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2015-04-29 19:17陈海滨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国际视野培养模式

【摘要】新加坡工艺教育局的培养机制、培养模式等方面别具特色,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引领性、启发性。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专业建设等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教局 培养模式 体验中学习 实境中训练 外展教育 国际视野

【基金项目】南通市职业教育第一期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主持人,陈海滨,D2013/12/108。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01-02

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在国内、国外起巨大的辐射作用,与该院多样化的课程设置、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的国际交流是分不开的,其独特的培养模式是其成功办学的关键所在。

一、ITE培养模式

新加坡工艺教育局也称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简称ITE),成立于1992年4月1日,是新加坡政府全资资助教育部下属的法定机构,是新加坡唯一授权颁发“国际技术技能证书”的学院,曾获得新加坡质量奖的教育机构。

1.新加坡国家教育和培训系统

新加坡的教育系统由小学、中学、高中后教育学府和大学组成。

工教局招生约占中学毕业生的25%;大学先修班招生约占中学毕业生的25%;理工学院招生约占中学毕业生的40%;10%的中学毕业生直接到市场工作,通过其他教育机构取得相关文凭。

新加坡国家教育和培训系统构架如下图。

2.工教局的“三院一制”管理模式

新加坡工艺教育局(简称工教局)招生的学生为经过6年小学和4-5年的中学学习后的学生,主要为他们提供普通和高级国家认证类证书和专科文凭课程。

“三院一制”管理模式是新加坡特有的一种职业院校管理模式,其结构图如下。工教局隶属于新加坡教育部,下设一个管理系统(总部)和东区、中区、西区三所学院。每所学院都有权利发展自身独特卓越的强项,为学生提供具体和相关的机会,激勵学生发展不同的才能、技能和优点。

3.工教局的“重技能、强思考、育爱心”教育模式

新加坡工教局把“动手、动脑、用心”作为整个学院的指导思想,把“重技能、强思考、育爱心”作为整个学院的教育模式,通过教导与职场相关的实践技能与价值观,让学生终身受用。工教局对学生动手实践的要求“只要有一双思考的手,我们就能打造成功”——会思考的手去实践自己的梦想。

4.工教局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开发

工教局的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为工商业各部门提供合格的高技术工人。为了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工教局在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非常注重与企业的合作。

工教局有专职的课程开发人员,这些人大多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又在工艺教育学院担任教师。在开发课程时,他们首先要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的基本要求和课程开发计划,最后确定课程的基本框架。工教局的课程类型主要有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课程。

工教局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伙伴密切合作:“核准培训中心,核准培训学校,核准在职培训中心”;和企业联合设置“学术咨询委员会”,允许与企业进行信息和情报的交换。

工教局的“见习生计划”:学生在校2年有3-6个月集中实习培训,每周4天在企业实习,1天在学院学习,这项计划由政府对企业实行经济资助和政策优惠。

工教局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五大功能:

⑴注重就业前的训练;

⑵注重为工人提供继续教育和训练的机会;

⑶推广“以工业为基础”计划;

⑷颁发证书承认新的技术和技能;

⑸为雇主提供有关训练员工的咨询服务。

5.工教局的国际视野

工教局非常注重国际交流,扩大学生国际视野,促使学生了解异国文化和相关产业状况,在异国学校获取新的技能,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工教局管理层深知,如果要成为带动工艺教育创新的全球领导者,必须强化与国际伙伴和本地业内专家的策略联系,而工教局正是朝这一方向前进。工教局对未来储备更多计划,一项以创新为动力的五年制策略蓝图已经形成——工教局和一系列国际伙伴紧密合作,为学生发展交流计划,严格课程项目,每年派送学生到国外进行为期4个月的培训。

目前,工教局同美国、德国、加拿大、印度、越南等国家的学府交流计划,开展合作学习。

6.工教局的社会贡献

工教局是新加坡第一所获得新加坡质量奖的教育机构。这个奖项是新加坡政府对于工艺教育学院作为培养优秀企业人才这一独特教育机构的认可,同时也是该学院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011年工教局获新加坡素质特别表扬奖,这个奖项的目的在于表扬获奖机构在领导能力、文化、人力资源、系统以及流程作业方面所拥有的卓越成就。

工教局的重要地位在于他如何改变青少年的人身。工教局不仅仅对就读工教局的25%的新加坡青少年,甚至对整个国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工教局大大提高了精通技术技能学生的就业机会,甚至改变了社会对他们的看法。

二、ITE模式的启示

1.专业管理模式改革

新加坡“三院一制”管理模式下的东区、中区、西区三所学院开设的专业不重复,都有自身特色的强项专业,并且在全球都有独特卓越的影响。

我国有些中职学校的专业分布有些零散,有些大类专业几个系部都有,这给专业师资管理、学生的实践调配、教科研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都带来诸多不便。

我们可借鉴“三院一制”管理模式,专业系部按大类专业划分,整合师资资源、设备资源、社会资源,通过内强外援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强项专业。

2.职业教育模式创新

吴锦勋(商业周刊资深撰述)在《商业周刊》1068期刊登《新加坡总理也鼓励的体验式学习:教学生越少,他们学得越多》中讲到:课堂上学到的都是容易考过就丢的知识,但体验式的学习,也就是透过操作、劳苦,甚至是冲突,所学到的东西,将会是自己一辈子的财富。

新加坡工教局非常重视体验式学习,他们把ITE作为学生体验式学习的主要训练场地。通过工教局所提倡的实践学习,学生都在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课程中进行学习。

ITE学生在航空科技中心体验学习

我国的中职学校近几年也持续进行教学改革,如教学工厂模式、任务单导学等,在践行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的过程学习、任务学习,对体验学习、实境训练也正在探索之中。工教局的体验式学习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体验中学习,实境中训练”,可以在中职学校的各专业中大力实施,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实境中训练技能,在过程中提升素养。实施的关键条件是变革的意识、真实的模拟实境。

3.现代实境场地创建

新加坡工教局东区学院与业界领袖合作在校园内设置质量工业技术中心、应用食品科学中心、医疗模拟中心、发型培训屋等;中区学院提供的设施包括先进机械加工工程、航空科技中心、数码化设计与海事工程;西区学院有汽车培训设施、节目交通系统培训中心、培训酒店、高级餐厅、咖啡厅、高科技多媒体培训中心。这些设施与学生以后的真实实场环境非常接近,可真正模拟学生的技能,并启发创作能力。

ITE科技中心航空 ITE海事工程

我国的中职学校正值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之际,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實训基地建设可借鉴新加坡工教学院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思路,从先进技术、国际视野出发,从学生的体验学习需要出发,创建一组能适应未来就业和技术发展的、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模拟的、与先进企业实场接近的、能开拓学生视野和创作灵感的现代实境场地。

4.课程设置与课程开发

新加坡工教局的课程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周期很短,课程政策执行的层次少,能得到准确、迅速的执行,效率高。我国现行课程政策,因为人多、国情复杂、管理层次多,相对来说,协调难度大,造成课程政策执行的滞后。

新加坡工教局一开始就把职业教育与培训融为一体,开设的课程都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一致。我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分属不同的部门,就业时执行“双证书”制度的难度比较大。

我们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调研当地及周边地区相关行业的职业技能需求,力求使课程体系适应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企业调研要及时跟上,增强课程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要增强开设的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紧密性,并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合作企业保持密切合作,确保“双证书”就业准入制的执行。

合理利用相关项目资金,创新校外实训计划。如各专业可采用工学交替形式进行校外实践和校内学习,每周4天在企业实习,1天在学校学习,其中1天的在校时间,可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可采用相关项目资金或申请政府资金来资助合作企业,提高企业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5.国际合作有效尝试

在新加坡,外展教育被纳入正式教育课程。该国规定,凡十四到十六岁的中学生,都必须参与为期五天的冒险计划。他们更鼓励学生到全球冒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二○○四年当选总理时,就在国庆演说中强调“外展”教育体验式教学法,实现了“教学生越少,他们学得越多”的教育理想。

学校要从优秀走向卓越,培养的学生也应从优秀走向卓越。为了能培养出适应未来先进技术发展的卓越人才,全球外展式体验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中职学校的国际合作还在摸索阶段,参加国外教育体验的学生不多,涉及的专业很少,我们应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国外外展式体验教育计划,在一些专业上试点先行,然后在更多的专业上推广。

6.社会评价客观公正

目前对职业学校的评价,主要来自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创建评估也仅认可官方的证书,这对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评价是有失偏颇的。我们要构建社会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合理指标,由社会上各行各业来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进行评价,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建议,帮助学校了解自身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力争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

作者简介:

陈海滨(1967—),男,江苏海门人,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督导室主任,高级教师,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猜你喜欢
国际视野培养模式
搭建激情与梦想的舞台
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儿童音乐剧发展趋向分析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