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医药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策略*

2015-05-03 06:10罗文华
中国药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医药产业浙江省企业

罗文华,屠 冰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0)

浙江省医药产业在全国发展起步较早,“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都被作为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总体实现了快速增长,规模居全国第4位,出口占全国20%以上,经济效益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浙江省医药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趋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3年,其规模已退居全国第7位,与山东、江苏等医药产业强省的多项行业科技、经济指标差距变大。浙江省在“十二五”期间明确提出了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目标。为更好地落实浙江省“十二五”计划,实现计划目标,首先需要对浙江省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进行认真分析。

1 评价

1.1 构建指标体系

产业竞争力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的,不仅与产业发展状况和经济结构有关,而且还受产业成长推进措施等重要因素的影响。结合医药产业的具体特点和发展基础,借鉴瑞士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所(IMD)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选取最常用且最能反映产业竞争力的指标,建立多层次分析(AHP)浙江省医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详见表1。

表1 医药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数据来源:本研究以医药产业最发达的5省市(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河南省、上海市)为参照样本,对浙江省的医药产业进行评估,并以米内网中上述6省市2013年的数据为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

权重设定:本研究中应用多指标综合评判方法来确定医药产业竞争力,需要科学、合理地明确指标间的相对权重,最终决定各经济指标对总体结果的影响程度。应用德尔菲法,通过征求国内研究医药产业的专家学者和医药实践工作者的意见,在指标分层的基础上进行赋值来避免主观性和不稳定性。并以匿名方式随机抽取12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指标体系进行赋值,为了保证赋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应用“相对偏差”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使用公式:bik=(mik-mi)/Mi。其中,i=1,n=1,2…12,k为专家人数,mik为第 k位专家的赋权结果为全体专家的平均值;Mi=max│ mik-mi│与 mi相对应的均方差即可作为赋权的精度:,通过数据反馈和计算,在修正赋权后,其赋权精度达到了92.4% 。通过将12位专家的赋值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了最终权重。

1.2 综合评价

对米内网中2013年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河南省医药产业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后得到评价结果,详见表2、表3和图1。

生产能力:根据模型测算,2013年浙江省医药产业生产能力指数仅0.31,生产能力作为影响制造业的核心指标,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制造业的生产能力越大,其竞争力就越强。2013年山东省工业总产值现价和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分别为3 439亿元和912亿元,而同期浙江省的这2项数据分别为1 114亿元和383亿元,说明浙江省医药产业制造企业生产能力虽在全国位列前茅,但与领先省份有较大差距。

表2 浙江省医药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表3 浙江省医药产业竞争力汇总

经济效益:根据模型测算,2013年浙江省医药产业经济效益指数仅0.30。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既决定了企业和产品的价值,又是产业和市场竞争力的最终体现。浙江省医药产业出口交货值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7%,而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分别为14%,13%,10%;浙江省医药产业产品利润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1%,而上海市、广东省均达到了13%,说明浙江省医药产业在出口上占优势,但以常规药物的研发制造为主,在产业链中处在中下游,经济效益较弱。

运营负担:根据模型测算,2013年浙江省医药产业运营负担指数达到了0.78,如浙江省医药产业管理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0%,而同期河南省仅为3%。可见,浙江省医药产业运营负担远远超过同等水平的其他省市。

成长推进:根据模型测算,2013年浙江省医药制造业的成长推进指数低于其他5省市,如浙江省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3%,而同期山东省、河南省均达到了32%。说明浙江省医药产业相对其他5省市增长势头趋缓。

以上4个经济指标的综合分析,一方面反映了浙江省医药产业一直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另一方面,与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河南省5省市相比,仍存在生产能力不足、经济效益较弱、运营负担重等问题,特别是成长推进方面与其他5省市有较大差距。只有明确了浙江省医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所处困境及自身不足,才能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图1 6省市医药产业竞争力比较

2 困境分析

2.1 技术创新能力弱,高端产品明显不足

浙江省医药产业中,化学原料药、维生素、天然药物、生物疫苗和检测试剂微生物制造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拥有一批拳头产品。但药物制剂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低,基因药物、生物工程育种等代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方向的高端产品明显不足。此外,在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国际化合作开发、仿创结合等方面进展缓慢,与兄弟强省存在明显差距。

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批的28个生物制品生产批文中,浙江省的3家企业获批生产的均不是基因工程和抗体工程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药物,而是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的产品。2013年全国1.1类新药申报情况显示,浙江省申报的18个化学原料药中,有3个产品受理,而同期江苏省申报的38个化学原料药中,有10个产品受理,仅江苏恒瑞1家就有23个产品申报,6个产品受理。江苏省科技厅2012年在抗体、疫苗、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投入经费3.3亿元,承担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65项,其项目数和经费数均居全国第1,目前已逐步进入产出期。江苏省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平均达6% 以上,其中,恒瑞、先声、康缘等医药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8%,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2.2 企业规模小,品牌优势弱

2013年浙江省进入全国医药百强的企业有15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13家,拥有新和成、浙江医药、海正药业、华东医药、华海药业、仙琚制药、升华拜克、钱江生化等上市企业22家,企业利税居全国前列。但企业市场拓展能力不足,品牌营销优势不突出,缺乏销售规模超10亿元的拳头产品和产值超百亿元的特大型企业。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监测,2008年至2012年,医院终端销售生物制品市场排名前20位的产品中,仅1个产品由浙江医药企业生产,其中抗肿瘤和免疫调节、血液和造血系统及消化系统代谢类药物在同期排名中更难觅踪影。2008年至2012年医院终端生物制品市场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浙江企业仅1家,且排在第8位。

2.3 产业集聚优势弱,研发资源不协调

米内网2013年的统计显示,浙江省473家制药企业,实现利润120亿元,平均每家约0.25亿元;江苏省803家制药企业,实现利润311亿,平均每家约0.39亿元。与江苏省相比,浙江省的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剂3个子行业的利润和企业数在2011年并不落后于江苏省,且某些子行业还处于领先地位,如化学原料药。但到2013年,浙江省这3个子行业的利润与企业数远远落后于江苏省,详见图2。

近年来,江苏省医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聚集产生派生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泰州医药产业高新区为中心,泰州、连云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六大产业基地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产业布局。已形成的六大产业基地,汇集了58%的生物医药企业,产值已占全省医药产值总量的65%以上,产业集群和园区发展特色鲜明。信息、资金和知识等资源充裕,流动更充分和迅速。特别是在江苏新医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系统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发挥了公共技术研发上的优势,同时也形成了在研究方向和产业化问题上以企业为主导的特点。

图2 浙江省与江苏省医药行业发展趋势比较

浙江省有生物医药专业园区12家,已初步形成以杭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台州国家化学原料药基地为主,湖州生物制药、金华天然药物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企业集聚的区块。但通过调查发现,浙江省生物医药研发资源分散,协同创新的共生作用较弱,区域集聚优势不明显,园区内企业之间及和园区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水平较弱,往往造成重复研发,甚至一些优质的研发资源游离在创新系统外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4 资金不足,制约企业的提升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高投入才能高发展的产业,无论是新产品的研发还是生产工艺水平和设备的升级换代都需要大量投入。目前,资金投入不足仍是制约浙江省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省内各产业集聚区中只有嘉兴欧美生物产业园区出台了对入园企业分阶段落实政府扶持资金、直接投资、引入风险投资和民营资本等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政策。浙江省医药产业主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土地划拨等方式进行扶持,其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拨款、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和直接融资数量较少。

2.5 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法制保护体系不健全

医药产业投资大、风险大、难度高、周期长,该领域的发明对专利保护的依赖性最强。加强专利保护有利于新药研发的投资和新药的产生,弱化保护有利于仿制推广和降低药价。若从长远利益看,加强保护才能提高竞争能力和加快发展,缩短成为制药强国和进入创新型国家的时间。

浙江省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参差不齐,使企业普遍对国际间流行的“专利尽职调查”概念较陌生。对于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其面临的问题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品种少、质量差、保护意识薄弱,人员流失导致知识产权流失严重,管理不严导致知识产权无法保护[2]。

2013年7月,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课题组在北京发布了《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2013》,对全国31个省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指数进行了排名,前10名依次是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天津、福建、辽宁、重庆,浙江居第 5 位[3]。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在《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发现,有对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描述,但浙江省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产品和技术进行有效保护的法制体系还不健全,只停留在政策层面上,很难真正形成一种鼓励创新的机制和环境。

3 提升策略

3.1 创新政府组织架构设计

目前,浙江省明确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并成立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发改、经信、财政、科技和人才办等部门。但考虑到政策制订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建议引进科研院所专家、国内外该产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及国际知名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征询制订产业发展政策及核心技术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4]。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领导小组下增设高效精简的政策执行委员会。该委员会必须权责明晰,能有效地落实推动浙江省医药产业发展中涉及项目、资金、科研和人才等工作,做到权责明晰、统筹高效。

3.2 完善医药产业政策

浙江省对医药产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在全国范围内是领先的,如对于该省企业生产的医药创新品种,经联合审定后优先纳入浙江省医保目录,并采取支持性价格政策,逐步实行药物经济性评价办法定价。但要推动医药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还需要有产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技术转化、投融资、人才保障等“一揽子”具体政策才能实现,故还需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制订并完善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为重点的医药产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是改善产业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根本途径,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单个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特殊企业空间组织形态,极大地促进了企业间跨界的知识流动和扩张,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费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可提升医药产业的发展层次[5],故可在《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和《浙江省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更明确的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为重点的浙江省医药产业发展战略。

完善投融资政策以引导资金投入医药产业:投融资制度的制订和完善是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发达国家医药产业的发展除了政府直接增加投资外,还得益于这些国家医药产业投融资制度的确立,完备的投融资制度促使资本市场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巨额、持续的资金支持[6]。浙江省可借鉴医药产业发达国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的成功经验,在医药产业领域设立专项基金,利用风险资本的催化剂作用,将研发创新的成果迅速产业化,而产业化后获得的巨大收益(如成功培育1个上市公司)又拿来继续投资研发创新及新产品的产业化,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此外,浙江省是国内民营资本最充裕和最活跃的区域,也是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且浙江温州也成为全国唯一试点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浙江完全可以顺势而为,设计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生物医药产业,促进医药企业做强做大。

完善医药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利益激励是科技创新的源动力。浙江省要进一步完善以知识产权促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如政府在其药品定价机制设计中不能只考虑医药企业生产的会计成本,要充分考虑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的研发成本和企业承担的巨大风险成本,以及创新带来的垄断利润,给予充分且合理的补偿,允许创新企业在专利期内获得高额回报,促使有条件的医药企业重视创新,以获取高额利润回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7]。

完善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一套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端人才培养的人才建设体系是高科技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浙江省在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中,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树立知识和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的观念。可依托本省教育资源,联合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我省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人才,从而为医药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支持和鼓励医药企业招纳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组建一支精通专业技术的优秀人才队伍。其次,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提高人才引进层次,把人才引进结构和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和人才成长相统一,构筑人才结构重点;针对医药产业发展中所急需的人才,出台一些特殊政策,如人才在落户、子女的教育或出入境等方面的问题尽量给予方便,对于那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积极鼓励用人单位以特聘、借用、兼职讲学、提供技术与专利等形式实行人才柔性流动。

3.3 构建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医药公共研究体系

协同创新,是指集群创新企业与群外环境之间既相互竞争、制约,又相互协同、受益,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企业自身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8]。通过协同,可以提高创新的效率,提高创新资源的易得性,实现创新成果的共享和促进创新的持续。目前,医药新产品从研发到商业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且投入巨大,风险很高,其核心技术的突破更加依赖于一套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再到下游工程技术研究的公共研究体系。故浙江省应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以目前获批的国家“2011工程”医药创新公共平台为基础,集合政府、高校、产业、研究院和用户等各方资源,以杭州为重点全力构建浙江省的医药公共研究体系,使其成为医药研发和创新的核心地区,通过研究成果溢出的方式辐射浙江省全境,为浙江省医药产业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3.4 高度重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对医药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

完整的医药产业链至少包括原料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零售终端、消费者及医药批发企业5个环节,其中零售终端是指零售药店及目前药品零售主渠道——医院药房。在电子商务模式下,药品供应链将形成一个端到端的关系式管理模式,又称作集成或扩展的供应链,是连接客户、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竞争对手的网络[9]。通过信息化可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还可打造医药原辅料、生产与零售终端一体化的虚拟组织结构。电子商务则为医药产品的营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浙江省作为全国电子商务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借助医药电商逐渐放开之机,推动医药产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商发展,积极探索医药产业结构优化新路径。

4 结语

造成浙江省医药产业竞争力困境的原因较多,但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和企业规模偏小是浙江省医药产业竞争力相对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策略,以增强浙江省医药产业的竞争优势。

浙江省医药产业可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完善医药产业政策,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以技术创新为基本依托,改善产品结构,从而改变浙江省在医药产业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局面;必须以各地的人才和自然禀赋为依托,加速产业集聚,改善医药产业区域结构和组织结构,从而达到浙江省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2]付振静.中药产权保护及产业标准化建设[J].当代医学,2007,13(7):44-47.

[3]中国广播网 .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 2013发布[EB/OL].http://china.cnr.cn /gdgg /201307 /t20130723_513127821.shtml.

[4]章 哲.新加坡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对浙江的启示[J].浙江经济,2013(9):38-39.

[5]张建新.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泰州医药城产业集群发展要素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6]王志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机制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7]吴韶宸.江西医药产业竞争力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2.

[8]杜兰英,陈 鑫.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理与模式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 (22):103-107.

[9]李修海.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医药产业浙江省企业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于康震要求努力推动中兽医药产业持续发展
基于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的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