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2015-04-29 00:44李磊
宁夏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执政能力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建设

李磊

摘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下,只有正确理解国家治理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充分认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执政能力;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5)01-0042-0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看,这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从党自身建设的角度来看,它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政治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我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国家治理二者之间紧密相连,执政党根据时代要求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根基,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党执政能力的现代化。

一、正确理解国家治理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

治理理念的出现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面对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对国家传统统治方式造成的各种治理困境甚至是局部性治理危机的理性回应。国家治理是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与密切协作,强调的是国家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式管理。“国家治理包含着国家统治、国家管理的因素,但内涵更丰富,更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积极性。”[2]“治理的目的不是把人管死,而是通过积极的参与、沟通、协调、激励、规范和约束,形成一种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朝向一定目标的良好秩序和状态。”[3]推进国家治理要先从加强党的建设入手,加强党的建设又要务必把执政能力建设放在首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与执政党紧密互动的制度优势显示了国家治理与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

1.推进国家治理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推进国家治理就是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以维护公共秩序与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对整个社会的要求,即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要有好的政党治理与政府治理,还要有好的社会治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以维护并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地位。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对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即党的建设要符合科学的性质或状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是受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影响与制约的,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目标又要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最终归宿。

2.推进国家治理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致

国家治理的核心思想就是更加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它更加凸显了国家政权的管理者对国家政权的所有者负责并可以被后者问责的一种契约精神,蕴含了大量的民主理念。推进国家治理要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即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政策制定、制度安排和行为方式的选择都要从根本上体现人民的意志,“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4],让广大民众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和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存在,从根本上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质是要解决为谁掌权、依靠谁掌权和如何掌权的问题,其核心就是提高共产党执政为民和依靠人民执政的能力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在坚持权为民所赋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权为民所用的主题,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不断提升党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来实现利为民所谋的最终目的。因此不难看出,国家治理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都把“人民利益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推进国家治理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工作的突破口一致

随着中国进入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矛盾,也都在社会层面聚集和反映,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得尤为迫切和紧要。毫无疑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很多具体事务都会涉及国家治理的有效运作,社会和谐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内在要求。只有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并不断致力于消除不和谐因素,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新突破口,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首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列为了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又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否具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严峻考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日益受到党的关注与重视。推进国家治理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都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工作的突破口。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是因为当前我们国家的治理存在许多困境,甚至呈现了局部性的治理危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现存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跟不上社会现代化的步伐,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的需求。一是一些党员干部依法执政能力不强、科学执政方式欠缺,能力和素质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二是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态度不端正、“四风”等问题比较突出。三是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组织性和纪律性不强,一些党员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如果党不能及时地提升自身的执政能力,有效化解治理危机,那么局部性的治理危机就很有可能演变为全面的执政危机,这也将势必影响、动摇党长期执政的地位。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和它紧密联系,一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都体现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领导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任自然也就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由中国共产党提出,也需要通过党领导各方面力量加以贯彻落实。“有两个基本因素影响国家的治理水平和效益,即治理者的素质和治理的制度,这两者都不可或缺。”[5]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治理主体中最重要的治理主体之一,其自身的素质及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我国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维护并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必要前提,又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三、不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路径

1.提升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与推动创新的能力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全面改革同国家治理实践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与完善,实现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和高效化。如何探求国家治理的理想模式需要党在国家治理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没有改革与创新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理论与新政策,也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推动国家创新的新举措,这些重大突破必将对推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要提升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是广泛凝聚改革和发展的共识,充分挖掘改革的动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的阻力,形成一股强大的改革合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职能的加快转变,无疑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现实动力,但同时由于多种因素,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改革障碍。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勇气和决心,更需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注重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注重改革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提升党领导整个国家实现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政党成熟与否和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历程来看,要创新就不能囿于任何理论的浅层内容之中,要一切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益经验与借鉴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敢于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探索建立推动创新的长效与实效工作机制,把创新作为一种常态,拓展创新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深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提升党对制度的构建与执行能力

“治理国家,制度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6]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过制度问题,“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7]。推进国家治理最终都要落实到制度层面上,巩固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供给能力,使制度的宏观调控功效在国家治理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制度所发挥效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执行制度与运用制度能力。“如果没有高效的执行机构切实加以落实,‘顶层设计即便有着精致完美的规划方案,也不会形成广泛的社会实效。”[8]在2014年全国“两会”前夕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只有有效提升制度的构建与执行能力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着眼于民主和法治,提升制度的构建能力。首先,在提升制度构建能力、努力消除制度盲区的过程中要发扬人民民主。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意愿主张进行协调和综合,使制度的制定过程与所制定制度的内容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求。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让普通民众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与决策权。其次,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保障制度的权威性与有效性。法治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必要保障和推行国家治理的有效手段,经由民主程序制定的法律能使制度获得合法的效力和强制性的权威,保证制度所蕴含的目标指向、活动范围和行为方式更加具体并可执行。没有可靠的法治作为支撑,制度就会缺失权威性和有效性,也就难以具备现代化的治理能力。此外,还应注重制度自身的系统性以及不同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健全制度的执行机制与相关配套措施,保证制度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围绕既定目标协调运行。

着眼于思想教育、干部作用和监督检查,提升制度的执行能力。首先,应从思想教育源头抓起,牢筑思想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其宗旨意识,切实增强他们贯彻执行党的制度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其次,要做好示范引领。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效果,执行的关键在于示范作用。要发挥好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领导干部应带头学习制度,切实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再次,要强化监督检查与落实责任。没有监督与检查,制度作用的发挥可能就会大打折扣。要对制度执行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对制度落实情况要定期进行分析,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

3.提升党对国家治理资源的整合能力

国家治理资源的整合能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新内容。国家治理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而非一元化,社会组织、群众团体以及民众等都成为了重要的国家治理主体即宝贵的国家治理资源。整合国家治理资源本质上是利益的整合,通过引导、协调与整合,努力把社会上尽可能多的社会组织、团体与个人吸引到党的周围,提升他们对党的认同感以及参与国家治理的主动性。党对国家治理资源的整合能力主要体现在党对国家治理资源的引导力、协调力和配置力上。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只有不断提升对国家治理资源的整合能力,充分调动多元治理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种国家治理资源的功效,才能顺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首先,要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篱,根据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简政放权,决不能避重就轻,更不能明放暗不放。要科学把握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引导并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和民众团体的成长壮大,逐步把一些政府等公共权力主体承担的社会职能转移给他们,不断健全并拓宽他们参与国家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渠道。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减少重“管”轻“治”现象的发生,善于从传统管理视角下的“善管”转向现代治理视角下的“善治”。其次,在明确每一种国家治理资源的大致适用对象与作用范围的基础上,要不断挖掘不同治理资源的潜力,激发不同治理资源的活力,积极化解不同治理资源整合在一起时所产生的内耗,优化不同治理资源之间的配置与组合,充分发挥不同治理资源的整体功效,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的目标。再次,党在进行国家治理资源整合时,应该注意方式与策略,将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将整合与发展、稳定相结合,实现稳步、有序和高效地整合国家治理资源。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徐勇.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01):4-10.

[3] 李忠杰.治理现代化科学内涵与标准设定[J].人民论坛,2014(07):22-25.

[4]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6(02).

[5] 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1.

[6] 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20(01).

[7]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8] 徐晓冬.制度体系现代化:理论经纬和技术细节——宏观中观和微观分层研究框架[J].人民论坛,2013(34):44-46.

猜你喜欢
执政能力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建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企业党组织应从五个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网络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社会转型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思考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