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课堂教学向社会延伸问题的探讨

2015-05-05 11:49李忠华霍奕彤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个性化能力课堂教学

李忠华,霍奕彤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沈阳 110041)

在影响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中,各国高校特别重视教学的社会延伸。Lewis(2000)在对日本40多所学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课例研究提出了自已的看法,认为课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提高改进教学的策略,倡导大学教师应走向社会去积累课例。张景素(2009)研究认为,现代信息的纷繁和多样性已淡化了教师传授知识的作用,而教师的导向、身历、正确的研判能力则更为重要,高校的经济类专业课堂教学应很好的与社会对接。周冲(2013)的研究认为,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核心在课堂,课堂的核心在理论联系实际。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地方高校课堂教学向社会延伸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地方高校课堂教学向社会延伸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于用人单位的知识需求认识模糊

通过许多研究发现,许多高校仍沿习着过去的办学模式和思路,未能充分地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资源,对社会需求调查研究较少,对社会变革及新变化反映迟钝。许多地方高校几乎所有专业都在培养知识面宽的“全能型”、“万金油”式的人才,人才培养没有特点。这就必然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个性化和应用能力,缺乏创新、求变的创造精神,不能完全适应具体的工作岗位。

(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

有调查显示,地方高校中有动力从事精品课、资源共享课等新型课程建设的教师很少,对网络教学、课外教学、实践教学的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形式主义严重。传统的“一言堂”、“一支粉笔”或用“PPT代替板书”的模式仍是主流。其原因在于:一是师资队伍构成不合理。40~50岁所占的比例较大,有的学校达到60%,年轻的能力不足。二是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多数教师对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研究等工作动力不足。

(三)知识供需不能及时匹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多数学生都有自已的目标。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看,这些目标总体上可分为三类:考研、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会计、证券、统计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海关报关员证等)。但传统课堂教学的通用模式与现代的学生及市场的个性化需求的矛盾没能根本解决,导致供求脱节。

(四)教学及管理人员适应新模式的能力差

正如前文所述,多元化的人才需求要求高校课堂提供更为具体更为个性化的知识,这样就对教学、教辅及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的角度看,这种全新模式需要三种能力的培养:一是教学能力,包括理论水平、知识、能力、技能等;二是科研能力,包括课题、论文、书籍获奖、社会科研服务、社会科研活动等;三是社会活动能力,包括社会交往、社会活动、社会服务等。而实际上,地方高校的教师大都不具备这些先决条件,特别是社会活动能力这项。

二、构建地方高校课堂教学向社会延伸模式的建议

(一)转变教育思想,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数据显示:随着信息化发展,地方高校课堂教学的“抛砖引玉”、“四两拨千斤”的扛杆作用将更为明显。有研究显示:传统“一言堂”式的课堂能够有益于具体工作的相当有限,如果实际工作需要的是“10”,则从课堂上得到的大致只有“1”。所以教育的使命应是通过课堂教学的“革命”,使大学课堂发挥“以小搏大”的功能。在这方面,国外大学已经走在了前面,美国大学的课堂教师通常采取“案例+导向”,让学生自已到社会去调查、去找答案。

(二)提高认识、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变革

地方高校应该在知识供给体系建设方面走出一条与国家重点大学不一样的道路,即地方高校知识供给的重点不是培养攻艰克难的顶尖人才,而是在市场细分中培养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实用的知识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绩效考核的有关指标和相关指标的考核权重,增强教师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动力,从政策上引导教师自觉学习,自觉实践,不断提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其从事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企业进行协商,分批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的方式,一方面,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教学的实践性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挂职锻炼的方式,促使教师能在企业中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充分发挥,协助企业解决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同时通过挂职锻炼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拉近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为校企开展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创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比如,在科研领域,可以将横向课题、开展的科技服务、咨询计入科研工作量,并且有最低社会服务工作量标准。我们可以设立一些实体性的咨询研究机构,放水养鱼,让广大教师到社会服务中锻炼提升能力,并获取收益。

(四)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构建“立体式”课堂

从教学的角度看,应致力于构建三个课堂——学校、网络、社会。网络作为辅助课堂,重点应是知识和能力的拓展。社会作为第三课堂重点应是特种技能、能力、个性化技能的训练。包括各地区、行业、工种差异性的特种知识;学习具体工作的专业操作流程、技术、方法;各地区、行业、工种差异性的特种能力;沟通交往能力个性化训练:具体事件、具体工作中与人交往程序、技巧、方法;等等。

[1]李忠华,冯卓.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局限性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0,(6).

[2]楚冬玲.对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6).

[3]李忠华.沈阳市财源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2012,(8).

猜你喜欢
个性化能力课堂教学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