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2015-05-04 16:52杨燕
关键词:言语实践语用能力阅读教学

杨燕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挖掘出恰当的关键点,引领学生言语表达彰显灵性和智慧,实现“意至而言达”的佳境。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用能力;文体特点;言语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33-1

一、文本解读,重视文体特点

我们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先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文本进行独到的理解,才能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过于注重内容的深挖,忽视对文体的把握,语文课堂呈现出人文泛化、讨论泛滥的现象。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不仅要重视语言承载的内容,更应重视语言的外在表达形式,即文体特点,变深挖“写什么”为探寻“怎么写”。

我们强调文本解读要重视文体特点,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中要对文体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必要的文体知识是为了让学生从宏观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对话过程,体现语文味

1.遣词造句,品味其匠心独运。

课文中,有很多词句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

《爱如茉莉》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薛法根老师在执教此处时,紧扣一个“探”字,让学生思考、比较、揣摩“探”与“照”、“射”的不同,发现“探”字的妙用。通过这样抓重点词进行换词比较,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明白了,作者是运用这些字词去准确表达内容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一些关键的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够成为把握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教学时,我们可以以词语为切入点,通过创设情境、换词、换句比较或者增删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潜心涵泳和体会,品味词句背后的温度。

2.段落结构,领悟其写作意图。

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按照一定的思路将表达同一意思的句子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自然段。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这个自然段“写什么”,还要领会是“如何写”的,从而使学生掌握段落的内部结构,更深层次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对话过程中,掌握段落结构,不仅能让学生把握段落内部的逻辑关系,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拘泥于零敲碎打,从形式上反观文本的内容。

3.谋篇布局,把握其语言形式。

歌德曾说过:“阅读的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从这点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探索揭开这个“秘密”的方法,语言形式的学习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钱学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记叙文。文章选材独特,构思精巧,运用多种描写手法,采用倒叙的记叙顺序写出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浓浓爱国情,拳拳报国心。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钱学森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讨论钱学森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让学生从正面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接着,抓住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的语言,让学生从侧面领悟钱学森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最后,让学生了解倒叙写作手法,从整体着眼感知人物急切的报国心。

教学过程中关注文本的谋篇布局,能使学生从表面的理解走向深刻的认识,从内容的纠缠走向形式的把握,高屋建瓴,更深层次地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言语实践,挖掘语用点

1.精彩之处,仿一仿。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遇到精彩的句子,它们大都句式整齐且运用了某种或几种修辞手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它们作为言语实践的语用点。

《莫高窟》一文中飞天部分的描写文字凝练、句式整齐、画面感强,是很好的语言训练点,我毫不犹豫的将之设计为句式仿写训练点。在师生合作读文后,我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想象到的飞天姿态写一写。当然让学生一时之间毫无准备地凭空想象的确有一定困难,为了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目的,我事先选择了几幅有代表性的飞天图,如半空击鼓图、仙女散花图、捧桃献寿图。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仿写,在之后的交流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其中不乏让教师耳目一新的精彩句子出现。

2.读文有感,抒一抒。

语文教材“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意蕴丰富深远。学生带着思考、带着情感学完一课后,内心肯定会掀起一阵波澜,有对人物精神的钦佩,有对景物的赞美,有对道理的思考,有对美好感情的祝福……如果,学生的这种体验没能及时得以抒发,那它会自然遗忘。所以,这时我们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情感的涟漪。

我在执教《爱如茉莉》一文时,当学生从父母亲之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中深切地感受到父母之间那真真切切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对“真爱”的理解写下来。

3.巧用留白,想一想。

中国画讲究“留白”,留白之处,未曾着墨却给人以无限遐思,产生“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的效果。语文教材有好多文章语言精练,细心阅读,我们就会发现课文中有一些留白,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这些留白,使之成为言语实践的重要语用点。

如在教学《花瓣飘香》时,小姑娘为了让生病中的妈妈高兴,“偷”摘花瓣送给妈妈。我让学生想象:小女孩妈妈摸着绒布一样的花瓣,闻着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在交流中更加加深了对小女孩的认识,感受到她的懂事、孝顺。这样巧用留白之处,不仅优化了课堂结构,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的语言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更给了学生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猜你喜欢
言语实践语用能力阅读教学
探寻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
立足言语实践,培养语感能力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言语实践: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