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红
(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2200)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子宫良性肿瘤,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根治,手术治疗是有症状肌瘤患者的最佳方法[1]。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且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2],使过去腹式子宫切除术逐渐向微创的腹腔镜手术转化。与此同时,充分的术前准备也是有效治疗的保证。米非司酮是临床最常用的术前准备用药,能有效抑制肌瘤生长并使其缩小,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但手术中漏诊率较高,增大了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3]。红金消结浓缩丸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笔者观察了将其与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术联合应用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4月至10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6例。纳入标准: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组织学等明确诊断为非宫颈部位子宫肌瘤,且要求保留宫颈;自愿参与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合并有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宫颈病变等子宫恶性病变;有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手术禁忌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肌瘤类型和子宫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两组患者均采取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术行子宫肌瘤治疗,具体方法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分别在脐上、左下腹、耻骨联合上及右下腹麦氏点处置入套管针并冲入CO2,此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膀胱;腹腔镜下检查子宫、附件及盆腔情况,经阴道中放置举宫器以操纵子宫;自左下腹套管中置入血管闭合器,分别钳夹电凝切断圆韧带、输卵管和卵巢固有韧带,剪开阔韧带前后叶及子宫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至子宫颈峡部,分离宫旁组织,暴露子宫动静脉,先用双极电凝子宫动静脉。经左侧套管放入自制结扎套圈,置于子宫峡部,取出举宫器,收紧线圈,再行2次打结固定;于左下腹穿刺孔置入子宫电动切割器,在套扎线圈上1 cm处分次将子宫体及瘤体组织切割粉碎后取出体外,冲洗盆腔,放尽CO2气体,拔出套管,皮内缝合穿刺孔。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347,规格为每片25 mg),每日1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红金消结浓缩丸(云南楚雄云中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Z20080315,规格为每丸 0.2 g),1次 10丸,1日 3次。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33)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按吸引器内液体量减去冲洗液量加纱布称重(1 mL=1 g)计算;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频率(记录使用患者例数);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等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 s)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下表同。
组别对照组(n=33)观察组(n=33)术中出血量(mL)85.13 ± 21.54 61.38 ± 16.43*手术时间(min)80.15 ± 4.36 77.83 ± 5.77
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均较平稳,未出现伤口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手术部位疼痛发生,予以镇痛处理后症状缓解,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频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均恢复良好;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组(P<0.05),可见加用红金消结浓缩丸后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和早期的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比较[例(%), ± 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比较[例(%), ± s]
组别对照组(n=33)观察组(n=33)镇痛频率[例(%)]7(21.21)5(15.15)*肛门排气时间( ± s,h)21.55 ±1.38 20.43 ±2.21 ± s,d)6.38 ±1.12 4.23 ±1.05*术后住院日(
两组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盆腔包裹性积液。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术前出现下腹部疼痛,考虑与米非司酮使用后所致肿瘤收缩继发痉挛有关,予以止痛对症处理后好转;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术前出现下腹部疼痛,予以相应处理后好转。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也逐渐普及到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中。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腹膜渗出及盆腔粘连减少、缝线反应轻、手术创伤小及术后肠功能恢复较快等优点。子宫次全切术是保留宫颈结构的宫体部切除手术,可用于治疗宫体部多发肌瘤,因该手术切除了子宫体部而去除了子宫肌瘤的好发部位,可减小肌瘤的复发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4]。同时,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尤其针对腹腔镜手术而言,手术视野相对传统手术小,多发及较大的子宫肌瘤患者往往需要术前用药缩小瘤体大小,增加手术成功率并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5]。米非司酮是临床常用的合成类固醇,具有较强的孕激素拮抗作用,可明显改善肌瘤体积和控制临床症状[6]。但单一使用米非司酮不良反应较明显。此外,因其抑制瘤体作用较强,对于瘤体体积较小尤其是多发性肌瘤的患者而言,往往易造成术中肿瘤组织遗漏,手术切除不完全,大大增加了术后疾病复发的几率[7]。
红金消结浓缩丸主要成分为三七、香附、八角莲、鼠妇虫、黑蚂蚁、五香血藤、鸡矢藤、大红袍、金荞麦、柴胡,具有较明显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8-9]。相关研究表明,红金消结浓缩丸中的香附、八角莲等成分能使子宫收缩力减弱、肌张力降低,同时可收缩血管,抑制子宫张力,联合米非司酮后显著加强了肿瘤血管的收缩作用[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可见术前联合红金消结浓缩丸能够有效收缩血管,减少术中出血;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提示红金消结浓缩丸在控制疼痛方面具有一定疗效;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与患者术中出血及术后疼痛减少,机体功能恢复较快有关;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未见明显差异,表明两种药物对腹腔镜手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作用的影响相当;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表明红金消结浓缩丸联合米非司酮方的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红金消结浓缩丸联合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术中出血,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但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偏少,资料的偏倚难以避免,同时药物联用的作用机制和长期作用仍有很多值得探讨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鲍云云.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11,20(9):52-53.
[2]宋光辉,张松英,李百加,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5):2 816-2 819.
[3]江 辉.米非司酮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33-34.
[4]张 红,王仕明.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1):51-52.
[5]李 刚,李佳黛,范玉兰.两种减少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出血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7):978-979.
[6]黄 莉.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12):888-890.
[7]陈华萍,郭 芸.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3):50-52.
[8]韩 芳,黄文瑾,黄可文,等.红金消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150例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63-64.
[9]曹 敏.大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红金消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 843-5 844.
[10]戴海青.米非司酮联合红金消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1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