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栏目内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2015-05-04 14:08庞四喜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高中生物

庞四喜

[摘 要]通过对教材栏目中的内容进行分析、评判,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材栏目;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不是“教书匠”,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巧妙利用课本中的资料分析、正文内容、教材插图、课后习题等栏目中的素材,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利用部分资料分析栏目,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

生物学上许多发现都与批判性思维有关。教师可充分利用文本中的相关材料,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借助必修三(人教版2007)第23~24页资料分析栏目,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

第一种动物激素——促胰液素的发现,充分说明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其他的调节方式,就意味着向权威观点提出挑战。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沃太默的实验距离激素发现仅一步之遥,但由于其囿于定论,缺乏批判性思维,丧失了发现第一种激素的机会。英国的斯塔林和贝里斯读了沃太默的论文后,大胆质疑,提出假说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说,发现了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此后,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许多激素的来源和作用,使人们认识到,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调节外,还受激素调节。假如斯塔林和贝里斯没有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意识,不敢超越他人半步,他们绝不可能发现促胰液素。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这些鲜活的实例,让学生意识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通过类似内容的介绍,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

二、利用课本正文内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成功的课堂,就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富有智慧地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而不是对着教材顶礼膜拜。”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做好言传身教,平时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判文本材料,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必修二(人教版2007)第四章时,可组织学生评判第76页“本章小结”栏目第一段中的一句话:“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这样的叙述合适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评判:转录的场所一定在细胞核?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的细胞有细胞核吗?线粒体、叶绿体中是否存在转录过程?转录的产物一定是mRNA吗?合成tRNA、rRNA的过程是否叫转录?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内有70S核糖体,能合成多种特有的蛋白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还有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说明这两种细胞器均有自我繁殖所必须的基本组分,均有独立进行转录和翻译的功能。”

原核细胞根本没有细胞核,合成蛋白质时转录的场所一定不在细胞核。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录场所在细胞核。

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思考。要合理利用文本材料,培养学生不唯师、不唯书的精神,教育他们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敢于向权威挑战,逐步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课本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许多彩图简单明了、形象直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但看图须仔细,以防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插图进行分析、评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例如,必修三(人教版2007年)的第17页“反射弧的基本结构”中B图“膝跳反射”图中画出了反射弧的5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教师可结合书中图的右侧思考题3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至少需要几个?

个别同学观察此图后武断地认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他们的理由是:教材的图中就只画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这两个神经元。果真如此吗?膝跳反射只需要两个神经元参与?我们知道,膝跳反射属于单突触反射。“不能把单突触反射理解为只需要一个传入神经和一个传出神经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动。作为反射活动,至少是由一群传入神经和一群传出神经参加才能实现的活动。”

教师可结合此图,简要介绍生物学中所涉及到图的类型,如模式图、概念图、过程图、示意图、柱形图、扇形图、饼状图、结构图等。告诉学生该图仅仅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不能得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这样的结论。通过对该图这样的分析评判,教育学生要敢于质疑,切不可“望图生义”。

四、利用教材上的习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向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知识,更需要教师与教材为敌,去补充与批判教材。”

教学时要注重发挥课本中习题的功能,我们可通过对部分课本习题的解答、评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必修一(人教版2007)时,就可利用第115页拓展题第2题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115页拓展题第2题: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曲线。

在解答该题时,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笔者把带有共性的问题制成PPT投在屏幕上,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共性的答案:

笔者组织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坐标图进行分析、评判:①纵坐标指的是一个细胞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还是细胞核中染色体、DNA的变化?②是否考虑细胞质中含有少量DNA?③间期所占时间比例是否合适?

通过分析、评判,师生达成共识:假如考虑细胞质中的DNA,该题只能画出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DNA的变化曲线无法画,因细胞质中DNA的量暂时无法确定。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大约占90%~95%,分裂期大约占5%~10%。课本上该题所给的原图中,间期所占的比例显然不对。

假如不考虑细胞质中的DNA,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还是细胞核中的数量变化?所以应分别考虑,应该有如下两个答案。

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DNA的数(下转第48页)(上接第45页)量变化曲线如下:(在有丝分裂的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所以只在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一个细胞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在有丝分裂的末期结束,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因此,该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①题目中要明确指出是画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DNA的数量还是画一个细胞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同时还要强调不考虑细胞质中DNA。②间期时间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坐标图中的横坐标表示间期部分应适当加长,或靠近原点处画成波浪线或断开,以示时间很长。

批判性思维的本意是全面而深刻的评论,评论是非、优劣、对错、得失等。不能把批判性思维理解为否定一切。通过对课本中不足之处的评判,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其实教材栏目中的所有内容都可组织学生进行评判,通过评判,澄清错误认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学习生长素发现过程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评判:詹森实验有无不合理之处?是否需要设置对照?通过对教材栏目中的内容进行分析、评判,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当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任重而道远。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彬.课堂密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王玢.人体及动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高中生物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