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军,张桂芝,李 锋
(1.江苏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2.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3)
干姜挥发油的红外光谱鉴定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张志军1,2,张桂芝1*,李 锋1
(1.江苏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2.徐州市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3)
目的:分析干姜挥发油的红外光谱和化学成分。方法:用蒸馏法提取样品的挥发油后,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4批干姜挥发油中检出 22个共有红外光谱峰;共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6%~96.3%。其中特征成分均为α-姜烯(19.1%~21.6%)、α-姜黄烯(13.0%~14.0%)、β-红没药烯(17.7%~19.0%)、桉树脑(6.4%~7.0%)、β-倍半水芹烯(0.4%~6.3%)、β-水芹烯(2.3%~3.0%)等。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市售干姜的质量分析。
干姜;挥发油;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化学成分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干燥根茎。干姜辛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能,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干姜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病源微生物、保护胃黏膜、抗溃疡、镇痛,抗炎,抗缺氧和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2]。干姜挥发油可改善心功能,缓解急性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抗心衰作用[3]。本品亦常用作食品调味料。对干姜挥发油(以下简称干姜油)的化学成分及GC 指纹图谱的研究虽已有文献报道[4-11],但对干姜油红外光谱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4批干姜的挥发油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样品
样品1号(徐州同仁堂药店)、样品2号(徐州同济堂药店)、样品3号(徐州中医院药店)、样品4号(徐州先声再康药店)的来源均由本文通讯作者依据文献[1]鉴定为姜科植物姜 (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干燥根茎。
1.2 仪器与试剂
Tensor27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德国BRURER公司);6890-5973 N 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挥发油提取器(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Ⅰ部附录XD之规定)。乙醚(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溴化钾(上海试剂一厂)、无水硫酸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试剂均为分析纯。
2.1 红外光谱鉴定
2.1.1 干姜挥发油提取[15]将4批干姜饮片粉碎成粗粉,分别取粗粉50~60g,称定重量,置于挥发油测定器中。用电热套加热蒸馏4h,收集含油馏出液,加入乙醚和无水硫酸钠适量干燥1h,取上层乙醚液室温挥尽乙醚,得淡黄色挥发油。
2.1.2 红外光谱测定[16]分别取适量溴化钾(KBr)于玛瑙乳钵中研成约200目的极细粉,转移至专用模具中,以4atm的压力压成空白薄片。先对空白薄片进行背景扫描后,取“2.1.1”项下的干姜油1滴滴于此薄片上,在500~4 000cm-1波数范围内扫描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见图1。
图1 干姜样品1~4挥发油的红外光谱
2.2 GC-MS分析
2.2.1 GC-MS分析条件 GC条件:HP-5MS毛细管色谱柱(0.25mm×30m,0.25μm);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mL·min-1;进样口温度为270℃,进样分流比为50∶1。色谱柱初始温度为70℃,以10℃·min-1升至255℃,维持10min。MS条件:离子源EI,电离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扫描质量范围为30~550amu。
2.2.2 GC-MS定性和定量分析 用移液管吸取“2.1.1”项下挥发油0.2mL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乙醚定容,作为供试液。在“2.2.1”分析条件下,取供试液2μL进样分析,得到干姜油总离子流色谱图(TIC),代表性TIC见图2。经计算机NIST数据库系统检索,得各化合物的质谱图、英文名、保留时间、结构式和匹配度等信息,再与相关文献[4-14]核对,确认干姜油化学成分的中英文名称,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见表1。
图2 干姜样品2挥发油成分的TIC色谱
3.1 关于红外光谱鉴定
由图1可见:4批干姜油的红外光谱形状都很相似,在3 434、3 335、2 926、2 728、1 717、1 671(或1 660)、1 641、1 611、1 515、1 452、1 378、1 234、1 160(或1 155)、1 110,1 080、1 053、1 020、986、886、816、541、426cm-1波长处有22个共有峰。上述数据与文献[16]中10批姜黄油的红外光谱共有模式的20个峰相比,存在15个差异峰;与姜科植物山柰、片姜黄和姜黄挥发油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较,发现彼此之间均有较大差异,且各样品挥发油峰波数的匹配度都很低(在0.15~0.35之间)。这表明该法能准确鉴别干姜与其同科属的近缘植物中药。
图3 4批干姜饮片油的GC-MC总离子流色谱
3.2 关于GC-MS分析
由图3可见:4批干姜油经GC-MS分析,所得TIC图中的色谱峰数在35~55之间。由表1可见,4批干姜油中共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共有成分均为α-姜烯(19.1%~21.6%)、β-红没药烯(17.7%~19.0%)、α-姜黄烯(13.0%~14.0%)、桉树脑(6.4%~7.0%)、β-倍半水芹烯(0.4%~6.3%)、β-水芹烯(2.3%~3.0%)等。这6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占干姜油总成分的58.9%~70.9%。本研究结果与文献[4-7]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较为相近;而与文献[8,9](均未检出姜黄烯)差异较大;与文献[10](含量最高的为樟烯,未检出本研究中检出的上述6种主要成分)差异最大。存在这些差异的原因尚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表1 4批干姜油GC-MS分析结果
运用FTIR法测定市售干姜饮片中的挥发油,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干姜与同科属的中药样品。运用GC-MS法能准确地对干姜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据此评价样品的质量,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3-14.
[2] 李翔,吴豪, 朱东亮,等.干姜挥发油提取优化及GC-MS图谱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9, 27(1): 46-47.
[3] 陈颖,刘冬,周静,等.干姜挥发油对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3):80-82.
[4] 刘红星,陈少东,陈福北,等.索氏法提取干姜挥发油及其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调味品杂志,2010,11(35):47-49.
[5] 邱琴,张国英,刘辛欣,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姜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27(1):54-55.
[6] 容蓉,邱丽丽,刘朋,等.干姜挥发性成分的水蒸气蒸馏提取与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0, 21(11):2810-2812.
[7] 谢晓林,杨世祥,胡玉松,等.超临界CO2萃取黔产干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8(3):15-18.
[8] 李翔,王敏.干姜挥发油的均匀设计提取和化学成分鉴定[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3):216-218.
[9] 汪晓辉,卫莹芳,李隆云,等.犍为干姜与生姜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 29(3):54-55.
[10] 热增才旦,王英锋,童丽,等.GC/MS法测定干姜挥发油化学成分[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7, 28(4):265-267.
[11] 刘金环,杨玉琴,秦利芬. 干姜中挥发性成分的G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1):153-156.
[12] 谭建宁.不同产地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1,7(4):23-25.
[13] 谭建宁,王锐,黄静,等.干姜制备过程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3):569-573.
[14] 李娟,王智民,高慧敏.炮制对生姜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9):77-81.
[15] 朱立俏,盛华刚.正交实验法优选干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3):204-205.
[16] 张石楠,张桂芝,张 立.中药饮片挥发油的红外指纹图谱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3(1):25-27.
(责任编辑:宋勇刚)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Volatile Oil of Zingiberis Rhizoma by FTIR and GC-MS
Zhang Zhijun1,2,Zhang Guizhi1*,Li Feng1
(1.School of Chemistry & Chemistry Engineering,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Suzhou 221116,China; 2. X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ecine ,Suzhou 221009,China)
Objective:To analys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s in processed Zingiberis Rhizoma. Methods:The essential oils were extracted from 4 samples by steam distillation. The fingerprint and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s were analysed by FTIR and GC-MS.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each component was determined by area normalization.Results:22 the peaks of FTIR spectrum and the components of 44 kinds were all identified from the Volatile oils of 4 samples,which accounted for 90.6%~96.0% of the total Volatile oils. The characteristic compounds of the Volatile oils are all α-Zingiberene (19.1%~21.6%), α-Curcumene (13.0%~14.0%),β-Bisabolene (17.7%~19.0%), Eucalytol(6.4%~7.0%)β-Sesquiphellandrene (0.4%~6.3%),phellandrene(2.3%~3.0%), etc.Conclusion:This method is simple, rapid and accurat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Zingiberis Rhizoma; Volatile oil; FTIR; GC-MS; Identification;Chemical Components
2014-09-25
徐州市科技发展项目(XF10C015)
张志军(1964-),男,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鉴定、中药制剂。
张桂芝(1955-),女,江苏师范大学教授,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鉴定、中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
R284
A
1673-2197(2015)04-0035-05
10.11954/ytctyy.20150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