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润国
山西省平定县共有中小学106所,其中小学83所,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普通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职业中学1所。平定县在校学生41 378
人,其中小学生23 122人,初中生11 033人,普通高中生6109人,职业高中1114人。中小学教职工总数3128人,其中小学1479人,初中1078人,普通高中453人,高级职业高中118人。
目前,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全部接入阳泉市教育城域网,城域网覆盖率100%。有89所学校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全县计算机总台数为5151台。其中,小学2605台,初中1549台,高中997台。有82所学校934个教室实现“班班通”,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461套,投影幕473套,“班班通”学生覆盖率达到94%。
1 抢抓机遇,构建“三通两平台”
2000年以来,平定县教育局抢抓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黄金机遇,多方筹措资金,投入近4000万元相继完成了阳泉市城域网工程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平定教育信息网、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以及网络教研平台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校园安全网络监控系统建设,农村初级中学“班班通”及电子备课室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均衡化建设等一大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步构建以阳泉市教育城域网为接入方式的“宽带网络校校通”;以校园网、“班班通”、电子备课室,国家、省、市、县网络资源及校本资源库为基础的“优质资源班班通”;以平定县网络教研、教师网络工作室、班级博客为主体的教师、学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优质资料、校本资源库为主体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平定教育电子政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校园安全网络监控系统、义务教育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为主体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三通两平台”基础设施。
2 出台措施,整体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
全县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后,工作重点是如何应用好这些先进的设施和设备。我们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硬性要求是:教育信息化设备宁可用坏,不能放坏,鼓励学校师生想用、敢用、会用、用好。
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工作目标 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在全县中小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平定县教育局相继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在中小学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实施方案》和《教育信息化应用达标中小学评估验收标准》等相关文件,内容涉及学校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基本要求和具体标准等。采取全面启动、分批验收、层层推进的措施,强化教育行政效能,力争利用三年的时间,使全县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能达到教育局提出的总体目标。
构建县、乡、校三级服务体系 通过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县、校逐级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与实践,培养了一大批服务在教学一线爱岗敬业、技术能力强、吃苦耐劳的网管员队伍,以保障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县政府每年把41万元的远程教育维护和运转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教育局配备专人专车,及时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出现的困难及问题,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
建立完善的校长和师生激励评价机制 明确了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第一责任人,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师生应用教育信息化水平纳入校长的工作评价内容,并将这一评价纳入对校长的专项督导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认识不到位、工作没起色的校长进行岗位调整,有效促进了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
3 狠抓落实,逐步实现全县城乡教育一体化
推行和深化网络教研活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软实力
1)网络讲堂大讨论,为广大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从2008年起,县教研室固定在每周三、四下午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分学科开展城乡教研大讲堂教学研究活动。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名师答疑解惑,专家中考点津,教学能手出招等。网络讲堂大讨论,让广大农村教师不出校门就能聆听到专家观点和名师的建议,不用远程跋涉就能进行互动学习、交流和提高。网络讲堂大讨论,实实在在促进了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
2)网络教研互动,提高广大教师专业素养。岔口乡是平定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辖六所小学,以往联校每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往往需要一天的时间,耗时费力,效果不明显。全县视频会议系统运行后,岔口联校每逢周三下午开展网络教研大互动活动。主要形式包括:教学课例研讨、专家课堂引领、教师微课大赛等,解决了传统教研模式带来的诸多不便,提升了广大教师专业素养。
3)网络备课大合作,提升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2011年,县教育局开展网络备课人人通活动,每个教师在网络上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教师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教案、课件、心得、体会、反思、课题上传到工作室中,拓展了交流学习空间。为了进一步推动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从2011年9月开始,平定县城乡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起始年级全面展开,全县中小学校成立了校际联合体,全面推行“八学四环节导学案”的集体备课模式。具体操作流程是:将起始年级所有学科全部课时课题划分到一级名师主备,要求一级名师把自己承担的课时课题精备、细备,并由本校教务处组织集体研讨审核通过后,将备好的导学案附相关教学资源按时上传到县教研互动平台,形成全县学科教师学习和研讨的“一级导学案”;全县各联校和学校相应学科教研组,组织本校同学科教师参考“一级导学案”开展讨论和研究,形成具有本联校和学校特色的“二级导学案”;本学科的其他任课教师再根据各自所在学校教研成果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作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三级导学案”并付诸于教学实践。
目前,“八学四环节导学案”的集体备课模式在全县所有学校已经全面实施,“一人备课、众人提议、多次修改、最后生成”成为全县中小学集体备课的主要形式,使一大批名师和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全面共享。全体教师经过这样多次的“自我学习、认真反思、潜心研究、勤于合作、乐于创造”过程,将日常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同自身的专业化成长真正地融为了一体,切实提升广大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
以县乡校三级网站建设为平台,强化校本资源库建设 平定教育信息网站实行板块化管理,分工到室,责任到人,使网站内容的时效性和信息量得到有效保障,其中网络教研平台整合了原有的教学资源,并对原有的人教课标版、北师大版及冀教版的教育资源进行升级整合,为学校提供了较为系统的优质教育资源,资源覆盖了从幼儿到高中的所有学科。目前,全县所有中小学依托平定县网络教研平台建立了自己的学校网站和校本资源库,校本资源库学科覆盖率达到100%,信息类资源达三万多条,课件近两万个,教学资源合计1.41 T,初步实现了所有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巨城联校以网站建设为平台,鼓励全联校的教师把优质的教学资源运用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二次开发,形成适合本校教育和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进一步丰富了联校校本资源库。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重点,开展学科探究,全面促进教育信息化在课堂教学应用 “班班通”设备的投入运行和教师电子备课室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备课模式,而且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开始逐步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努力探索“环境创设,兴趣激励,探究自主,学习协作”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教师备课手段也逐步向着积极利用网络搜集和整理必要的素材,注重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应用、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等方向过渡,备课组或同科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趋于常态化。
譬如:水峪小学周晓芸教师关于“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的探索,以班级邮箱、班级博客、学校网站为平台,集搜集素材、整合设计、轻松作文、整体评价、网站发表为一体,尝试解决学生在写作时知识面窄、没有兴趣、缺乏自信的难点,使作文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李来芳研究的“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把“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中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通过图形“变换”的动感设计,丰富多彩的“动画”模型,把具体的内容形象化,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平定四中小学部岳键老师执教的美术“鸟之王”一课,充分发挥了电子白板交互性强的特点,教学设计重点放在对鸟的大胆夸张变形装饰,引导学生创造出不拘一格的鸟的形象,为学生的即时想象力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用电子白板授课,缩小了师生间的距离,促进了生生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知识建构的方法,主动参与实践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这种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由静到动,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成了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教学相长。
4 充分发挥教育作息化优势,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四化”教育管理水平
政务电子化 县教育局下文、发函、会议通知充分利用政务电子化服务平台,各基层学校上报的资料信息都通过政务电子化来完成,从而实现了教育主管单位和各中小学及各幼儿园之间的无纸化办公,做到信息的快速畅通和无缝链接。
会议视频化 县教育局采取视频形式召开各种会议,覆盖了全县所有学校和管理机构,实现了各单位之间的视频和语音双向传输,信息传递更加具有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大地节约了管理运行成本。
资产系统化 县教育局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申购固定资产的审批、购买、调配、报废实行全县统一系统化管理,杜绝了因校长调整、管理混乱带来的资产闲置、重复购置、乱买乱购、资产流失等现象的发生,有效地遏制了基层学校校长购买教学设施设备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一些不合格或伪劣产品走进校园。
安全网络化 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建立校园安全网络监控系统,监控范围基本覆盖了学校的所有区域。教育局的监控室可以随时查看中小学日常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整改意见。校园安全网络监控系统的运行,不仅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行为举止有了一定的约束作用,而且对学校内部管理、预防外部因素对校园侵害行为的发生起到震慑作用。
教育信息化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三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两平台”建设,可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实现教育公平,推进农村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