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2015-05-05 11:49王晓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师资物流

王晓平

(商丘学院,河南 商丘 476113)

物流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近几年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以及高校物流专业的盲目开设密切相关。物流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为了吸引学生报考,很多学校踊跃申报物流管理专业,甚至不顾师资力量缺乏的现状和学校物质基础薄弱的现实。专业开设过多过滥,实验基础条件不健全,导致教学水平无法和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一、目前高校物流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师资力量总体缺乏且分布不均

师资力量缺乏的状况不仅在师资力量本身比较薄弱的三本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存在,甚至在一些总体实力较强的院校里,也存在着师资缺乏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和三本院校主要以完成教学为主要任务,物流专业教师较为缺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由其他专业教师临时担任物流专业课程,或者通过兼职的方式完成。在新开设物流专业的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里,由于物流师资缺乏,也会采取上述类似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物流师资普遍缺乏是共性,但是各校的情况却各有不同。物流专业起步较早的高校,名师云集,如北京物资学院,物流教师比较充裕,近几年新建物流专业的学校,物流师资相对缺乏。

(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

据调查,相当数量的学校,以完成教学为主要任务,物流师资力量薄弱,虽有师资建设规划,但随意性较大,缺乏长远考虑,物流教师随缺随招,实在招不到物流专业的教师,就考虑其他专业的,重点是完成授课任务就可以。这样的师资引进方式,不利于物流专业的长期发展,虽然非物流专业的师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成长,逐渐转为物流师资,但是要付出时间的代价。

(三)师资成长机制不科学甚至不合理

物流专业的兴起不过十年时间,在设置物流专业的院校里,高职高专和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数量。由于上述的原因加上经常性的学校评估和各项工作,以及培训成本原因,导致师资成长机制不够科学,主要表现:

第一,在师资培训上花的时间较少,师资稍微培训就执教,对教学质量管理不够严格。第二,一个教师担任多门功课的教学,无暇参与各项交流活动,自身知识和业务水平难以有效提高,无法在自己喜爱的专业里发展。第三,教研室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由于各教师所学专业差异明显,教学内容差异很大,跨专业教学现象普遍,教研室无法有效组织教学内容的探讨,教学交流相对有限。第四,对教师激励不足。多数民办学校、独立学院、高职高专由于办学经验不足,办学模式、规章制度等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甚至有些东西直接拿来稍加修改使用,没有考虑到适应性问题,也没有考虑教师的需要。第五,激励方式不匹配。由于激励方式不匹配问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太主动参与一些活动。对于教学交流,有些是走过程,走形式。教学管理部门有的规章制度脱离了教学实际,引起了教师的反感甚至抵触。教师付出劳动的工作得不到承认,没有计算工作量,导致教师在此类工作上缺乏责任。

(四)对兼职教师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学校对于兼职教师缺乏科学的认识。普遍认为兼职教师不是“自己人”,不好管理。在安排物流教学任务,优先安排自己的教师,实在完不成任务了,再考虑兼职教师代课问题。

实际上,这对兼职教师的作用是一种误解。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各高职(高专)院校要结合实际,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人[1999]16号)从而把兼职教师纳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范畴,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为全面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提供了新的动力。可见,兼职教师的使用不再是高校的临时之举,而是高校的长期策略。

(五)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谢斌(2008)研究了学校资源分配问题,即少数优秀教师占用了多数培养资源。一方面,学校热衷于推荐少数学术骨干和带头人参加各培训、交流和进修,寄希望于他们在各项培养计划中继续成长,成为知名的学者,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师资队伍中也有这种共识,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优秀教师应该优先选择各类培养计划。

资源分配不公会引起“优秀教师资源隐性流失”、“普通教师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和“师资队伍不稳定因素增多”的问题。

二、物流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不仅在物流专业存在,在其他专业也有。表面看起来,物流专业最近几年来的发展高歌猛进,但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却危机重重。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政策缺位的原因,也有高校对物流专业缺乏认识的原因,另外,也存在这高校领导理念的原因和教师本人的原因。

(一)相关政策不够完善

作为普及和发展物流专业的主力军、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在办学政策上没有得到其他高校应有的待遇,虽然作为教学单位名义上具有了平等的法律地位,但是由于这些院校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有关的政策并没有及时出台,造成了公办和民办学校地位的实际不平等。

(二)学校对物流专业缺乏认识

1. 认为物流专业是热门专业而盲目设置。一些高校开始物流专业是因为物流行业这几年的“热”,为了吸引学生报考,盲目设置,而没有考虑学校师资的情况、物流专业的特殊性和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

2. 物流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认识不足。在物流师资队伍培养上,高校通常采取学习、模仿的方法,参观兄弟院校的实验室或实习基地,逐渐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考证”问题,尝试“校企合作”,教师“顶岗实习”的方式,总体上来看,高校采取这些措施取得了不少的成效,完善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物流师资引进方面,许多高校教师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优势,但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成长起来的,完全没有参与过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经营管理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及解决各类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无法胜任实践教学需要。

在物流教师“双师型”教师实践方面,流于形式,两张皮现象严重。包括招聘企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评证书的获得的都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没有真正理解“双师型”的含义。另外,由于专业教学和专业指导分离,专业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职业指导交给辅导员老师或其他学生工作线的老师负责。

在物流教师的“顶岗实习”上,很多高校热衷于有计划地派遣物流教师去锻炼,提升能力,但是忽略了其存在的潜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企业工作的连贯性,学院老师无法插手到工作中;二是从企业内部的稳定性出发,很多物流企业管理层不愿意接受学院老师的顶岗学习;三是学院老师的理论知识、原先的实践经验和物流企业实务操作脱节,学院老师的顶岗与企业聘用新员工一样,企业需要一定时间来了解老师的能力,有些老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讲授经验,却无法很快适应企业的操作。老师需要一定时间学习和熟悉工作,物流企业一般不会给出一些重要岗位,以免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客户的满意度;四是物流教师的参观学习只能学习一些皮毛,不能深入了解业务。

(三)高校领导层方面的原因

对于一些非综合性院校来说,为了实现办“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而设置了物流专业,物流专业的地位不高,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物流专业作为“冷偏”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支持,资源分配不到位,政策和资金无法向这个专业倾斜,导致物流专业整体发展薄弱,在师资建设方面也是如此。

三、物流师资队伍建设对策分析

(一)完善有关的政策

教育部门应该完善有关的政策,学校的声誉和可支配资源不足以吸引优秀物流教师加入进来,另外有关此类学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教师的待遇问题,个人将来的发展问题的相对不确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师资队伍建设。

(二)正确认识物流专业,完善实践教学

对于物流专业,高校一方面要考虑到物流专业热门的现实,要主动迎合社会发展需要,建立物流专业,另一方面要相应地考虑物流师资和基础设施、实验设施状况。要统筹考虑专业和学校稳定发展的需要,以及考虑物流师资的问题,不要厚此薄彼。

在师资建设方面,高校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鼓励教师转为“双师型”,让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训,不要让“双师型”实践流于形式,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

(三)调整学校建设思路,给物流专业进行合理定位

学校要根据学校本身的优势来进行专业建设,“大而全”未必是最佳选择。在一些交通运输类的院校,本身各个专业的开设与物流专业有比较密切的联系,物流专业发展比较充分而且地位比较重要。因此,要加强资源分配,不断壮大物流师资队伍。

[1]谢斌.高校师资培养的效率与公平问题[J].高教探索,2008,(4):127-129.

[2] 冯克江,张连绪.论“ 双师型”和“ 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皖西学院学报,2011,(27):75-77.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师资物流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