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2015-04-29 09:13黎益君
文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对我国高校学生思想建设和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要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尤其是针对课堂到课率低的现状,必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从学生自身、授课老师和院校管理等三个不同层面去创新工作。学生自身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领悟,保持个性独立的同时要培育自身敬业的精神;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一批爱岗、敬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管理部门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不断出台有利于改进学风建设,构建文明、和谐校园文化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制度与管理决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风建设 课堂到课率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主流价值观,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引领作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坚固阵地,高等院校在青年学生思想建设方面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建设和学风建设中,不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在高校学风建设中保持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校,作为青年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做支撑。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贯穿到高校学风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尊重学生学习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和成果体系化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学校内不同群体意见,从自身实际出发,推动高校全面进步。因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校全面建设和全面发展为重要切入点,保持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并将价值观的引领和学风建设的重大成果深入人心。

2.有利于发扬高校基层民主,推动高校学风建设进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和人民拥有正当表决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最生动的体现。民主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同时还是我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脱离了民主,我们社会主义的方向就会发生偏移。而高校作为组成中国社会的众多社区之一,也有其自身民主,即基层民主。在高校校园发扬基层民主,广泛征集学校内学生、教工和职工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推进高校建设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搞好高校学风建设方面,应号召全校师生积极主动并广泛参与,通过基层民主的形式,认真总结优点,对学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反思,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推动高校学风建设。

3.有利于高校内部不断推陈出新,搞活学校管理体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要求,在提出了不同发展目标的同时为高校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客观氛围。高校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影响,更主要的是靠包括全体师生在内的高校内部力量的奋斗。因此,我们要真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向各个层面的目标靠近,尤其是作为社区的高校和以个人身份存在的师生所提及的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学习风气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陈旧的管理制度、授课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专注度不足、学生积极性低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利于学校管理层、授课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清晰地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时刻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推陈出新,使学校的各项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指明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宏观到微观,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显然离不开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同时,这三个层面目标的划定也为高等教育明确了目标,即为祖国输送优秀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因此,优秀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要扎实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各个方面的不断进步,尤其要针对教育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学风建设问题加大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加强教育改进与革新,创建有利于培养全面人才和有利于高校综合发展的各项管理制度,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2.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是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注重学生学风建设,尤其是其思想建设。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方针不动摇,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人口众多的大国。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到基层。[1]要以高等学校等基层单位为践行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依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群众的自觉行动。因此,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endprint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风建设的现实路径

准确把握现实实际是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关键之处,认清学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就是重中之重。笔者在所在高校本科生中进行了随机抽样,并针对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出现的棘手问题——课堂到课率低这一现象展开了调查,并对个中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数据显示,有17.32%的同学从未有缺课经历,而经常缺课的同学占被调查总数的6.15%;问及被调查者缺课后所从事事项时,看书、休息和参加社团活动三项活动位居前列。

除上述主要现状外还对出现此现状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主要涉及学生自身、授课老师和院校管理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学生自身方面,造成到课率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课程时间与私事相冲突、组织纪律差、课程简单可自学和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几个方面;其次是授课老师方面,学生到课率决定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老师是否点名、老师的授课方式和老师自身的学识与魅力;最后是院校管理方面,约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课程本身应用性不强,另外半数认为课程时间安排不当,上课时间过长;另外,授课规模大造成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是导致学生缺课的主要原因(59.22%);不合理的考试制度也是产生缺课的重要原因(52.51%);而院校对职称评定、科研成果的要求导致教师忽视课堂教学也可能造成了学生缺课现象的出现(45.25%);考勤制度的松散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的缺课行为。

扎实推进学风建设,要从时刻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做起。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多种举措的落实。[2]因此,针对课堂到课率低,要着重从学生自身、授课老师和院校管理四个角度狠抓落实,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并将其贯穿高校学风建设的全过程,才能全方位地收获创新成果。

1.学生自身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领悟,在保持个性独立自由的基础上培育自身敬业的精神。所谓“敬业”,是指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负责的态度。青年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栋梁,要在保持个性自由的基础上将专业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自身敬业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并将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校园学习生活的主要内容,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来回馈社会。首先,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增强时间观念,加强时间管理,尽可能协调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时间。其次学生要在保持个性自由、多样化的基础上加强班级的学风管理,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减少同辈群体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自身专业认同感和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如多开设和专业有关的专题讲座、名师授课等活动,采取措施鼓励我系学生积极参与和专业相关科研活动,介绍专业现状、毕业情况等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和对专业的重视程度。再次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学习观,从主观层面上提高学生按时到课的意识,保证课堂学习质量。在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改变的过程中,培养优秀人才。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强化高校师资力量,建立一批爱岗、敬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等院校教师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学生思想建设乃至学风建设方面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一支合格优秀的教师队伍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反之,如果对学生施以过于严格或过于放任等不合理管理方式,则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提高教师理论修养、加强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首先,单纯依靠点名保证到课率的做法不应该提倡,因为可能存在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做其他事情的情况,真正有效保证到课率还应从教师授课这一角度着手。应提倡教师授课方式多元化,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交流。其次,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认真备课,并试图将课程讲授的更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再次,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升个人魅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大学生学风问题令人反思教学与管理中的师生关系。[3]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要不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最后,要鼓励教师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挥模范教师作用。如定期召开教师交流会、由学生从不同方面评议优秀教师、优秀教师经验分享、对学生喜爱程度较高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奖励等。

3.学校管理部门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不断出台有利于改进学风建设,构建文明、和谐校园文化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制度与管理决策。首先,加强对课程设置本身的管理,要从课程内容和课程安排两方面着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才能真正加强学风建设。课程内容方面,专业课程的内容不可改变,但可以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以安排所修专业课程,也可适当扩大专业选修课的范围,以便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合理选择课程。课程安排方面,在安排学期课程时,可适当考虑学生上课时间、课程多少,合理分布每一天的课程;也可以根据每科专业课的应用性和适用性安排学期课程,如理论课和应用课穿插设置、基本保证每学期课程量均等等。

其次,结合本校实际,不断创新学校教育管理制度。针对部分全校选修课授课规模较大,学生管理不便,可分院系进行管理。如规范班级考勤与请假制度、学生会不定时查到等。考试制度方面,可以鼓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增加平时成绩,以减少考前突击情况的存在。适当放宽教师的职称、科研要求,提高职业评价体系中教学能力的比例。采取一定措施鼓励教师回归课堂,寓教于乐,为教师教学创设合理宽松的大环境。严格规范并落实院系、班级考勤制度,并纳入院系、班级评比体系中;明确考勤及到课率责任,无论是班级、授课老师、学院各司其责,从制度层面上保证到课率。

培育和践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以此为引导。完善的高校学风建设离不开人与制度的不断变革,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培育真正优秀、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诠释。

参考文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J].高层声音,2014(1).

〔2〕张振平.浅论高校学风建设[J]. 中国高教研究,2005(7).

〔3〕郑家茂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明教育探究》(湘教通2014247号)和湖南省教育规划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JK014CDY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黎益君,湘潭大学哲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