
[5]Zheng LF, Jin YB.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cupuncture for perimenopausal syndrome[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3,11(3):147-150.
[6]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0.
[7]罗颂平.中医妇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6.
[8]王淑玉.实用妇产科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0.
[9]刘登红.针灸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73-374.
[10]黄玉娟,徐学刚.中医辨证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 9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21(1):90-92.
[11]候月平,王丽,董光平,等.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分析[J].河南中医,2014,34(B06):17-18.
[12]刘颖琬,孙维峰.中医药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4,36(3):465-467.
[13]李艺,夏勇,刘世敏,等.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效应[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59-561.
[14]张永焕,周胜红.针刺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101-103.
[15]陈卓伟,徐宁,王敦建,等.针刺背俞穴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4,46(7):177-179.
[16]张永焕,周胜红.针刺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101-103.
[17]徐天舒,钱雷,周俊青,等.针刺补益肾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152-154.
[18]秦正玉,胡玲,汪克明,等.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1):58-60.
[19]吴波,刘志诚,徐斌.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4,34(5):959-961.
[20]雷静.针刺干预后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β-内啡肽的改变[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1-3.
[21]蔡礼松,龙娟.针刺配合耳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4,35(5):13-15.
[22]刘宏艳,吴高媛,王滨,等.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1(1):45-46.
[23]沈晓明,李梦,朴泰虎,等.调神益肾针法对更年期大鼠雌激素效应器官的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