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对高胆固醇血症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

2015-05-03 06:10孙爱华金小英
中国药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川芎嗪丹参阿托

孙爱华,金小英

(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湖北 黄冈 438000)

高胆固醇血症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强化调脂治疗能有效预防高危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生存质量,但单一他汀类药物难以达到此目标。他汀类药物联用丹参川芎嗪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能获得更佳的调脂疗效,但能否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斑块硬化的进程仍无定论。为此,笔者比较了阿托伐他汀单用或联合丹参川芎嗪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大小,以探讨联合用药能否进一步改善颈动脉硬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高胆固醇合并冠心病患者126例,其中男73例,女53例;年龄48~78岁,平均(59.3±13.5)岁;原发性高血压47例,血脂异常63例,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49例。所有患者参照《实用内科学》(1998年第10版)关于高脂血症界限: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6.2 mmol/L,三酰甘油(TG)>2.2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09 mmol/L;相应诊断标准为:近期2次(相隔2周以上)空腹血清TC≥6.45mmol/L,TG≥1.53 mmol/L 或男性 HDL-C≤1.04 mmol/L,女性 HDLC≤1.17 mmol/L。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伴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即采用抗凝、降纤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同时对伴发疾病进行治疗,糖尿病患者使用双胍类与磺脲类降糖药治疗,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131013,规格为每片10 mg)治疗,给药剂量为20 mg/d,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吉林四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448,规格为每支 5 mL)肌肉注射,10 mg/d,每日 1 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测量患者的颈动脉IM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载脂蛋白 A(apo A)、载脂蛋白B(apo B)及脂蛋白A(LPA)的水平,并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分别随访6个月,比较疾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3。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IMT与斑块面积变化比较( ± s,n=63)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IMT与斑块面积变化比较( ± s,n=63)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表2同。

组别 颈动脉 IMT(mm) 斑块面积(cm2)观察组对照组t值P治疗前1.25 ± 0.08 1.29 ± 0.07 0.927> 0.05治疗后0.74 ± 0.04*▲0.93 ± 0.05*4.026< 0.05治疗前1.57 ± 0.21 1.52 ± 0.19 1.024> 0.05治疗后0.76 ±0.11*▲0.98 ± 0.13*5.218<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 s,n=6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 s,n=63)

组别观察组 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TC(mmol/L)6.92 ± 0.28 4.62 ± 0.35*▲6.81 ± 0.47 5.92 ± 0.43*TG(mmol/L)1.94 ± 0.41 1.45 ± 0.33*▲1.96 ± 0.54 1.72 ± 0.46*LDL-C(mmol/L)4.32 ± 0.47 2.48 ± 0.63*▲4.38 ± 0.55 4.02 ± 0.49*HDL-C(mmol/L)1.21 ± 0.20 1.52 ± 0.24*▲1.23 ± 0.30 1.24 ± 0.26 apo A(g/L)1.33 ± 0.43 1.64 ± 0.45*▲1.35 ± 0.44 1.43 ± 0.48*apo B(g /L)0.92 ± 0.51 0.71 ± 0.47*▲0.95 ± 0.28 0.82 ± 0.48*LPA(mg /dL)19.72 ± 5.61 31.80 ± 7.81*▲19.57 ± 5.62 26.65 ± 8.10*

表3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并发症与复发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对损伤及炎症的一种修复反应[1]。然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其粥样硬化部位的狭窄是引起患者卒中的主要原因。对大量国家与地区的统计学结果表明,30%~35%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2]。因此,预防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碎裂以及促进斑块稳定的药物对于临床预防与治疗卒中具有重要意义[3-4]。最易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脂质代谢异常,而其中最危险的因素为胆固醇与LDL-C[5]。目前临床治疗血脂异常的主要药物为他汀类药物。该类药物对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能降低胆固醇与其他脂蛋白的水平,并促进LDL-C在肝脏的摄取与降解,从而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6]。他汀类药物还能提高具有血管保护作用的HDL-C与apoA的水平,表现出血管保护的作用。另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氧化与抗炎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护血管与脑组织[7]。丹参川芎嗪是盐酸川芎嗪和丹参素的复方制剂,其中丹参素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降低脑损伤、脑水肿和神经细胞死亡,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改善血液流学,有利于改善脑缺血缺氧[8]。川芎嗪能抑制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耗氧量,防止脂质的沉积,减慢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脑梗死的复发[9]。可见,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丹参川芎嗪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能获得更好的调脂疗效,但能否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斑块硬化的进程仍无定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内-中膜厚度与斑块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具有降低内-中膜厚度与减少斑块面积的作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有较为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TIA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的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颈动脉IMT与斑块面积,可降低TC,TG,LDL-C,apo B 水平而提高 HDL-C,apo A,LPA 水平,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兰芳,王占启,王艳飞,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心室重构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 064-4 066.

[2]王小平,马金梁.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和白细胞介素 6的影响 [J].临床荟萃,2013,28(1):33-34,37.

[3]Arac A,Brownell SE,Rothbard JB,et al.Systemic augmentation of α B-crystallin provides therapeutic benefit twelve hours post stroke onset via immune modul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1,108(32):287-292.

[4]林玉洁.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6):544-545.

[5]雷春香,李奎光.高频多普勒超声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13):45-46.

[6]董 芬,傅国平,俞迪红,等.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146-147.

[7]郑建新,孙顺成,刘俊超.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1):25-27.

[8]杨继英.丹参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4):45-46.

[9]叶植放,程玉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6):2 155-2 156.

猜你喜欢
川芎嗪丹参阿托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川芎嗪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重塑中TGF-β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