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对接策略

2015-04-29 00:44胡晓燕张宇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

胡晓燕? 张宇

摘 要 中高职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目前,中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中职与高职课程也缺乏有机的衔接。在基于工作过程化的课程开发中,中高职学校必须加强沟通,按照重构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教学载体、设计行动导向教学方案等步骤实现对接。

关键词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高职对接;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7-0042-03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具有特定专业技能和全面素质,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等方面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因此,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尤为重要。从目前中职的实际课程实施情况来看,在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教学活动评价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同时,中高职缺乏沟通与整合机制,造成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入高职后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因此,中高职对接不是中职与高职课程的简单叠加或接续,需要考虑两个系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1]。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从原来的层次教育转变为类型教育。中职和高职教育只是职业教育类型中的不同层次,两种层次的教育需要深度对接协调发展。中高职对接,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使得中职教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给中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带来活力,同时也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2]。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高职对接有利于中高职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可以有效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充分考虑中高职课程学习任务间的拓展与延续,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贯通时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3]。

在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唯有中高职的教师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研究制定中高职教育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标准,进行新的课程整体解决方案设计,才能有效解决中高职课程协调发展的问题,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职学校进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对接时,调整中职课程方案设计的策略如下。

一、制定课程开发思路

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化的课程开发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如何树立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理念,制定教育目标,建立课程教学模式以及完成整体教学方案设计都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在中高职对接的过程中,对中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开发也要加以重构。第一,以“立足基础、适当延伸,重在应用、强化能力,服务专业、适应社会”为指导思想,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第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学习和训练内容,提炼典型学习型工作任务,重新序化和组织教学内容。第三,以行动导向创设案例和任务引领的学习单元。载体选择要充分注意知识和能力的相容性、能力目标的特殊性和能力结构的层次性。同时,也要注意职业行动的针对性、教学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适应性及职业领域的拓展性。

二、重构课程内容体系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解构和行动体系重构的过程。在分解国家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剖析德国优秀职业教育教材的基础上,对中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重构。新的内容体系力求既贯彻国家教学大纲精神,又以德国教材中先进的知识结构和案例为借鉴,开发出具有中职特点的,满足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教学载体来创设以案例或任务引领的学习单元,由原来的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转变为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如表1所示。

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所做的第一步工作是对国家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分解,将大纲中的教学单元、教学内容与要求分解为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和任务。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第二步工作,即对德国教材进行解剖分析,体会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和案例,以及典型工作任务的创设,进而整理出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训练项目。第三步工作,结合前两步工作的成果,以案例或任务引领的学习单元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重构,并选择贴合生产生活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在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中落实工作过程导向思想,如表2所示。

三、开发课程载体

对重构后的各学习单元进行细化,完成载体的开发,并填写中高职对接课程载体开发表。高职课程开发载体的选取原则是综合性、实用性、代表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中职课程开发载体的选取有两个变化:一是不再强调综合性与完整性;二是强调延续性,以适应“3+2”的中高职对接模式。载体的开发可以先将工作情景通过教学手段整合成学习情境,通过整体化的职业分析,将与该职业相关的反映全部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加工,使之具体化为适合教学的载体。课程训练技能的载体要切实地做出来并以图片的形式粘贴到课程载体开发表中,表3即是针对表2中的“制作实用卡片”学习单元来开发的载体实例之一。

四、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是先情境后单元,而中职在课程内容重构后是由案例或任务引领的学习单元组成。需要设计与填写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表,包含教学目标、教学载体、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学方法、资源利用建议、教学环境说明、考核评价、学生成果说明等内容。再设计一张课程实施计划表,填写各学习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时计划等。

五、设计课程教学实施评价方案

在整个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中,可以针对具体工作任务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引导文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工作法、卡片复习法等。学习单元教学实施部分的文档设计主要包括教案、PPT、课堂教学设计表、学习工作单等,开发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源,如各种动画、视频、案例、素材、知识库、习题库等。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评价应“立足过程,促进发展”,采用开放的过程考核方式,并提高形成性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通过设计针对不同教学阶段的评价单对课程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创新、综合运用、协调等能力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

综上所述,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进行中高职对接,中职新的课程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是在双方教师的共同参与下,针对国内中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育现状,结合高职工作过程化的课程开发经验,借鉴国外教学资源开发成果,按重构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教学载体、设计行动导向教学方案、设计课堂实施教学方案,设计课程评价方案等步骤逐步完成。

参 考 文 献

[1]范敏,芦京昌.中、高职衔接的模式、问题及创新——以杭州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8):78-80.

[2]高道友.我国中高职衔接之战略意义及发展阶段解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2(5):146-148.

[3] 龙海燕,肖红霞.电子CAD技术课程在中高职对接中的构想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4-19.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
深度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
《跳绳速度训练——30秒单摇》教学案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开发初探
基于Y世代学情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