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用药规律现代中医文献研究

2015-05-02 00:52侯将莹陈泓宇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医家湿疹中医药

侯将莹,陈泓宇,段 渠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小儿湿疹用药规律现代中医文献研究

侯将莹,陈泓宇,段 渠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统计治疗小儿湿疹的中药内服、外用方剂,分析其临床常用药和用药规律,为小儿湿疹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09—2014年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中医药期刊收录的治疗小儿湿疹的相关文献,归纳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用药规律与思路。结果:现代医家治疗小儿湿疹内治法用药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补虚药等为主;外治法以清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等为主;内外合治法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解表药等为主。结论:在小儿湿疹的治疗中,用药频次超过10%的核心药物有24味,多归于脾胃表里两经,药性多寒、温,药味多苦、甘、辛、淡,功效以清热、利湿、解毒、健脾为主。

小儿湿疹;文献研究;用药规律

小儿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化学添加剂应用愈加广泛,导致该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中医药论治小儿湿疹历史悠久、疗效独特,本研究对治疗小儿湿疹的内服、外用方剂进行统计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用药规律,以掌握祖国医学的思维方式、组方规律,对筛选核心药物及其有效成分、科学组方等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线检索,设定“小儿湿疹”“中医药”等为主题词,检索2009—2014年国内期刊公开发表有关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相关文献或报道,凡采用内治、外治、内外合治法的,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要目的的相关文献,但署名不同而实际内容相同的文献以及同一单位同一时间的研究报道均计为一篇文章,共检索出文献43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符合小儿湿疹的诊断标准,研究采用随机、临床对照、同期比较的方法。排除综述类文献、药理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1.3 药物性味归经判断及功效分类标准

药物性味归经的判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为参考标准,若药典未收载,则以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药学》第六版为参考依据。而药物分类则以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药学》第六版为参考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excel2003软件整理、校对数据,采用频数及构成比的统计学方法对药物使用频次进行分析,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 结果

本研究共搜集治疗小儿湿疹的文献43篇,方剂61首,涉及132味药物,其中内治法5篇,涉及方剂5首,49味药物;外治法26篇,涉及方剂28首,56味药物;内外合治法12篇,涉及方剂28首,96味药物。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外治法是现代医家治疗小儿湿疹的常用方法。清代医家吴师机有云“外治非未能见脏腑,皮肤隔而主窍通,不见脏腑而直达脏腑也”。中医外治法可使药物有效成分经肌肤毛窍渗入病灶,直达病所,促进炎症消散,减少渗出,从而迅速发挥治疗作用。加之其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操作简单,患儿配合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1 不同功效药物使用情况

现代医家治疗小儿湿疹内治法用药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补虚药等为主;外治法以清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等为主;内外合治法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解表药等为主。虽然不同治法侧重点有细微差别,但总体来说仍体现了小儿湿疹的病因与风、热、湿密切相关,清热、利湿、祛风乃是该病的三大重要治法。详见表1、表2、表3。

表1 内治法不同功效药物使用频次 (n)

2.2 核心药物分析

61首方剂共涉及132味药物,共使用492次,现仅对用药频次超过10%的24味药物进行分析。由表4可知,使用频次超过6次的药物共24种,涉及7类药物,其中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使用频次较高,排名前十位的药物分别为黄柏、苦参、甘草、苍术、生地黄、白鲜皮、地肤子、紫草、蝉蜕、当归、黄芩。

表2 外治法不同功效药物使用频次 (n)

表3 内外合治法不同功效药物使用频次 (n)

表4 核心药物分布 (n)

现代医家治疗小儿湿疹的核心药物虽以归肝经类较多,但若按表里两经统计,则归属脾胃二经的药物远多于其他表里两经。详见表5。

表5 核心药物归经分析 (n)

对核心药物的药性进行分析,分为寒、热、温、凉、平五类,结果表明现代医家治疗小儿湿疹用药以寒性药物为主,其次为温性药物。详见表6。

表6 核心药物四气分析 (n)

对核心药物的药味进行分析,分为酸、苦、甘、辛、咸、淡六类,结果表明现代医家治疗小儿湿疹的药物以苦、甘味为主,其次为辛、淡味。详见表7。

表7 核心药物五味分析 (n)

核心药物的功效以清热、利湿、解毒、健脾为主,这也与小儿湿疹的病机相符合。详见表8。

表8 核心药物功效分析 (n)

3 讨论

现代医家治疗小儿湿疹内治法用药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补虚药等为主;外治法以清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等为主;内外合治法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解表药等为主。用药频次超过10%的核心药物有24味,多归于脾胃表里两经,药性多寒、温,药味多苦、甘、辛、淡,功效以清热、利湿、解毒、健脾为主。

3.1 立足病机,祛除病因

中医认为小儿湿疹多因禀赋不足、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感受风热湿邪,内外两邪相搏,郁于肌腠而发病。导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湿疹的根本病机为脾失健运为本,风、湿、热、毒为标。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常不足、心肝常有余。脾脏为后天之本,小儿湿疹发病的关键环节是各种原因导致脾失健运,气血生成不足,湿浊内生,加之肌肤脆弱,藩篱不固,风、湿、热邪侵袭,与内湿搏结,蕴而成毒,阻于肌表,发为湿疹,风热湿毒俱盛。日久湿热化火,耗液伤津,血燥生风,则见皮肤干燥,瘙痒更甚;脾虚湿盛,正虚邪恋,缠绵难愈。因此,治疗小儿湿疹以扶正祛邪为治则,总以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为大法。从61首组方用药来看,虽以归属肝经药物频次最高,但若按表里两经统计,则归属脾胃二经的药物远多于其他表里两经。

3.2 注重整体,寒温并用

现代医家治疗小儿湿疹在组方上强调整体观念,善于全面兼顾病情,遵循“寒温并用求平衡”的原则。湿疹患儿热多而腠理疏松,湿多而脾胃虚弱,因此在治疗上常以苦寒药物辅以甘温性之品,寒温并用,清热、解毒、祛湿、健脾并举,并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寒温用药,以达到祛邪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的目的。这种寒温并进、寒中佐热的特点,对开创小儿湿疹临床用药的新思路新方法大有裨益。

3.3 扶正祛邪,协同并用

现代医家治疗小儿湿疹既注重祛邪,又注意顾护正气。药之味苦者,能燥能泄,既燥湿邪,又泄热邪;药之味甘者,既补益虚损,又缓解他药药性之偏。苦味与甘味并用,扶正祛邪,以达到正复邪去、邪去正安、消除疾病的目的。药之味辛者,能散能行,既辛散湿邪,又可透达邪气;药之味淡者,能淡能渗,既淡渗湿邪,又清利而不伤正。辛淡同用,既使邪气由表里而出,又合湿邪黏滞难祛之性,还不伤脾胃正气。因此,临床治疗小儿湿疹应当扶正与祛邪协同并用,保持扶正与祛邪之间的平衡。

4 结语

小儿湿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疾病,现代中医文献积累了较多关于其治法治则的论述,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启发。今后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和药效学实验,以筛选特效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关于如何达到小儿皮肤光滑、细腻、色泽一致的美学标准,临床研究还很少,这是今后应该重视的问题。

[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5.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3] 王健.消风散加减治疗风湿热型小儿湿疹40例[J] .中医儿科杂志,2014,10(3):52-54.

[4] 周运珠.苍耳苦参洗剂治疗婴幼儿湿疹88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115-116.

[5] 贾晓杰.除湿汤治疗婴幼儿湿疹80例[J] .辽宁医学杂志,2012,26(1):52-53.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10-10

侯将莹(1988-),女,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外科。

R275

A

1673-2197(2015)04-0057-03

10.11954/ytctyy.201504026

猜你喜欢
医家湿疹中医药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