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精心预设和巧妙引导,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让数学课堂在有效互动中精彩生成。
【关键词】课堂 预设 互动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41-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由于学生的思维是形象而且多元的,再加上学生的知识经验,家庭背景等各不相同,在课堂教学中会随机产生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而这些生成性问题,有的对教学会起到积极作用,赋予教学意外的“惊喜”。教师如何及时开发和利用这些有益的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使课堂在有效互动中精彩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游戏情境,诱发动态生成。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游戏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能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很喜欢做游戏。如何创设生动活泼的游戏情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课堂动态生成呢?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是这样做的。课伊始,先组织学生做“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我先问学生:“袋子里装着黄白两种颜色的球共3个,我从袋子里摸出一个球,请你猜一猜,會是哪种颜色的球?”学生猜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黄球,结果摸了几次都是白球。突然有个聪明的学生质疑:“老师赖皮,袋子里装的一定都是白球。”马上反问:“你怎么知道袋子里装的一定都是白球?”学生自信地说:“因为每次摸出的都是白球,所以袋子里装的一定都是白球。”“是这样吗?”打开袋子给孩子们看,果然全是白球,大家恍然大悟。接着反问:“袋子里装了三个白球,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马上有孩子站起来流利地回答:“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这时,孩子们情绪高涨。我继续往袋子里装不同颜色的球,问:“现在,袋子里装了2个白球和2个黄球,请你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学生马上抢答,“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这节课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并初步感知和理解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
通过精心预设游戏情境,我深刻地认识到:游戏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孩子们的学习劲头说有多大就有多大!在中低段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精心预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让课堂知识在动态中生成!
二、利用生活资源,享受自然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应尽量与生活接轨,来源于生活,享受自然生成。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课前布置学生到附近的超市,商店调查、访问,并进行填写商品价格单等实践性探究活动,上课时让学生汇报调查的物品单价,汇报自己在购物中的收获。学生情绪高涨,教室里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大家争先恐后汇报。
生1:“我调查了新华都超市的红富士苹果每千克15.98元,香蕉每千克7.60元。我买了1千克香蕉付给售货员7元6角钱。”
生2:“星期天我到安燕书店买了一本《西游记》,花了9.90元。我付给售货员10元钱,他找我0.10元。”
这时“怎样算钱”这一问题就在一种生活情境的递进的过程中动态生成了,学生们自主实践的愿望迅速燃起。在这个现实生活问题情境中,激活了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下面的学习活动中去,享受了自然的生成。
三、巧用错误资源,促进课堂精彩生成。
错误是教学的宝贵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开发利用好错误这一资源,促进课堂精彩生成。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出了这么一道题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由于思维的定势习惯,大部分学生的做法是: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再乘以2。意识到这是一个共性的错误,必须妥善处理。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个新的长方形。通过画图,学生发现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如果是两条短边合并在一起应该比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少掉两条宽的长度。就这样,让学生从自己的操作中感悟到错误原因,也感悟到在解题时,不能只凭想象,而应联系实际,多观察思考,才能真正理解题意,掌握知识。也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同时培养了学生遇事联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举两得!
总之,一个高效而灵动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和巧妙引导,动态的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心灵沟通的过程。让我们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让数学课堂在师生互动中精彩生成吧!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张莉《做创造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经典案例5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