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勇军
(娄底市中医医院,湖南 娄底 417000)
中药有效成分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禹勇军
(娄底市中医医院,湖南 娄底 417000)
目的:探讨与分析中药有效成分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选用人肝微粒体孵育法,将非那西丁、美分妥因、甲苯磺丁脲等作为探针药物,采用探针药物测定法测定探针药物代谢酶浓度水平。结果:4种药物均对单个或多个代谢酶的代谢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5种常见酶参与了80%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作用。结论:为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必须加强中药有效成分对药物代谢酶的研究。
中药;有效成分;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
相关文献提示,中药有效成分对药物代谢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基于此,为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几种常规中药有效成分对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现整理报告如下。
1.1 材料
选取实验所用的健康肝脏组织,使用药剂包括咪达唑仑注射液、替硝唑、甲苯磺丁脲、氢溴酸右美沙芬、非那西丁等。所使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待测药物
待测药物主要有五种,分别为六神丸、益胆片、丹参片、复方川芎胶囊、强力天麻杜仲胶囊。
1.3 实验方法
1.3.1 微粒体制备 选用钙沉淀法制备微粒体。操作步骤:将人肝脏称重后,剪为碎片,使用浓度为1.15%氯化钾的磷酸缓冲液冲洗,使用4倍氯化钾缓冲液实施悬浮溶解处理,经匀浆机制备为匀浆,后离心20min,取上清液,加入0.1倍体积的氯化钙溶液,离心20min,分离下层粒状物,使用氯化钾缓冲液冲洗,后离心20min,分离微粒体,悬放于磷酸盐缓冲液中,于-80℃环境下保存。
1.3.2 微粒体孵育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微粒体、待测药物、底物,置于常温水浴箱中震荡孵化5min,完毕后加入还原型辅酶Ⅱ,进行系统反应,在恒温水浴箱中持续震荡反应后,实施涡旋混合,维持1min,后离心10min,取10μg清液,测定代谢产物浓度。
1.3.3 探针药物代谢产物浓度 采用探针药物测定法测定药物代谢浓度。对中药有效成分的色谱条件进行等度洗脱,设定流动相为50∶50∶0.05,控制流速为0.3mL/min,设定柱温为35℃,确定进样量为10μL。采用正离子模式,设定喷雾电压为4 000V,控制源温度为105℃,设定雾化压力为40psi,控制去溶剂温度在350℃左右,流速设定为10L/min,碰撞气压力设定为0.1MPa,设置质谱半峰宽度为0.7amu。测定药物离子浓度。
1.4 待测药物浓度评定依据
将所纳入研究的五种药物,除去胶囊壳与片剂包衣,研细,称重,使用磷酸盐缓冲液制备为混悬液,待测药物终浓度值分别为5μg/mL、50μg/mL。若加入待测药物后,代谢产物生成速率变化幅度超过10%,则认定为中药有效成分对药物代谢酶有明显影响。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六神丸对CYP1A2代谢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计算可得其浓度值为28.74μg/mL,影响幅度为20.24%,但对其与CYP活性并无显著影响。丹参片同样对CYP1A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其他CYP代谢酶活性并无明显影响。复方川芎胶囊与益胆片同样对CYP1A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其他CYP活性浓度并无明显影响。而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则对5个酶活性并未产生明显的抑制影响,详见表1。
中药具有资源丰富、效果较优、毒副作用较小等优势,目前已引起医学领域的广泛重视[2]。有临床报道研究显示,相较西药而言,中药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通常比较少。但由于中药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无法对其不良反应作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医学解释。同时部分中药与西药合用后,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产生,如党参、当归等药物与华法令混合使用后可能加重患者的出血程度;泼尼松与小柴胡合用后则可能导致血药浓度降低。虽然目前中西药合用所引起的毒副反应已引起医药领域的重视[3],但当前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表1 不同中药、不同浓度对5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一般中药构成成分较多,但其化学物质基础并不明确,在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当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中西药联合使用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但同时还需关注中西药联合使用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丹参虽可起到活血化瘀、凉血消肿、养血安神的作用,但其与茶碱、咖啡因等药物联合使用后,可降低两者的药效,提升代谢速度,由于丹参酮ⅡA对CTP1A2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因此,导致两者药性、血药浓度受到影响。因而在联合用药时,必须严格检测咖啡因、茶碱的血药浓度。
在本组研究中,通过分析5种常用药物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药物均对单个或多个代谢酶的代谢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5种常见酶参与了80%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作用,由此可知,中药有效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必须重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1] 韩向晖,马越鸣.中药调控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活性及表达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103-106.
[2] 杨鑫宝,刘建勋.近10年中药与药物代谢酶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7):871-877.
[3] 景欣悦,彭蕴茹,王新敏,等.基于药物代谢酶探讨中药“十八反”配伍致毒/增毒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7):281-285.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9-25
禹勇军(1981-),湖南省娄底市中医医院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
R285.5
A
1673-2197(2015)04-0042-01
10.11954/ytctyy.20150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