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观下高职英语教学实现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2015-04-29 00:44刘东霞于淑兰滕越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

刘东霞?于淑兰?滕越

摘 要 全人教育观提倡人与社会双重价值,以培养人格健全、思想独立、发展全面的人才为目标,与人文素质教育在自我提升、和谐人际、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有共通之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英语教学阵地,把人文理念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和学习过程中,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团队合作训练的平台,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交流技巧。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全人教育观;人文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7-0048-04

英语教育既包括训练学生的英语专业技能、增长其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更包括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其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以及对社会对世界的一种人文关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李筱菊曾在21世纪初提出“全人发展(whole-person goal)”的外语教育观,并在之后的研究与访谈中指出“外语教育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一部分,英语课不是一门单纯语言技巧课,而是一门humanities课”,“英语教育的宗旨是培养能思、能感,还可用英语进行自己与他人思想感情交际的人”[1]。由此可见,这种全人教育观将人文的思想看作英语教育的重点。高职英语教学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全人教育观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共通性

从现代意义上说,全人教育思想最早由美国学者Ron Miller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这一思想将“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的两种教育观点整合,形成重视人与社会双重价值的教育新观念。全人教育观旨在消除学生未来发展的工具性倾向,并以培养人格健全、思想独立、发展全面的人才为目标。这一教育观的主张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第一,关注个人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挖掘,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尤其是人的内在素质提升。第二,强调联系、关系概念,寻求个体间的理解与尊重,比如,师生间平等开放的关系。第三,关注人生经验,而不仅是“基本技能”,强调拓宽视野、参与世界、探寻与理解对教育的意义,与体验认知概念相近。第四,重视对文化、道德、政治环境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五,倡导跨学科互动与知识整合,侧重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的培养[2]。

从广义来说,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从狭义来说,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而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传授与人文精神培育两方面。人文知识指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人文精神是在科学追求、艺术塑造及道德诉求中体现出来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对人的尊严、生存意义、精神价值的一种关注和追求[3]。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可形成自己对于自我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独立认知与思考,并以积极、批判、包容的态度去应对一切。

比较来看,全人教育观与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两者追求的价值取向共同指向:人的自我提升,既包括知识上的延伸,又包括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的形成;人的相处之道,包括人与人的交际、合作、帮扶或奉献等;人的社会态度,即对社会的整体关注度与参与度。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2014 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英语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形下愈显重要。通过理性的人文教育,学生可开拓自身视野,提高职业道德,增进跨文化、社会化与国际化意识,不断探求探索以完善自身。但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基本情况仍不容忽视。

(一)师生整体人文素质教育意识不足

传统的外语教育倾向培养复合型人才,以职业化为目标的高职英语教育紧贴这一标准,既注重听说读写译基础能力的训练,也有意识开展专业倾向明显的英语教学,如开设法律英语、旅游英语、外贸英语等行业英语课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竞争的加剧,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中西文化素养、创新型思维和潜在学习力的英语人才的趋势愈发明显,培养学生具备这些素质都离不开人文氛围的熏陶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然而,人文教育的成果绝非立竿见影,因其内化过程较慢,与预期的实用标准相悖,所以并不被广大师生关注和认可。

(二)英语教学关注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长期以来,围绕就业这一最终目标,很多高职院校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学生只热衷于实用学科的学习,追求功利性,讲求实用主义。学校尤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整体来讲,人文学科教育相对薄弱。相应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把英语教学单纯看作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语言本身的讲授中,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方面取得进步和提高。教师均重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性,即关注了语言的工具性,却忽视了其人文性,忽视了英语本身的文化性,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人文关怀的重视,而这种偏离人文精神的英语教育不利于高职高专的长期良性发展。

(三)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提升空间较大

职业教育的人文素质培养多浮于表层知识,而在人文思维的解放和发散上还有欠缺。尤其是一些高职生,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与人生理想,遇到挫折容易妄自菲薄、消极悲观或者得过且过、惶惶终日。若将人文素质培养贯穿至英语教育始终,可拓展学生视野和心胸,锻炼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不管是人文知识与技能,还是人文精神与品格,高职学生都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前者在人际交流或有效沟通与合作中十分重要,后者则对个人修养与价值提升大有裨益。受功利性的思维主导知识技能的传授,也直接导致学生人文知识匮乏,学生普遍欠缺人际沟通、组织协调、抗压及社会适应能力,人文关怀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更是亟待培育。

三、全人教育观下高职英语教学实现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学校给予英语人文教育必要的资源和激励

全人教育观与人文素质教育在自我、人人、社会三方面的共通,要求外语教师既要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与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关怀以及社会责任感。基于此,学校在英语教育目标定位上,应将学生人文素质生成作为关键目标,要求教师在教材选择、课程目标制定、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将培养学生思辨思维与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关怀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目标一一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督导、教研项目带动、教学设计大赛等手段,激励和引导教师重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使之常态化,形成一种教学习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校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类英语演讲和辩论活动。如“世纪之星”英语演讲大赛、“希望之星”风采大赛、“星光杯”演讲大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等赛事都会涉及许多话题,能引发学生对人文问题的独立思考。由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弱,不能每次都真正参与赛中。因此,学校可参照这些赛事的规则和题目自行举办小型的演讲或辩论活动,并邀请演讲指导教师及其演讲参赛团队做交流指导讲座,以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考意识。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必要的精神及物质激励,以引导更多的学生自觉加入到活动中。

(二)英语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1.合理选用教材及挖掘教材背后的人文内涵

教材为一课之本,是人文知识的积淀与人文教育的起点,既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又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应涵盖不同行业涉外工作需要的英语通识知识,聚焦主题,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各部分环环紧扣、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前瞻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教材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职业英语教材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标准高职公共英语系列教材均可作为有效参考。

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素质要素,使学生领略和感受外国文化中的人类优秀传统与成果。如西方文化中的守时、诚信,女士优先、绅士风度,独立与自我个性,竞争意识,环保意识,西方的工业文明、现代文明等,都是英语学习中经常涉及又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学生应该批判性地学习与借鉴的。除涉及基础的人文知识外,很多教材内容更涵盖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感悟与思考。充分利用这些内涵丰富的文章,外语教师便可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为此,教师需善于挖掘其隐含的人文内涵资源,引导学生展开对不同主题的思考,摒弃单一标准,鼓励多元性与创新性。如英语课文《我不能接受不努力》讲述的是迈克尔·乔丹在实现个人目标和职业目标中如何应对挑战的故事,教师上课时可提倡学生阅读此类的名人传记或短篇故事,探讨这些名人身上的共同素质或独特个性。除此之外,在思考、讨论与分享的过程中,教师需指导学生避免善与恶、错与对的绝对二分,鼓励学生对人文观点的理性、逻辑和多角度思考,尊重学生独立思考与自由表达的权利,将学生的思考与学习空间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2.创新教学方式及开展多形式的人文素质训练活动

一是外语教师要积极创造求真、求实、包容、理性的课堂氛围。传统师生之间权威与非权威、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促成了课上严肃、沉默的氛围;某些过度娱乐化的课堂也会造成教学本质的脱离,使其深度和广度上大打折扣,影响教学质量。前者造成的结果是学生易忌惮教师,后者是学生易忽视教师。通过提问和小组代表汇报两种方式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并形成对教师的一种敬而不畏、平等尊重的态度。就提问来说,三种类型的提问效果较好,包括单一体系问题(有标准答案)、无体系问题(好恶问题)以及矛盾体系问题(比较与判断问题)[4]。

二是在课堂上组织小型的演讲和辩论活动。要想言之有物,必须广泛浏览、查阅资料,要想言之有理,不得不深入思考、逻辑分析。这一过程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或思辨能力都是非常有效的锻炼。

三是采取小组项目报告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学生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培养其分享意识与合作意识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更为重要。对此,外语教师可从小组项目报告入手。项目报告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人文背景的系列分享,包括历史典故、风土乡俗、名胜古迹等,可以是某一事件从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的系统分析。为避免单个学生独占表现机会,要求小组轮流选代表作报告人,以ppt、prezi、图片展的方式分享小组的收获与感想。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都会经历组长负责人和组员的角色,从而在合作的过程中慢慢学习到如何合理的表达自我、何时需要折衷意见和照顾整体利益的重要性,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

(三)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觉悟与主体行动

学生最终都将走向社会,培养有能力、有思想、有品德、有素质的社会人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学校是象牙塔,但不是逃离现实社会的理想国,因此提高学生的社会关注度与参与度可帮助他们在将来尽快地适应、融入社会。为此,外语教师可从两方面着手:带动学生关注社会时政热点,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和总结,可通过英语角和调研活动实现;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社会体验。

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活动。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培养学生思考与交流的习惯,每月都会开展英语角活动,邀请美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外教来学院指导,为在校师生营造出浓厚的全英式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思维与智慧碰撞的英语学习机会。每次英语角都提前设定话题,主要关注社会热点,包括养老、雾霾、留守儿童、慈善等。外教与学生互动时,鼓励学生提问交流,展现自我,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气氛。

二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外语教师设定学期内的多个调研课题供学生选择,包括时事政治话题,如“一带一路”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生活话题,如绿色消费等;与职场相关的问题,如毕业生的必备就业技能等。教师可专门抽出一节课讲解社会调研的具体流程及报告的撰写,以保证调研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呈交调研报告,报告成绩将占据期末考评的一定比例。

三是鼓励学生参与实习活动。外语教师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兼职和社会实习,外贸、政府外办、旅游机构、民企、外企等机构均可尝试。教师需提醒学生在实习中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能“避重就轻”、好逸恶劳,而是真正体验工作的苦与乐,积累社会经验。

总之,无论是自我在人文知识与思维上的提升,还是学校及教师教学设计的刻意安排,都是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外语教育不仅是语言的教育,更是为培养一个完善的人的教育,也是人文的教育。

参 考 文 献

[1]李筱菊.华南外语教育传统研究访谈录[Z].2010.

[2]文旭.教单科、育全人——论专业外语教育中的全人教育[J].中国外语教育,2014(3):12-19.

[3]焦炜.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与培育[J].图书与情报,2008(6):108.

[4]Paul, D. & L. Elder. The Art of Socratic Questioning [M].The Found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2006.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高等职业院校全媒体综合实训建设探究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